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6单元第17课《毛泽东思想》(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
1.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中评价毛泽东:“当他分析被外国侵略者切瓜一样分割的封建中国的种种症结时,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当他领导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斗争时,他就是中国的列宁。”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指毛泽东 ( )
A、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认识深刻
B、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C、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领导革命斗争
D、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2.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他们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斗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为此毛泽东明确提出了( )
A、城市中心革命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论
4.1939年冬,毛泽东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的。”材料中毛泽东 ( )
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目标
B、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起的策略
C、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D、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先锋队作用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资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可能是 (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B、抗战时期的毛泽东思想
C、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毛泽东思想
D、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
6.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篇文章应发表于 (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7.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主要目的是 ( )
A、团结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使中国尽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反美斗争
C、表明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不与美、苏结盟
D、团结第二、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8.下列哪一思想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已经发展为比较完整成熟的思想理论体系? ( )
A、“‘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B、建立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
C、“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D、现在“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9.毛泽东同志在不同时期的言论①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②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③思想问题,人民内部的问题,不能够采用粗暴的方法来解决。
④我们争取在十五年或者更长些时间,在钢铁和其它重工业产品上赶上或超过英。下列按时间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①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10.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 )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改变,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的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材料一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6分)
(2)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10分)
(3)材料一、二各代表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其思想根源是什么?(8分)
必修三第6单元第17课《毛泽东思想》(解析)
1.【答案】D
【解析】料体现了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原理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D项说法符合材料中心意思。A项是毛泽东做法的前提,但不是材料的核心。B、C两项说法正确,但都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问题。故选D。
2.【答案】D
【解析】“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反映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D项正确。据时间判断A项错误,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时期登上了政治舞台;共产国际并不反对农民革命,而是反对以农村为中心,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
3.【答案】C
【解析】毛泽东没有提出“城市中心革命论”、“社会主义革命论”,故AD排除。从材料“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斗的半殖民地”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代理人的矛盾红色政权长期存在。也可从时间上排除B。故选C。
【点评】本题材料理解难度较大,需要相关的历史背景的理解。可以用排除法解决,需要准确的了解不同时期毛泽东思想的著作。还可以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等。
4.【答案】C
【解析】从材料“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的”可以看出,毛泽东强调了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故选C。而A项说的是革命的目标,材料未体现;B项说的是革命的策略,也未体现;D项说法正确,但是毛泽东在材料中并未说共产党中的无产阶级的作用。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以实事求是作为理论精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都需要掌握。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是抗战时期的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成果,故选B。
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说明毛泽东正确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进程,该文出自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答案选C,ABD三项时间特征与《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不符。
7.【答案】D
【解析】在美苏两极争霸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指明了两个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而激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中国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主义政策。
8.【答案】B
【解析】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主张,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因此本题选B。而A项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C、D两项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完善时期。
【点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实事求是作为理论精髓,而《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的标志。此外,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以及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也需要掌握。
9.【答案】A
【解析】①项是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②项是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的;③是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中提出来的。④项是在1958年提出来的。故选A。
【点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实事求是作为理论精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这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也需要掌握。
10.【答案】B
【解析】A不对,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是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C不对,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的是邓小平;D不对,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是苏东剧变。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故选B。
【点评】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1.【答案】
(1)中国政治、经济危机空前尖锐化。(2分)不正确。(2分)国民大革命失败,敌人力量相当强大,尤其在城市。(2分)
(2)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2分)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2分)不正确。(2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4分)
(3)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的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4分)前者是主观主义;(2分)后者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
【考点】毛泽东思想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的历史背景。回答时,应注意结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的变化以及中国各阶级的特点进行分析。
【点评】考查考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形成的历史背景,农村革命道路与城市中心论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