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认识垂线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垂线的过程,认识垂线的相关知识,能应用垂线的认识进行简单判断,积累图形的学习活动基本经验。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几何与图形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产生对图形的学习兴趣。
理解:直线的相交关系。
简单运用:判断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能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复杂运用: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创见:
教学重点 认识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关注差异
预学查异。 教师在黑板画两条相交的直线。
问:这里画出的是什么图形?你认为这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
指出:像这两条直线的位置,我们就说是两条直线相交。(板书: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的这个点,叫交点。(板书:交点)这是两条直线的一种位置关系。
初学适异。
1、教学例6,认识垂线。
出示例6图
问:你看到的是什么情景?能说说图里有哪些相交的线吗?指一指。
画图:根据这些实际情境里的一些相交的位置,可以画出三组相交的直线。(板书:画出三组相交直线)
问:你观察这三组相交的直线,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每组两条直线都相交于一点,每组两条直线都相交成4个角)
问: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后两组直线相交成的4个角都是直角)
(出示一组垂线)说明: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标注直角标号),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相机板书概念)
追问:你知道什么叫“互相垂直”吗?
指上面三组直线,问: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哪一条直线是哪一条直线的垂线?垂足在哪儿?
小结:现在我们来完整的看一看这个概念,看你是否已经完全理解了——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停顿)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停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做“练一练”第1题。
思考:怎样知道是不是垂直(可以用三角尺或量角器),再独立判断。
交流怎样判断的,并指出( )是( )的垂线。
变式练习:
下面哪一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在括号里画“√”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让学生找出互相直线垂直的线段,标出垂直符合。
追问:上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几组相互垂直的线段。
问:根据所学知识,你能说出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吗?
研学导异。
1、教学例7,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画图:这里画一条直线,(画直线)直线外有一点P(画点P),从P向直线画一条垂直的线段,(用三角尺画)再画几条不垂直线段。
测量比较:能量出直线外一点P向直线画出的所有线段的长度吗?在课本上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在所有这些线段中和直线垂直的线段是最短的。
(2)揭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外的距离,(板书: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
追问:这里哪条线段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的距离?你能量出点P到直线的距离吗?量一量。
交流:点P到直线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2、做“练一练”第2题。
(1)先出示第一幅图:问:用什么办法能找到垂直的线段?
让学生找一找、量一量。(用直角符号标出)
问:点A到直线的距离量的是哪条线段的长度?为什么?
(2)完成后两幅图,追问:点A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哪条最短?
3、做“练一练”第3题。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的?为什么要这样测量?
四、拓学展异
1、做练习十五第2题。
学生量一量,交流结果。
提问:点A到两条边的距离,实际就是长方形的什么?
2、从田丰村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怎样修最近?
3、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知识和方法?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谁是谁的垂线,理解“互相垂直”的意思,多让中等生及学困生说一说。
先请中等生和学困生说说想法,如有困难,再请思维敏捷的学生分析方法。
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并指出表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注意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可以先让优生说一说,中等生及后进生再模仿。
学生在独立完成时,教师加强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展示作业时,多给学困生机会,若有困难,及时纠错并适当地进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