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2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
4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10×5=
1. 口算。
50
210×4=
840
200×3=
600
20×3=
60
130×5=
650
240×2=
480
复习导入
优翼
2
(1)160×30=
探究新知
知识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教材48页例2)
优翼
自学要求:
(1)思考160×30的积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
(2)试着笔算160×30。
(3)想一想:160×30的笔算过程与昨天学习
的145×1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2
(1)160×30=
4800
1 6 0
×
3
0
4 8 0
0 0 0
探究新知
知识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教材48页例2)
优翼
4 8 0 0
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优翼
优翼
我喜欢
笔算。
优翼
2
(1)160×30=
4800
1 6 0
×
3
0
4 8
0 0
探究新知
知识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教材48页例2)
优翼
我喜欢这样笔算。
(1)160×30=
4800
添上一个0表示是160×3的积,添上两个0就是160×30的积。在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所以在积的末位添上两个0,这样计算很简便。
1 6 0
×
3
0
4 8
0 0
探究新知
1.把因数末尾有0前面的数字相乘。
2.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积的末
尾添上几个0。
想一想: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简便?
探究新知
优翼
1 6 0
×
3
0
4 8
0 0
探究新知
(教材48页例2)
1 4 5
1 2
×
0
9
2
5
4
1
0
4
7
1
对比这两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自己试一试!
1 0 6
×
3
0
3 1 8 0
1 0 6
×
3
0
这样列更好
我这样列竖式
(2)106×30=
3180
探究新知
3 6 0
× 2 5
5 8 0
× 1 2
1 8 0
7 2
9 0 0 0
1 1 6
5 8
6 9 6 0
1.
对应练习
(教材48页“做一做”1)
因数中间的0不能漏乘,乘完加上进位
的数,无进位时写0占位。
因数中间有0怎样计算?
(2)106×30=
3180
探究新知
2 2 0
× 4 0
1 6 0
× 6 0
8 8 0 0
9 6 0 0
1.
对应练习
(教材48页“做一做”1)
390×13
390×13=
3 9
3 9 0
1 1 7
1 3
×
5 0 7
0
5070
对应练习
(教材48页“做一做”2)
2.
240×22=
4 8
2 4 0
4 8
2 2
×
5 2 8
0
5280
对应练习
(教材48页“做一做”2)
305×50=
3 0 5
5 0
×
1 5 2 5 0
15250
对应练习
(教材48页“做一做”2)
208×30=
2 0 8
3 0
×
6 2 4 0
6240
对应练习
(教材48页“做一做”2)
290×20=
2 9 0
2 0
×
5 8
0 0
5800
对应练习
(教材48页“做一做”2)
180×50
180×50=
1 8 0
9 0
5 0
×
0 0
9000
对应练习
(教材48页“做一做”2)
460×70
460×70=
4 6 0
7 0
×
3 2 2
0 0
32200
对应练习
(教材48页“做一做”2)
206×40
206×40=
2 0 6
4 0
×
8 2
4 0
8240
对应练习
(教材48页“做一做”2)
( )
辨析:相乘得到0与因数中的0混淆。35×4=140,再补上因数中的两个零,最后结果是14000。
3.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
4 0
3 5 0
1 4 0 0
改正:
×
4 0
3 5 0
1 4 0 0 0
巩固练习
(1)
×
( )
3.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
6 2
1 0 4
2 8
6 2 4
6 2 6 8
改正:
×
6 2
1 0 4
2 0 8
6 2 4
6 4 4 8
辨析:因数中间的0没有参与计算,104×2=208,而不是28。
(2)
巩固练习
×
4.张叔叔种植了品种繁多的观赏蔬菜。其中一部分蔬菜的价格和卖出的盆数如下表。
(1)每种蔬菜卖了多少元?
(2)一共收入多少元?
巩固练习
(教材50页第10题)
(1)12×302=3624(元) 14×135=1890 (元) 15×140=2100 (元)
答:辣椒卖了3624元,西红柿卖了1890元,
袖珍南瓜卖了2100元。
(2)3624+1890+2100=7614 (元)
答:一共收入7614元。
巩固练习
5.李老师带了3000元钱,要为学校选购15台同样的电话机,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分别还剩多少钱?
点拨:不管买哪种电话机,花的总钱数都要小于或等于3000元。
巩固练习
(教材50页第11题)
答:有三种购买方案。
买第一种电话机剩余的钱数:
3000-128×15 = 1080(元)。
买第二种电话机剩余的钱数:
3000-108×15 = 1380(元)。
买第三种电话机剩余的钱数:
3000-198×15 = 30(元)。
巩固练习
1.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把0前
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
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计算过程中因数中间的0也要参与计算,
不能省略。
课堂小结
15世纪意大利的一本算术书中介绍了一种“格子乘法”。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算出“357×46”的积吗?
