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章 走近细胞
课堂建构
www.gzixw.net
0
课前预习思维启动
课堂探究认知发展
口合作探究
思维发散共同探究
点拨提升
学习指导拓展总结
典例研析
典例精析研法悟道
射谢观第1章 走近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基础巩固]
1.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
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暗
D.少、大、暗
解析:高倍镜观察的视野范围小,但放大倍数大,同时视野变暗。
答案:D
2.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下列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最相似的是( )
A.黑藻
B.草履虫
C.蓝细菌
D.艾滋病病毒
解析:麻风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黑藻属于真核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存在较大差异,A项错误;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存在较大差异,B项错误;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相似,C项正确;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与麻风杆菌结构存在较大差异,D项错误。
答案:C
3.新型NDM-1细菌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所以被称为“超级细菌”。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
B.从生命系统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C.“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染色体
答案:D
4.下面甲、乙两图为两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A.两种细胞都具有染色体
B.两种细胞都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C.图甲为真核细胞,图乙为原核细胞
D.图乙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图甲细胞不能
解析:由题图可知,图甲是神经细胞(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图乙是蓝细菌细胞结构模式图,神经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细胞内含有染色体,蓝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细胞内没有染色体,A项错误,C项正确;神经细胞和蓝细菌细胞都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B项正确;图乙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图甲神经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项正确。
答案:A
5.下列关于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构成动植物的细胞结构不完全相同
B.人和细菌的细胞也存在统一性
C.不同细胞的统一性在于它们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C
[拓展提高]
6.有关下列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叶绿体 ②染色体 ③核膜
④核糖体
⑤细胞壁
⑥拟核
A.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共有的是④⑤⑥
B.①~⑤在绿藻体内都存在
C.除①②③外,其他都在颤蓝细菌的体内存在
D.菠菜和发菜体内都含有①③④⑤
解析:大肠杆菌和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也不含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含有核糖体、细胞壁和拟核,A项正确;绿藻是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含有叶绿体、核膜、核糖体、细胞壁,也有染色体存在,B项正确;颤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是含有拟核,同时含有细胞壁与核糖体,C项正确;发菜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和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项错误。
答案:D
7.下图中1代表寨卡病毒、2代表乳酸菌、3代表酵母菌、4代表原生动物,那么能正确反映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关系的图形是
( )
A
B
C
D
解析: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原生动物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二者是并列关系。
答案:D
8.研究发现,“超级淋病”的传染性可能会超过艾滋病,“超级淋病菌”是引起淋病的一种球菌。下列有关“超级淋病菌”和艾滋病病毒(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超级淋病菌”的结构比HIV复杂,属于真核生物
C.“超级淋病菌”细胞内含有染色体和核糖体
D.为了获得大量的HIV,可以在体外用培养基进行培养
答案:A
9.(1)某学生做实验时,①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双眼从侧面注视镜头,将物镜下降,③直至距玻片标本1~2
cm处停止。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④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
(1)文中①~④处,操作不当的共有 处。?
(2)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编号
目镜
物镜
A组
5×
10×
B组
15×
10×
C组
10×
40×
①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组;同样光源下,视野最亮的是 组;细胞体积最小的是 组。?
②高倍镜下,如果显微镜视野较暗,应调节的结是 、 。?
③用A组镜头观察,在视野内看到充满了9个细胞,换B组镜头观察,大约可看到 个细胞。?
解析:(1)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为防止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损坏,应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而不能用纱布擦拭,①处错误;组织切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②处错误;当下降镜筒时,应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2~3
mm处停止,③处错误。
(2)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A组的放大倍数是5×10=50(倍),B组的放大倍数是15×10=150(倍),C组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故C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同样光源下,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所以视野最亮的是A组;细胞体积最小的是A组。②高倍镜下,如果显微镜视野较暗,应调节反光镜、光圈。③用A组镜头观察,放大倍数为50倍,在视野内看到充满了9个细胞;用B组镜头观察,放大倍数为150倍,B组放大倍数是A组的3倍,则B组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A组的,即1个。
答案:(1)3 (2)①C A A ②反光镜 光圈 ③1
[挑战创新]
10.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装细胞,实际上是人工组装生命。1995年,有研究小组测定了某支原体的基因组,发现其中仅有480个基因,并最终筛选出其300多个进行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基因。科学家认为,如果能人工合成含有这些基因的DNA分子,再用一个细胞膜将其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在培养基中培养,让它能够生存、生长和繁殖,组装细胞就成功了。当然,组装细胞还存在很多困难,如该支原体DNA的碱基对的总数比现在人类能够合成的DNA还要多100倍,怎样包上细胞膜也是一个难题。
(1)细胞是 的基本单位。?
(2)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 ,它属于原核细胞,与同类的其他细胞相比,它缺少的结构是 。
(3)科学家研究最小、最简单的细胞的重要意义是 。
(4)如果科学家的工作成功了,那么这个细胞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这样的研究工作是否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风险?
答案:(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
(2)支原体 细胞壁
(3)为人工组装细胞即人工组装生命奠定了基础
(4)开放性答案,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