人教鄂教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壶是怎样传热的
年级及学期
五年级上学期
相关领域
物质科学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归纳概括,知道热可以由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也可以由温度较高的物体向温度较低的物体传递,这种传递热的方式是热传导。科学探究: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科学态度: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导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关心日常生活中与热传导有关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人类的需求使得运用热传导技术的产品在不断发展。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烧过开水吗??在家里看到过烧开水的过程吗?在烧水过程中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家里常用什么烧开水?它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来观看烧开水视频,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们产生了哪些疑问?我们能提出一些可以研究的问题吗?师:通过我们的筛选,可以确定一些适合我们研究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在本单元学习中要研究的问题:烧水时,火在壶底部烧,一会儿水变热了。水得到的热肯定是通过壶传递的,那么,壶身是怎样传热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板书课题:壶是怎样传热的)?
??
学生回忆烧开水的过程,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认真观看大屏幕上烧开水的视频。学生提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教师梳理引导,确定本课的研究主题。
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和筛选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过程。
PPT
5分钟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分组讨论
制定方案1.谈话:同学们,我们发现壶身是由金属制成的。要研究壶身是怎样传热的,就要研究金属是怎样传热的。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呢?2.下面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注意细节)(教师巡视指导)3.(投影)现在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分组介绍实验方案;同时师生交流完善实验方案)4.为了圆满完成实验,大家想一想:实验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酒精灯的使用、防烫、防弄脏桌面等)二、做金属传热实验谈话:根据同学们讨论形成的实验方案,我们来做金属传播热实验。首先,用条形的金属做实验。条形金属传热实验一1.温馨提示:(1)小组分工合作,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2)做好实验准备后再点火加热,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3)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实验中或实验后的金属条,防止烫伤。(4)防止蜡烛油烫伤和弄脏桌面。2.引导学生操作实验师:下面各小组按实验方案组装好实验装置,做好实验准备。3.现在我们互相参观一下各组的实验装置。(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4.分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5.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实验。(注意处理实验中预设的新问题和其它发现)(1)分组汇报师:请向大家汇报你们的实验成果。(2)引导学生小结。根据各组的汇报:当我们在金属丝的一端加热时,这时金属丝哪个地方的温度相对较高?哪个地方的温度相对较低?(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师:所以我们发现:金属丝上的火柴棍,从被加热的温度高的一端开始依次掉落。说明热在金属丝中的传递有这样的规律:都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板书:较高→较低)条形金属传热实验二1.师:我们知道水平的金属丝,热能够由温度高的部位传向温度低的部分。那如果金属丝是倾斜的,例如,温度高的部分处于较高的位置,热也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吗?2.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出示学习温馨提示。3.分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1)将3~4根火柴棍等距粘在金属丝上,将金属丝斜着固定在铁架台上;2)将酒精灯在高的一端加热,观察现象。3)填写实验记录4.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充分研讨:1)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3)根据前面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小结:金属丝上的火柴棍,从被加热的温度高的一端开始依次掉落。说明热由温度高的部位沿着金属丝向温度低的部位传递,不受金属丝位置的影响。片状金属传热实验1.谈话过渡:刚才我们用条形金属做了两次传热实验,下面用片状金属做实验。2.
实验操作指导?
分工明确,宣布注意事项1)把涂蜡的一面朝上;2)加热时,金属片保持水平;3)注意蜡熔化后滴落下来会烫手,要小心;4)不要触摸金属片;5)选择一种加热点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小组交流填好实验记录单。6)注意酒精灯使用要规范安全3.
实验操作记录学生小组动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4.根据实验现象,汇报结果:1)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小结:金属片上的蜡从被加热的温度高的部分开始融化,之后,随着热的传递,周围的蜡也逐渐融化。说明热从金属片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研究的问题,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分别制定出金属实验中的
金属条传热实验和金属片传热实验两种,教师巡视启发引导。学生说说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观看电子屏幕,阅读温馨提示,熟记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安全,实验成功顺利。学生安装实验器材,做好实验准备。学生互相参观学习。分组实验记录现象。分小组汇报实验成果,总结实验结论,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全班探讨解决。观看课件演示,小组汇报,讨论
和老师一起归纳总结实验结论,认识热在金属条中的传导规律。学生思考,改变金属丝位置,会不会影响热传递的方向?学生思考,提出假设,再次阅读温馨提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观看课件演示和实验中的问题,小组汇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准备片状金属实验器材。小组分工,明确实验程序和注意事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实验,做好记录。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思考说明了什么道理
通过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渐形成明确的实验方案。防止实验中出现实验事故,保护学生安全。在实验中,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火柴棍逐步掉下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热总是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这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中的现象,总结出热在水平金属条中传导的规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方面考虑问题,位置或者形状的改变会影响传递的规律吗,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实验中培养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验证记录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现象,总结出热传导的规律。通过改变金属丝的位置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热由温度高的部位沿着金属丝向温度低的部位传递,不受金属丝位置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在金属片的不同部分用酒精灯加热,观察蜡易凝固的动物油的熔化过程,发现热是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学会归纳总结。
实验展台PPT电脑;屏幕PPT实物演示PPT实验平台实验记录单
10分钟7分钟10分钟
构建概念
构建概念1.提问:大家的三个实验都做完了,请各小组说说你们从实验中发现什么了??2.归纳构建
学生小结综合以上实验现象。
3、引导小结: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板书:热传导)。
学生思考,从刚才三个实验现象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尝试归纳构建实验现象。和老师一起归纳出热传导的概念。
引导学生综合上述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概括,初步建立热传导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多次实验才能得出实验结论初步培养热爱探究的科学品质。
展台
5分钟
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1.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三个实验,你能说出壶是怎样传热的吗?2.师:热传导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生。你能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吗?
