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画垂线》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在4-6年级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
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画垂线的方法,为画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高做准备。
二、教材分析
《画垂线》位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是画规则平面图形的起源。它将直接影响到对规则平面图形的画图和计算。因此,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数学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也将影响到学生对平面几何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的垂直和平行的知识基础,同时又要为进一步学好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重要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的平面几何知识体系里,特别是作图形对应边上的高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地位。因为是几何知识的画法,自然具有了直观但抽象、易画但难规范的特点,加上教材只通过连续的三幅图,具体给出了过直线上一点作垂线的画法,没有出示文字说明,这无疑又为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设下了障碍。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并通过这一性质学会画垂线
2、明确不同情况下的垂线如何画,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
五、教学策略
突出重点,深化难点,拓纲务本,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法和学法:1、教法:讲解法、提问法、演示法、问卷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教学用具
课件、三角板、直尺
、量角器等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积累运用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上数学课么?老师也很喜欢,这节课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知识的奥秘,分享成功的喜悦。
1、
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生:我们学行和垂直。请两名同学分别具体的说一说。
生1:在同一平面内……。生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预设:回答问题的同学说的不完整,不严密,可以找同学补充、纠正)
2、
再次复习巩固垂直的概念
师生:完成学习单,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1.填空,并说一说要是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3、
动手操作
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师:想一想该怎样画,用什么工具画?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用直尺上的直角画,用量角器上的90度直角画
(预设,可能学生还会说,我用两个三角板拼成一个直角来画等等,只要是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生: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画,找几名同学来汇报
(预设:找几个有代表性的画法来展示)
师:评价并引出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画垂线(板书课题:画垂线)
【设计意图】让同学复习旧知,为新课的讲解打下基础。让同学用三角板画垂线,为新课的进行打下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有一条直线L,他有一个好朋友点A,他们每天形影不离。
1、
过直线上的一点A做已知直线L的垂线
生:思考后尝试画
师:找若干名同学来讲述他们的画法。
生: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三角板直角的顶点与直线上一点重合,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他们相交的交点就是垂足,画上垂直符号。
(预设:一名同学板眼,描述,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疑议货发现错误,可以来纠正、补充)
(重点强调:三角板的直角边,直角的顶点,与……重合,垂足等等这些关键的说法)
三、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天直线L的好朋友点A出去旅行了,我们可以用画垂线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联系,谁来帮帮他们。
2、过直线外一点A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生:先尝试画
师:找两名同学来画
(预设:找两名同学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粉笔来画,之后询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再思考:过直线上一点又是怎样的情况?)
生:汇报展示画法。
生:发现两条垂线重合在了一起。思考总结过直线外一点垂线的画法,再尝试总结过直线上一点垂线的画法,并说明原因。
(预设:孩子可能会说出结论或原因,但也有可能说得不是很准确,很精简,老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点拨)
师:做简单的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四、
一鼓作气
乘胜追击
一天直线L和好朋友点A在吵架了,点A不见了
4、
按要求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生:尝试画
生:汇报演示
师:观察画图,说明问题,如果没有点的限制,可以画几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预设:无数条,因为直线式可以无限延伸的)
五、
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老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大家来帮忙
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已知:长方形的
(
)
。
提示:长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相邻的两条边
(
)
。
思考:可以用
(
)
的方法来画长方形。
师:找一名同学读题,一名同学分析,同学们小组研讨。
生:汇报一下小组讨论的结果。
六、
学有所得
感知有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题是画垂线,是在学行线与相互垂直的基础上学习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在讲授新知识前,让学生先回顾相互垂直的定义,强调两直线相交成90度时即直角时,两直线才会相互垂直,为后文画垂线时必须保证两直线相交成直角做铺垫。随后介绍可以用多种方法画出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如:两个三角板画法、量角器画法、一个三角板画法等,让学生知道方法并不唯一,而且可以认识到垂线的广泛存在。最后重点讲解一个三角板画垂线的方法,先演示一次规范的画法,让学生总结方法步骤,再让学生自主动手画图。以上是我的讲课思路。在讲授中,先让学生学习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再类比一样的方法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使学生理解更清晰,不易混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语言不够精炼
2.像这样作图的课,应更多地让学生去练,老师少讲效果可能会更好。
3.师生之间交流不足,应更多地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解决疑难,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