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9课
辛亥革命
部编版本
八年级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早期活动,孙中山为了挽救中国危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成立兴中会、同盟会。准备发动广州起义,但是由于消息泄露,起义失败。不过这时的中国,各地起义如火如荼的展开,本节课我们学习第9课
辛亥革命,一起回顾那场波澜壮阔的革命。
新知导入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影响/评价
新知讲解
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影响/评价
萍浏醴起义
安庆、
绍兴起义
广西镇南关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06年
刘道一、蔡绍南
萍乡、浏阳、醴陵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同盟会声望大振。
1907年
安庆、绍兴
徐锡麟、秋瑾
1907年
广西镇南关
孙中山、黄兴
1911年
孙中山、黄兴、赵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州黄花岗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革命武装起义
1907年安庆起义
1906年萍浏醴起义
1911年黄花岗起义
革命武装起义
1907年广西起义
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萍浏醴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孙中山
追求真理、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
湖北新军
湖北的革命党人为发动起义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如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计划定于10月16日起义。
1、条件:
二.武昌起义
1、条件:
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宣统二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清政府为了镇压革命,不惜丧失国家主权,将铁路收归国有,且大肆派兵(调湖北的军队过去镇压)屠杀保路人士,通过此举,全国人民充分看清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本质。
1、条件:
1)军事:
2)组织:3)思想: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湖北兵力空虚
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政党及团体的涌现
“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①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②夺取军械库
③进攻总督衙门
④占领武昌城
⑤攻占汉口、汉阳
⑥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
⑦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过程
武昌起义形势图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熊秉坤手写发言稿(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
湖北军政府旗帜
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
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至11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结果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汉口
汉阳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结果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
(武昌被称为“首义之城”)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关系?
武昌首义的古城楼“起义门”
1、条件:
1)军事:
2)组织:3)思想:
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政党及团体的涌现
“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2、时间:
3、主要力量:
4、过程:
谋划起义
计划泄露
武昌首义
武汉三镇胜利
胜利,得到各省响应,各省宣布独立
1911年10月10日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5、结果: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湖北兵力空虚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下台,去世。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场。
——
《中国近现代史》
请结合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知识拓展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和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因为它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所以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辛亥革命。
◆易错警示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而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
2、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
辛
亥
革
命
1911年
阶级
资产阶级的革命派
代表
孙中山
思潮
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历程
①团体——兴中会
②政党——同盟会
③爆发——武昌起义
④高潮——中华民国
性质
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革命
作用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课堂小结
时间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