1)面包是怎样烤熟的?2)手摸热水杯为什么会感觉烫?3)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靠在一起,热会怎样传递?课后,请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研究一下这几个问题吧。
学生通过本课的三个实验,思考发言,尝试说出壶是怎样传热的。提出生活中的热传导的新问题,不断地拓展研究,学以致用。
在构建完成热传导的概念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不断拓展提升。
PPT
3分钟
板书设计
1.壶是怎样传热的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热传导(温度不同
直接接触)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情景导入:
提问设疑,筛选问题
实验探究:
设计方案,实验求证
构建概念:
归纳分析
形成概念
拓展提高:
研究相邻物体间热传递热传递热的
条形金属传热实验一
条形金属传热实验二
片状金属传热实验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和经验,提出可以研究的热传递等科学问题。
通过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渐形成明确的实验方案。通过严谨的实验,记录现象,证明自己的观点。
综合分析现象,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习惯,尊重事实,寻找证据,达成共识,形成科学概念。
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探究新问题,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热传导现象。
PAGE
1(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第1课(第1课时)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
上册
壶是怎样传热的
同学们,你们烧过开水吗?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们产生了哪些疑问?我们能提出一些可以研究的问题吗?
烧水时,水会有热胀现象吗?
为什么要用火烧开水?
为什么用金属壶烧开水?
壶是怎样传热的?
经过讨论,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壶是怎样传热的?
壶身是由金属制成的。要研究壶身是怎样传热的,就要研究金属是怎样传热的。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呢?那么我们来分组讨论一下吧
分组讨论
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
铁棒、铜丝、火柴;铁片2块、蜡或易凝固的动物油;酒精灯、铁架台、三角架,湿抹布若干等。
金属传热实验方案记录单
实验设计
猜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组汇报
确定方案
金属条传热实验记录单
实验设计
猜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从加热点开始,由近及远火柴依次掉落。
从加热点开始,由近及远火柴依次掉落。
金属片传热实验记录单
实验设计
猜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金属片蜡油从加热点开始向四周融化。
金属片蜡油从加热点开始向四周融化。
实验一
: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实验目的:能看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需要材料:金属条、酒精灯、铁架台、蜡烛、火柴,湿抹布。
实验方法:
1.先把金属条固定在铁架台上。
2.然后把涂有凡士林的火柴粘在金属条上。
3.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看哪边的火柴先掉下来。
4.先猜测,然后观察,填好实验记录。
5.
同样的方法进行倾斜金属条实验,观察记录。
6.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7.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温馨提示:
1.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不要对着火焰
吹气、
说话。
2.千万不能触摸加热后的金属条,小心烫伤。
3.防止蜡烛油烫伤和弄脏桌面。
开始试验
金属条传热实验一
金属条传热实验二
实验结论:金属丝上的火柴棍,从被加热的温度高的一端开始依次掉落。说明热由温度高的部分沿着金属丝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开始试验
金属传热实验记录单
实验设计
猜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从加热点开始,由近及远火柴依次掉落。
观察到从加热点开始,由近及远火柴依次掉落。
热由温度高的部分沿着金属丝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从加热点开始,由近及远火柴依次掉落。
观察到从加热点开始,由近及远火柴依次掉落。
热由温度高的部位沿着金属丝向温度低的部位传递,不受金属丝位置的影响。
实验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温馨提示:
1.把涂有蜡的一面朝上。
2.铁片加热时,铁片尽量保持水平。结束后,平放在纸上
冷却,切勿用手触摸加热后的金属片。
金属片传热实验
金属片传热实验
实验结论:金属片上的蜡从被加热的温度高的部分开始融化,之后,随着热的传递,周围的蜡也逐渐融化。说明热从金属片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金属片传热实验记录单
实验设计
猜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金属片蜡油从加热点开始向四周融化。
观察到金属片上的蜡油从被加热的温度高的部分开始融化,然后四周融化。
热从金属片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金属片蜡油从加热点开始向四周融化。
观察到金属片上的蜡油从被加热的温度高的部分开始融化,周围扩散。
热从金属片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金属传热实验归纳总结
我知道了物体由于温度差别,直接接触会发生热的传递。
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法叫作热传导。
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者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部分传向温度较低部分的。
那么
通过以上的实验探究,你能说说,壶是怎样传热的吗?
受热上升
壶里的水
壶底受热后首先把热传给壶内下部的水,最底层的水就变热了。吸收水壶的热,当最底层的水受热后就会上升,上面的冷水就会流过来补充,如此反复循环流动,上面的水也就变热了。
冷水补充
壶底
水和壶底相互接触
面包是怎样烤熟的?
手摸热水杯为什么会感觉烫?
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靠在一起,热会怎样传递?
课外拓展探究任务
课后,请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研究一下这几个问题吧。
同学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