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李商隐诗两首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sè) 华年(huá)
琴弦(xuán) 惘然(wǎng)
B.杜鹃(juān) 沧海(cāng)
马嵬(wěi) 徒闻(tú)
C.宵柝(tuò) 占卜(bǔ)
四纪(jì) 虎旅(lǚ)
D.晓筹(chóu) 驻马(zhù)
卢家(lú) 哗变(huā)
思路解析:A项,“弦”应读“xián”;B项,“嵬”应读“wéi”;D项,“哗”应读“huá”。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B.不及卢家有莫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他生未卜此生休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D.此情可待成追忆潭中鱼可百许头
思路解析:A项,名词,来由,缘故/名词,尽头,边际。B项,都是动词,比得上。C项,动词,完结/副词,不要。D项,副词,难道,哪能/副词,大约。
答案:B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锦瑟》是一首七律。
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
思路解析:A项,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答案:A
4.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 ,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4)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5)桐花万里丹山路,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6)秋阴不散霜飞晚,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答案:(1)夕阳无限好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庄生晓梦迷蝴蝶 (4)蓝田日暖玉生烟 (5)雏凤清于老凤声 (6)留得枯荷听雨声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7题。
锦 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下列是对诗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醒来以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迷”是痴迷的意思。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托杜鹃”,周朝末年蜀国君主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啼声凄婉。此典故表达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C.“沧海月明珠有泪”,明月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蓝田日暖玉生烟”,在阳光的照耀下,蓝田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思路解析:A项,“庄周梦蝶,醒来以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说法不对。
答案:A
6.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怎样理解其含义?
思路解析:诗歌的首句以“锦瑟”开头,通观全文,诗歌的主体部分又没有关于“瑟”的内容,可以推知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对这句诗含义的理解,“无端”是关键。
参考答案: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追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7.在《锦瑟》一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思路解析:《锦瑟》一诗的主题虽然历来有争议,但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感却比较明显,紧扣“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句理解即可。
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眷恋、怀念的怅惘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9题。
马嵬(其二)
[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8.《马嵬(其二)》一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思路解析:颈联即“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从内容上看,是对比;从表达的主旨上看,是讽刺。另外还要注意这两句从时间上看是倒置。
参考答案:对比、反讽手法。“此日”与“当时”两相对比,对唐玄宗的荒唐进行讽刺,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唐玄宗沉溺于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9.有人说《马嵬(其二)》的特点是“讽意至深,用笔至细”,试结合诗歌的内容,阐释诗句中所隐含的讽刺意味。
思路解析:“讽意至深,用笔至细”是该诗一大特色,赏析时除把握诗句表面意思外,还要进一步去体会诗中隐含的极具讽刺意味的诗句。
参考答案:首联,海外徒闻而不可得,极具讽刺地指出唐玄宗的痴心空想;颔联,“空闻”与“无复”相应,嘲讽了唐玄宗的荒唐误国;颈联,“此日”的现状,与“当时”的海誓山盟在对比中加强了讽刺的意味;尾联,“四纪天子”与“卢家莫愁”形成强烈反差,一个“不及”更添嘲讽之意。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11题。
谒 山①
[唐]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②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注①谒山:指拜谒名山之意。②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此诗是诗人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
10.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思路解析:这首诗和李商隐的其他诗一样,情感把握难度是比较大的,可以抓住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字词,如“乏”“恨”等,加以联想推知。
参考答案:由系日无绳之慨,到水去云回之恨,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慨叹。
11.请联系诗歌的最后两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思路解析:这首诗与《锦瑟》相似,从手法上来看,本诗除了用典,还很好地运用了夸张、想象等手法。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以麻姑为典故,想象通过买下沧海来留住时间;由沧海到一杯春露,将沧海变桑田化为一瞬,这是对宇宙事物变化迅疾的极度夸张,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极度夸张,充分体现出诗人的艺术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使全诗充满新奇浪漫气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
赠 柳
[唐]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2.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塑造的“柳”的形象?
思路解析:此二句把盛开的飞扬的柳花比作漫天飞舞的雪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柳的繁盛,把春柳的繁华写到了极致。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了。
参考答案: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这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诗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致。
1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这首诗写春柳,通过对春柳“风流”“婀娜”的轻盈体态、柳花飞似“雪”的繁华景象的描写,突出了诗人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侧面反映了诗人重情惜别的情怀。
参考答案:诗人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重情惜别的情怀。
三、表达交流
14.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 ;读李商隐, 。?
思路解析:解答时应注意引用的诗文必须是李商隐的,所领悟的情感应深刻真挚,并且与诗句联系紧密。
参考答案: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15.中国古代的文化源远流长,“无端五十弦”的“锦瑟”不知撩拨过多少人幽怨的心弦,而忧伤的二胡也不知表达出多少人深沉的情感。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做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较高的乐器。
二胡是???? ?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文段从四个方面对二胡做了介绍:①二胡是一种乐器,②二胡的构造,③演奏的材料及效果,④中国民间普及率高。
参考答案:胡琴的一种,它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