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的差异。
掌握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发散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各国文化传统。
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乡村与城市的不同景观。
教学难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如何保护文化遗传。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衔接,激趣导入
提问 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那么这些人住在哪里呢,是什么样的环境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聚落。
导入 图片导入:我们班的同学都住在农村,但很多同学去过城市,请你们谈谈农村和城市的景观。展示图片
明确目标,问题导学
学生自主学习P87—88并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
1.思考:观察图片,说说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区别。
2.什么是聚落?
3.说出聚落的基本类型。
任务驱动,问题探究
1、四人小组讨论:聚落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完成教材P89活动1.2题。
读图活动:让学生阅读地图册,了解不同聚落的特征,讨论分析原因。
提示:结合我们街道上也有长江三峡库区移民来讨论。
2、四人小组讨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通过PPT展示六张图片,由学生总结得出。
3、全班讨论:说说你所居住地区的民居特点及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自主学习教材P90【知识之窗】。
4、2人同桌讨论:阅读教材P91【知识之窗】“丽江古城”的图片和资料。思考:丽江古城是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它保留了哪些传统文化特色?为什么要保护丽江古城?展示图片,了解聚落文化遗产。了解聚落遭受破坏的原因?树立保护聚落文化遗产的观念。
课后任务:调查活动p92.
展示世界历聚落文化遗产图片,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世界聚落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
展示交流,点拨深化
1.总结聚落的概念: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是人们居住的地方,也是进行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聚落的基本类型:乡村和城市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
3.聚落的形成过程:小村庄、集镇、小城镇、城市。
4.聚落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
形成因素: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5.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
交通拥挤,住房拥挤,污染加剧,噪声污染,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问题。
6.聚落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
第一幅图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形的影响。该乡村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山麓,这里相对平坦,便于开展农业生产。
第二幅图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影响。该城市分布在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这里不仅地势平坦,而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因此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7.文化遗产:珍惜和保护好这些全世界共同拥有的宝贵遗产,并郑重地传给下一代,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及时练习,当堂检测
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堂练习”部分,老师当堂讲评。
小结整理,拓展提升
板书设计
聚落的发展变化
一、乡村和城市
聚落的概念
二、聚落与环境
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