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9 20:11: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必修三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
1.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与科学
2.孙中山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体现了材料中“毕其功于一役”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本主义
D、民生主义
3.“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
B、实现民族独立
C、建立民主政治
D、推翻专制统治
4.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
5.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取消清王朝法律中对于广东、福建的“口户”、浙江的“惰民”、河南的“丐民”、理发匠、优伶、娼妓、杂役、兵卒的歧视政策,主要体现了


A、民族平等的原则
B、三权分立的原则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
D、民主主义精神
7.(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孙中山所说的“不同”办法是指①建立民国②扶助农工③平均地权④节制资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1938年3月,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毛主席亲自撰写一副挽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下列关于三民主义能和共产主义结成“好朋友”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当时的中国都是革命的、进步的
B、孙中山吸取了革命屡屡遭受挫折的教训,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
C、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三大政策,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国共两党面临的斗争对象、革命目标相同
9.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10.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二、非选择题
11.1923年孙中山三民主义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材料二民权主义……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10分)
因袭
规抚(汲取)
创获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4分)
必修三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解析)
1.【答案】B
【解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故选B项。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小。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而民生主义是补充与发展。
2.【答案】D
【解析】“毕其功于一役”,即表示一次行动就完成所有本应分期做完的事。结合所学知识,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项与题干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B两项分别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前提和核心,而D项是补充和完善。D项即能够体现最后实现,体现“表示一次行动就完成所有本应分期做完的事”,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3.【答案】D
【解析】“驱除鞑虏”即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为创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创造条件,故选D。A项体现不出;B项是反帝的内容,在旧三民主义未明确提出;C项是指创立共和,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点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给予人民民主权力,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影响的需要掌握。
4.【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即民权主义。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可知,上述是关于民生主义的论述,孙中山主张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C项错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D项错误;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从材料“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思想体现了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故选B。
【点评】民主义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分民族、民权、民生三部分。民族主义指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民权主义主张建立共和国,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要实现人民的富裕,平均地权。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6.【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取消了对人民的各种歧视政策,反映了民主主义精神,答案为D项。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族的内容;B项错误,三权分立指的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材料也是无法体现;C项体现的是要创立一个共和国,材料也是没有体现。
7.【答案】D
【解析】从材料“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可以看出这是说的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内容,结合材料所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新三民主义的民主主义,因此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内容,故选D。①项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②项是三大政策的内容之一。
【点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给予民主民主权力,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制定了三大政策,国共合作。
8.【答案】C
【解析】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结成“好朋友”即国共能够合作的主要原因是都面临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实质上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西学”地位不断上升,“中学”地位不断下降,本题应选C项;C项包含A、B两项,故A、B两项与设问要求“主要是因为”不符;康有为的思想经历了“激进——保守”的阶段,故D项的表述错误。
10.【答案】C
【解析】题干中几种思潮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短暂时间内出现的,题干中的顺序就是它们成为主流思想的先后顺序。但并不是说一种成为主流其他思想就不存在了,有时是并存的。如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的时候,维新思想蜕变为保皇思想仍然存在。因此选C。
【点评】本专题一直在高考命题中站有很大比重。西学东渐、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高考的重要知识点。各种题型都容易出现。复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要抓住一条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把握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的主题内容:一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二是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三是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四是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11.【答案】
(1)主张:①民族独立;和平共处。②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③考试、监察(纠察)二权。④三权分立原则。⑤五权宪法:实行直接民权制度。(10分,每点2分)
(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4分)
【考点】孙中山三民主义
【解析】(1)中第一小问填表格,民族主义从材料一中“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的信息来填写;民权主义从材料二中“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采直接民权之制”并结合所学进行填写。(2)文中从材料二中“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并结合所学从从接受传统教育的途径以及后来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的角度分析作答。
【点评】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思想、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