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4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9 15:3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
生产工具?
考古成果
中原地区发现大量春秋时期的铁器。
1990年考古学家在三门峡出土了西周时期的一把墓铜柄铁剑,把我国进入铁器时代的说法提前了近百年。
文献记载: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姓氏习俗:
孔子的学生司马耕,一名犁,子姓,向氏,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晋国大力士取名牛子耕;
(从一个角度说明牛耕的出现)

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图一骨耜???????? 图二石犁??????????图三铁器
A 古代农业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
B 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工具以骨器石器为主
C 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奉行重农抑商理念
D 铁器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学技高度发达
大约在公元前四、五千年前,我国的半坡氏族的人类已经进入原始农业时代。下面四个选项中,对推动原始农业发展起最重要的是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使两汉集权体制分崩离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制度成为此后几百年的政治特征。造成这种世家大族主导社会的根源在于
A.“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的庄园经济
B.“挟藏户口,以为私属”的人口现实
C.“宗族宾客,部曲家丁”的私家武装
D.“较然有辨,等级森严”的九品官制
水利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A.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农田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
能否制造工具
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人工制造物。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以前的云南元谋人,是人类祖先中最早使用工具的。人类祖先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料制造的石制工具。有目的地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使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
  早期的工具除了石器以外,还有木质、骨质、角制及用贝壳制作和陶制等等。事实证明明,后来人们所使用的全部农具、手工业工具和辅助工具,其基本形态和结构多源于原始工具,其功能也是在原始工具的基础上扩展延伸开来的。
元谋人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被称为生产力。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力三要素
决定性作用
主要标志
耕作工具
畜牧
灌溉
纺织业
陶瓷
冶金
原始社会
旧石器
中石器
新石器
奴隶社会
金石并用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南北朝灌钢法
封建社会
汉代纺车,提花机;
织布机
东汉 翻车
三国 马钧
唐朝 筒车
圈厩
弓箭

马槽
打制石器
打制、磨制石器
磨制为主,少量青铜
天然铜矿石
青铜器
铁器(铁犁牛耕)
陶器汲水灌溉
骨针缝兽皮
陶纺轮
手工泥条
坯车
南朝匣钵
唐宋支钉
锻打
铸造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
《马先生传》记载,“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
由北齐著名冶金家綦母怀文发明。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
半坡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半坡人
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的特点
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
半地穴式房屋:他们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的十分平实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
房屋
方形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

学习
与探究
屋内,中间有一个坑,正对门口,猜猜用来做什么?
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
房屋
半坡遗址想像图
半坡类型村落布局图
半坡遗址居住区的布局是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散布周围,其外围环绕一条大型壕沟。
半坡人
房屋
半坡居民的磨制石器
石锛
石锥
石刀
石凿
新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新时器时代。大约从1.4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距今4000年左右。
半坡人
石器
半坡遗址骨铲
半坡遗址角锥
农业生产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单元
前时期
半坡人
石飞索
陶球、石球
半坡人
渔猎
骨制箭头
弓箭
渔猎
半坡人
骨制鱼钩、鱼叉
石网坠
渔猎
半坡人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粟(谷子)性喜高温,耐旱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半坡人
作物
半坡人制作的陶器
彩 陶
也称陶瓷绘画,用天然的矿物质颜料在陶胚上描绘。
半坡人
陶器
彩陶鱼纹盆
半坡人
人面鱼纹陶盆
陶器
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瓶
尖底瓶——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因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于水中;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
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
半坡人
陶器
陶纺轮
将纤维捻合成纱的过程称为纺
用以下坠转动的重物称为纺轮
骨针、骨梭
猜一猜它是做什么的呢?如何使用呢?
纺织
河姆渡
河姆渡人
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其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

他们为什么将房子建造成这种结构呢?有什么好处?
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房屋
河姆渡人
河姆渡出土植物之稻谷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
作物
河姆渡人
骨耜
骨耜
耒耜
猜一猜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呢?
河姆渡人
饲养业
河姆渡出土狗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盆,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穗和猪纹。
河姆渡人
陶器
河姆渡人
陶器
河姆渡遗址内模拟古人用泥土制作陶饮器的模型
1、人类的经济生活有了进步?
劳动工具有了改进,磨制石器占很大比重;
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
出现原始畜牧业。
手工业初见端倪,纺织业进步,彩陶制作工艺相当先进,营建房舍
2、生产工具的进步,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变化?
氏族部落的转型
石耜(商)
河南省新安县出土
铁犁铧(战国)
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
耜耕
这两件古农具出土,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石器耜耕
铁器牛耕
进 步
坚硬
锋利
耐用
畜力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了
青铜牛尊
战国
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出土
服牛技术
“时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颤,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juàn,而牛姿所以之,顺也。”
——摘自《吕氏春秋》
(注:“乌获”是人名 “五尺竖子”指小孩)
牛鼻环
要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是否已出现牛耕,此牛尊最关键的部位应该是?
单凭这些就能推断出牛耕吗?
二重证据法
为什么?
文献记载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chú、夷、斤、斸zhú,试诸壤土”。
——《国语 ? 齐语》
(郭沫若释“美金”为青铜,“恶金”为铁器)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取代石器耜耕,生产力的发展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汉书·食货志》
(注:战国初,粟平均亩产相当于今205.8市斤;20世纪70年代,华北地区粟平均亩产量约400市斤。)
春秋中期
管仲分都城为21乡:2000家为一乡,21乡凡42000家。以一家五口计,齐桓公时临淄人口约20万人。
战国中期
“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
——《战国策·齐策》
私田
公田
“公田不治”“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
耕种的人
私田主人
封建地主
封建农民
封建土地所有制
各国变法
封建制度
“铁器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地区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取代石器耜耕,生产力的发展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取代石器耜耕,生产力的发展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
商鞅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邹忌变法
公仲连变法
乐毅邹衍剧辛变法
李悝变法
……
事备而后动
战国时期
孙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春秋晚期
孙武
兵家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的权力
战国末期
韩非子
法家
“非攻”、“兼爱”
战国前期
墨子
墨家
战国时期
庄子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能互相转化;
主张“无为”
春秋晚期
老子
道家
“仁政”;“民贵”“君轻”思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战国时期
孟子
“仁”,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春秋晚期
孔子
儒家
主张或观点
所处时代
代表思想家
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
公元元年
BC4000年
BC2000年
2000年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轨 迹
农耕文明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史前时代
石器
铁器牛耕
机器
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知识科技
铁犁牛耕的推广,对劳作方式的影响?
集体劳作
家庭式劳作
农业庄园式劳作
手工业家庭和手工业作坊
青瓷坞堡三国时期的青瓷坞堡, 1986 年出土于黄陂滠口镇,是一件能充分反映当时地主庄园经济缩影的典型器物。长方形。由围墙、前门楼、四隅角楼、左右厢房和四个盖钵式谷仓组成。门楼内站立一个武士俑,周边一圈有回廊栏板。
A
B
C
D
B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 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 水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