4
6
7
5
2
8
4
2
2
0
3
0
0
5
4
3
46×75=3450
3
5
7
4
6
1
2
2
0
2
8
1
8
3
0
4
2
2
2
4
6
1
357×46=16422
4
6
7
5
7
4
6
5
0
2
3
0
4
8
2
2
3
4
5
4
7
4
3
6
5
6
7
6
2
8
4
0
2
3
8
0
2
2
1
1
趣味拓展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共14张PPT)
第3课时 练习八
三位数乘两位数
4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1.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164×32 254×36
54×145 537×45
=5248
=9144
=7830
=24165
竖式及验算略
巩固深化
(教材49页第1题)
1.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217×83 328×25
43×139 87×165
=18011
=8200
=5977
=14355
竖式及验算略
巩固深化
(教材49页第1题)
2.说出下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1 3 4
1 3 4
8 0 4
1 6
×
2 1 4 4
巩固深化
(教材50页第8题)
2.说出下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1 0 2 6
3 4 2
6 8 4
3 2
×
1 0 9 4 4
巩固深化
(教材50页第8题)
2.说出下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1 0 0 8
5 0 4
3 0 2 4
2 6
×
1 3 1 0 4
巩固深化
(教材50页第8题)
3.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
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
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32×124=3968(吨)
85×124=10540(吨)
巩固深化
(教材49页第2题)
4.
90×201=18090(分)
答:用了18090分钟。
巩固深化
(教材49页第4题)
5.口算。
50×90 40×80
32×30 190×5
70×140 300×30
21×40 25×30
=4500
=3200
=960
=950
=9800
=9000
=840
=750
巩固深化
(教材49页第3题)
6.在○中填上“>”“<”或“=”。
120×20○12×200 500×10○10×550
16×400○210×4 19×300○30×180
>
=
<
>
巩固深化
(教材49页第6题)
7.
120×73 46×205
182×47 250×60
28×103 27×142
224×30 304×15
=8760
=9430
=8554
=15000
=2884
=3834
=6720
=4560
巩固深化
(教材49页第7题)
350×20=7000(千克)=7(吨)
8.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
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
7吨>5吨
巩固深化
(教材49页第5题)
不够
答:不够大象吃20天。
9.用0,2,3,4,5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
式,你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乘积最大的
算式吗?
一共能写出72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其中520×43(430×52)乘积最大为22360。
巩固深化
(教材50页第12题)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共13张PPT)
第6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
三位数乘两位数
4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70×4=280(千米)
225×10=2250(米)
解答下面的问题。
5
探究新知
知识点: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教材第53页例5)
优翼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都是知道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
探究新知
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求一共行……
70×4=280(千米)
225×10=2250(米)
速度
时间
路程
速度
时间
路程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上面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探究新知
你知道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吗?
速度×时间=路程
探究新知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1.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
要求的是什么。
(1)小林每分钟走60米,他15分钟走多少米?
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2)声音每秒传播340米,声音传播1700米
要用多长时间?
已知速度和路程,求时间。
对应练习
(教材53页“做一做”2)
2.提出一个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的问题。
巩固练习
已知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7小时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教材54页“练习九”第5题。)
3.判断。
(1)已知每个笔袋的价钱和买的个数,求总价,
要用笔袋的单价乘个数。 ( )
(2)“小明家和学校相距700米,他从家到学
校走了10分钟,他每分钟走多少米?”
这道题求的是路程。 ( )
(3)已知3小时走的路程,可以求速度。( )
√
×
巩固练习
(教材54页“练习九”第7题。)
√
4.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速度是
40千米/时,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从县
城到王庄乡有多远?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
少千米?
巩固练习
40×3=120(千米)
120÷2=60(千米)
答:从县城到王庄乡有120千米;
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
(教材54页“练习九”第9题。)
课堂小结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例题中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
速度×时间=路程
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驶65千米,6小时到达。返回时比去的时候少用1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65×6=390(千米)
390÷(6-1)=78(千米)
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
拓展练习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共12张PPT)
第5课时 单价、数量和总价
三位数乘两位数
4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
知识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4
10×4= (元)
(2)
鱼每千克10元,买
4千克要多少钱?
80×3= (元)
解答下面的问题。
(1)
篮球每个80元,买
3个要多少钱?
240
40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探究新知
(教材52页例4)
探究新知
这两个问题都是已知每件
商品的价钱和买的数量
问题都是求一共
花了多少钱
都用乘法计算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
买了多少,叫做数量;
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探究新知
单价×数量=总价
你知道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吗?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1.举例说明什么是单价、数量和总价。
单价: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
如每个篮球80元,篮球的单价就是80元。
数量:买了多少,叫做数量。
如题中的“3个”是篮球的数量。
总价: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如3个篮球要240元,“240元”就是对应的总价。
对应练习
(教材52页“做一做”1)
2.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
要求的是什么。
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
(2)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
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已知数量和总价,求单价。
对应练习
(教材52页“做一做”2)
3.提出一个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
一个皮球35元,买2个皮球一共多少元?
(答案不唯一)
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九第3题)
4.
265元/台
(265-190)×38=2850(元)
答:一共赚了2850元。
超市购进45台豆浆机,每台豆浆机的批发价是190元。超市卖出38台, 一共赚了多少元
巩固练习
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课堂小结
希望小学的老师带着学生去参观海洋馆,老师有4人,学生有70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花多少钱?
