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第一章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上第一章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9-08 07:1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妈妈给了我两套衣服
夏天的我
冬天的我
雷鸟



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的散失
非常发达,吸收深处水分。
绿色肥厚,储存大量的水,且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
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4.学会测量不同植被生活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
度。
什么是环境呢?
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
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其他生物等
思考:环境中影响某株小麦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

土壤

小麦
杂草
蚜虫
田鼠
瓢虫
蚯蚓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生态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温度


——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生物
空气
土壤
湿度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水杉——阳生植物
阳光:
人参——树下植物
影响植物的垂直分布
浅海植物
深海植物


日照长短:花儿的开放
秋菊


夏荷
向日葵随着太阳转动
向光生长(光的影响)
空气对生物的影响
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
思考:根据我国从东到西的植被分布,说明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沙漠、草原与森林
水分
西边:新疆
东边:广东上海等
酸性土壤
碱性土壤
土壤:
影响花的颜色
温度:山上山下植物的分布,山上冷,现在的喜马拉雅山上都是结冰的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南橘北枳
温度
春江水暖鸭先知
温度
  观察下列生物现象,说明生物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大雁南飞
蛇要冬眠
(答:温度)
风力
蒲公英散播种子
旗形树
生态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温度

1植物的垂直分布
空气
土壤
风力
植物向光生长
花儿的开放季节
阳光
2大雨过后蚯蚓从
土壤爬出来
3从东到西的植被分布
4影响牵牛花的颜色
5山上植物、
南北植物分布
6旗形树
例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是(  )
A.光照时间短、温度太低导致植物死亡
B.胡桃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导致树下的小草死亡
C.狼的数量太多导致兔子数量减少
D.过度放牧导致牧场退化
A
A光照(非生物)短、温度(非生物)低导致植物(生物)死亡。
B胡桃树(生物)导致小草(生物)死亡生
C狼(生物)导致兔子(生物)减少。
D过渡放牧导致牧场退化,是羊(生物)破坏草(生物)
例2:对于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生存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
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的概念,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存空间统称为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目的要求:
1.观察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霉菌的生长状况;
2.探究温度、湿度等非生物因素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材料用具:
新鲜面包、培养皿、清水、放大镜、烘箱或烤箱。
1、非生物因素
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条件
①温暖干燥
②低温潮湿
③温暖潮湿
方法
放在烘烤箱中烘烤2分钟,晾凉后盖上盖子,在室温下放4至5天
加盖后放在冰箱保鲜室内,放放4至5天
加盖后不作任何处理,在室温下放4至5天
实验
结果
长很多霉
没有长霉
没有长霉
讨论:
1.实验开始时为什么要将面包块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
让面包块上落上较多的霉菌孢子。
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条件
①温暖干燥
②低温潮湿
③温暖潮湿
方法
放在烘烤箱中烘烤2分钟,晾凉后盖上盖子,在室温下放4至5天
加盖后放在冰箱保鲜室内,放放4至5天
加盖后不作任何处理,在室温下放4至5天
实验
结果
长很多霉
没有长霉
没有长霉
比较①和③

说明适宜的湿度有利于霉菌的生长。
2.湿度对霉菌生长有什么影响?
讨论:
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条件
①温暖干燥
②低温潮湿
③温暖潮湿
方法
放在烘烤箱中烘烤2分钟,晾凉后盖上盖子,在室温下放4至5天
加盖后放在冰箱保鲜室内,放放4至5天
加盖后不作任何处理,在室温下放4至5天
实验
结果
长很多霉
没有长霉
没有长霉
3.温度对霉菌生长有什么影响?
讨论:
比较②和③,
说明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霉菌的生长。
对照组
实验组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生物因素:
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1、种内关系:
捕食
2、种间关系:
竞争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菟丝子
寄居蟹
寄生虫
共生
根瘤菌
寄居蟹和海葵
2、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捕食
竞争
(同种)
(不同种)
寄生
共生
请将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应关系搭配起来:
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A、竞争
②大豆植物和根瘤菌     B、种内斗争
③蚂蚁搬家         C、共生
④蛔虫在人的小肠      D、种内互助
⑤田间里的小麦和杂草    E、寄生
⑥两头雄海象争夺配偶    F、捕食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以此来保护自己躲避敌害;
青蛙
变色龙
飞蛾
拟态:某些生物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体形
竹节虫
兰花螳螂
枯叶蝶
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将下列生活现象与其生物学概念用线连起来:
A、变色龙随环境改变体色    ①拟态
B、箭毒蛙具有鲜艳的体色    ②警戒色
C、竹节虫的体形像竹节     ③保护色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
你还能举出其他的适应现象吗?
适于飞翔的翅膀
适于干旱环境
厚厚的脂肪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都能适应环境,是普遍的。
有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等
二、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第2课时
二、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讨论:蚯蚓对它生活的环境有哪些影响?
答案: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
蚯蚓改良土壤
浮游生物急剧繁殖
蝗虫啃食庄稼
土地沙漠化
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裸地
草坪
灌木丛
实测记录表:
地点
项目








灌木丛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相对湿度
时间:__________
讨论:
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
答:因为植物蒸腾失水的过程是通过叶片完成的,因而在草地和灌木丛中,应将干湿计尽可能放置在接近叶片的部位。而裸地则不需要。
答:三次测量后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有助于减小误差。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3.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为什么?
答:裸地。因为本实验中要研究的是植被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植物对环境都有降低
和增大
的作用。
温度
湿度
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森林能
因此,我们要提倡怎么做?
现代黄土高原
古代黄土高原
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人类已经意识到,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和消费观念。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利有弊
存活下来的生物更能适应环境
生物的生存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类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保护___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温度、湿度、土壤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捕食
竞争
寄生
共生
种内关系
(同种)
种间关系
(不同种)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生物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1.下列实例中,不属于温度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蛇类在冬季冬眠
B.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
C.冬小麦不适宜在南方栽种
D.柑橘不适宜在北方栽种
B
2.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蚯蚓能松上壤,提高土壤肥力
D.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C
3.下列实例中,生物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是( )
A.竹节虫形似竹节
B.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
C.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D.有些人初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4.下列对各种生物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小丑鱼和海葵属于种内互助关系
B.田间的杂草和庄稼是寄生关系
C.蜜蜂采集槐花蜜,所以蜜蜂和槐树是捕食关系
D.繁殖季节,雄鹿之间的角斗属于种内斗争
D
D
5、蝗虫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几乎融为一体,这个现象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与环境互相影响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生物都能适应环境,是普遍的。有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等
A
6.将下列生活中的谚语或诗句与涉及的生物学现象连线。
①大树底下好乘凉????   A、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②春江水暖鸭先知????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保护色
④儿童急走追黄碟,   D、捕食关系
 
飞入菜花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