海洋馆票价
成人:80元/人
学生:40元/人
团体:50元/人
(10人或10人以上)
拓展提升
10-4=6(人) 50×10=500(元)
(70-6)×40=2560(元)
500+2560=3060(元)
答:学生6人与老师4人买团体票,其余学生买学生票,花钱最少,花3060元。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共14张PPT)
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
4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复习导入
36×24=
12×34=
1.竖式计算
864
408
×
3 6
7 2
1 4 4
8 6 4
2 4
1 2
×
3 6
4 8
4 0 8
3 4
36×24=
12×34=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
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45×12=
————
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
一个估大,一个估小,结果比较接近准确数。
145×12
估计约有1500千米
150 10
≈1500
(教材第47页例1)
145×12=
1
2
×
0
5
1
4
2
9
0
1
7
4
第二部分积
该怎样写?
1740(千米)
想一想:用笔算怎么计算,独立尝试再和同桌交流。
探究新知
1
4
5
1 4 5
1 2
×
0
9
2
5
4
1
0
4
7
1
个位上的2乘145的积
十位上的1乘145的积
探究新知
两部分乘得的积相加
2 6 8
1 3 4
1 6 0 8
2 5 5 0
1 2 7 5
1 5 3 0 0
1 2 3 2
7 0 4
8 2 7 2
4 7 4
1 8 9 6
1 9 4 3 4
1 3 4
× 1 2
4 2 5
× 3 6
1 7 6
× 4 7
2 3 7
× 8 2
对应练习
(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
1 4 3 0
8 5 8
1 0 0 1 0
1 2 8 8
6 4 4
7 7 2 8
1 0 1 5
2 9 0
3 9 1 5
2 0 3 7
6 7 9
8 8 2 7
3 2 2
× 2 4
1 4 5
× 2 7
6 7 9
× 1 3
2 8 6
× 3 5
(教材第47页“做一做”)
对应练习
1.
方法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步走”
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
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
3 4
1 5 7
7 2 8
4 7 1
1 1 9 9
( )
改正:
辨析:乘十位上的数时,乘积的末位对齐错。
×
3 4
1 5 7
6 2 8
4 7 1
5 3 3 8
巩固练习
2.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
1 4
2 2 8
8 8 2
2 2 8
3 1 6 2
( )
改正:
×
1 4
2 2 8
9 1 2
2 2 8
3 1 9 2
辨析:计算时忘记加进位数,288×4=912,而不是882。
巩固练习
3.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买3套。一共要花多少钱?
点拨:求买两种书一共要花多少钱,可分别求出买每种书花多少钱,再加起来就是一共要花的钱数。
125×3+18×3=375+54=429(元)
答:一共要花429元钱。
(教材第50页第9题)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步走”
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
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拓展应用
2 6
× 1
1 3
1
2 9 4
1
9
1
4
2
6
3(共16张PPT)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三位数乘两位数
4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7×4=
7×40=
7×400=
20×3=
10×3=
28
280
120
60
2800
30
40×3=
(2)
复习导入
(1)
1.计算。
情境导入
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所需要的钱就越多。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2.买一个文具盒需要12元,买2个文具盒需要多少元?4个呢?6个呢?
3
6×2=
6×20=
6×200=
10×4=
5×4=
12
120
80
40
1200
20
20×4=
(1)
(2)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不断变大,积也......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积也......
探究新知
(教材第51页例3)
(1)6 × 2 = 12
6 × 20 = 120
6 × 200= 1200
×10
×10
×10
×10
在(1)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二个因数分别乘了10、( ),积也分别乘了( )、( )。
100
10
100
探究新知
知识点:积的变化规律
不变
不变
不变
×
100
×
100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就乘几。
我能举例验证:
6×3=18
6×6=36
6×9=54
探究新知
(2)20 × 4 = 80
10 × 4 = 40
5 × 4 = 20
÷2
÷2
÷2
÷2
第(2)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一个因数分别除以了2、( ),积也分别除以了( )、( )。
4
2
4
探究新知
÷4
不变
不变
不变
÷4
优翼
我能举例验证:
60×3=180
20×3=60
5×3=15
探究新知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就除以几。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探究新知
知识归纳
1.先算出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再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2×3=
120×3=
120×30=
48×5=
48×50=
48×500=
8×50=
8×25=
4×50=
36
360
3600
240
2400
24000
400
200
200
对应练习
(教材51页“做一做”1)
2.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方法一:24÷8=3 200×3=600(平方米)
方法二:200÷8=25(米)
25×24=600(平方米)
对应练习
(教材51页“做一做”2)
(1)22×4=88
22×( )=880
22×( )=8800
(2)125×4=500
125×( )=1000
1250×( )=10000
40
400
8
8
巩固练习
3.填一填。
100
40
400
10
巩固练习
(教材54页第6题)
4.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课堂小结
一辆客车6小时行了35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354×(12÷6)=354×2=708(千米)
答:它12小时可以行708千米。
拓展练习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