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3 星星变奏曲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导学——3 星星变奏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8-23 12:4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3 星星变奏曲
课前预习
1.字形与字音练习。
(chàn) 动/凝( )望/(fù) 盖 /(jiāng) 硬/朦(1óng)
2.《星星变奏曲》作者是 ,这首诗是 诗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全文采用 的手法,以 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
课内达标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
A.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充斥)
B.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 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疲劳)
C.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隐隐约约)
D.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轻描淡写)
4.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中加点的字比喻“星星带给人的光明”。
B.“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中加点的字意味着“甜美”。
C.“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一个比喻句,“柔软的晚上”可理解为“望着星空的那种感觉”,这是这个比喻句的喻体。
D.“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句中“闪闪烁烁”既可以形容光亮不稳定,又可形容声音断断续续,不清楚。
5.赏析“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这一句话。
6.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两句话,表达一种企盼。
7.下面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
B.诗的题目借用了音乐术语,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C.第一、二两节诗都采用了假设的句式开头,表达了人们在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第二节则正面表达这种企盼。
D.诗歌在主题、创作手法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扩展阅读(A)
(一)我们在草地上数星星
刘益善
夜色中,我们溜出
村子
躺在草地上面
我们数星星
她数是一万
我数是九千
不行。再数一遍
她却说是九千
我却说是一万
晚风拂过草地
飞来莹莹的光点
我们又数起来
可总是数乱
我说萤火虫是月亮下
的蛋
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
的汗
我们争着,吵着
笑着,闹着,抱成一团
啊,两小无猜的时代
天真无邪的童年
8.诗中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夏夜景物进行描写,它们分别是什么
9.第一节诗中具有儿童特点的一处细节描写是什么
10.这首诗中写“我们争着,吵着”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理
11.同学们,你们看到天上的繁星时,会想到什么呢 请把你的想像描绘出来。
(二)太阳的话
艾 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2.诗中的“我”是指什么 “你们”又是指什么
13.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用的是第几人称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4.诗中的“太阳”象征什么
15.从诗的格调、节奏上方面谈谈你读了此诗后有什么感受。
(三)双桅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6.朦胧诗往往通过运用许多意象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请说出这首诗中所运用的意象。
17.请揣摩诗歌中所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18.这首诗语言自然流畅,含意深刻,请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摘抄在下面,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9.诗中画线句子被人们当做警句广为传诵。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一说你的理解。
(四)茵尼斯弗利岛
[爱尔兰]叶芝
我要起身走了,去茵尼斯弗利岛,
用泥土和枝条,建造起一座小屋;
我要九排云豆架,一个蜜蜂巢,
在林间听群蜂高唱,独居于幽处。
于是我会有安宁,安宁慢慢来到,
从晨曦的面纱到蟋蟀歌唱的地方;
午夜一片闪光,中午有紫霞燃烧,
暮色里,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要起身走了,因为我总是听到,
听到湖水日夜轻轻拍打着湖滨,
我站在公路,或在灰色的人行道,
我心灵深处总听见到声声波涛。
[注释] ①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在诗人的心中,茵尼斯弗利岛是怎样的地方
21.在当下的生活中,诗人无疑是郁闷、压抑的。这从诗歌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2.对“从晨曦的面纱到蟋蟀歌唱的地方”这句诗,有的译者译为“从朝雾到蟋蟀歌唱的地方”。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好 为什么
23.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叶芝向往茵尼斯弗利岛的生活,梭罗隐居在瓦尔登湖边,
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避入田园,刘禹锡在《 》中陶醉于“惟吾德馨”的理想境界中。
扩展阅读(B)
(一)回 答
北 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依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二)远和近
顾 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三)一代人
顾 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四)星·
江 河
记得小时候,孩子们
弄脏的小手
揉皱的纸练习本的方格子墙上
我涂抹一片又一片

一颗又一颗星星
歪歪斜斜又大又亮
如今我很少想起那最初的星星
合欢树叶子合上的时候
情人的眼睛,和
孤岛上飘浮的声音
我来到海边
寻找海洋把月亮铺成的小径
一个人走向另一个地方
一大片银白的波浪向我展开
遥远地响着
许许多多细小的山峰微微闪动
小鸟似的点点繁星徐徐飞起
所有的鱼群都已离去
月亮又小又孤独
像一段被人遗忘的小小的回忆
我站着经历死亡
身边
几块岩石几只木船
一动不动
几千年海和手的劳动
一阵阵狂风一阵阵汹涌
仅仅留下
岩石,硬壳似的
船。实在而空洞
一颗又一颗星零零碎碎地死在早晨
似乎还带着希望
我也被留在这里看星星
寻找那颗又大又亮的
把我带走
回到无边的地方
任性地燃烧
每个夜晚都站在那儿
笨拙而又明亮
课文知识链接
朦胧诗简介
1980年,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诗派”。“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践,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朦胧诗这一概念,事实上自产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它来自评论家章明的一篇评论,题目是《令人气闷的“朦胧”》,章明认为这些诗歌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不好的影响,过于追求个人化的意象与词汇,涵义有时显得晦涩,整体意境显示某种荒诞而诡异的色彩,有时还呈现某种灰暗低沉的情绪。其实这一概括并不足以涵盖后来所说的朦胧诗的全部,而且文章里面涉及的诗人也没有一个是后来被公认为朦胧诗的代表性人物。但有趣的是,“朦胧诗”这一简单化的命名后来却成为约定俗成的名词。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如今这五人各奔东西,北岛仍然是重量级的,却主要改写随笔;顾城惨死异国他乡;杨炼还在到处漂泊,诗作却已很难引起兴奋;江河隐姓埋名,离群寡居,与外界很少来往;只有舒婷一人功成名就,在诗坛的影响力却与日俱下。其他当时活跃的朦胧诗人,如今更是不见踪影……
即使现在读起来,不少朦胧诗人的诗作仍深具魅力,比如北岛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宣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杨炼的“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或许召唤只有一声——/最嘹亮的,恰恰是寂静”(《诺日朗》)、舒婷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等等,当年传诵一时,在当时思想解放、人性开放的启蒙时代背景下领风气之先,自然好评如潮。如今读来虽然已无当初震撼,但还是有味。但也有一些诗作,不乏概念化、简单化甚至口号化的痕迹。
参考答案
3星星变奏曲
1.颤;níng;覆;僵;胧
2.江河;朦胧;比喻;星星。
3.C(解析:A“充斥”指到处都塞满,带厌恶色彩,是贬义词。B“疲倦”形容疲乏而有睡意;“疲劳”着重形容劳累;C都指模模糊糊,不清楚;D温声细语:声音温和而委婉;轻描淡写: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地带过)
4.C(是这个比喻句的本体)
5.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其实是人的心灵的颤抖,因为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人得不到自由,人心得不到温暖。
6.示例:如果我是一张白纸,我会让人们在我身上记事、算题;如果我是一根蜡烛,我会默默给人们带来光明。/谁不愿意静静地聆听清泉的歌唱,洗涤心灵的烦恼 谁不愿意惬意地躺在冬日的草地上,烘暖内心的忧伤
7.C(这两节诗在内容上是由对光明、温暖和自由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
8.草地、星星、晚风、萤火虫。
9.溜出村子/躺在草地上面/我们数星星。
l0.都认为自己数得很清楚,都认为自己有理。
11.只要想像合理即可。
12.太阳;人们。
13.运用拟人手法;第一人称;这样写,塑造了一个含义深刻而又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让人感到光明在召唤,意味深长,催人奋进,发人深省。
14.太阳是光明、温暖、胜利的象征。
l5.这首诗句子比较整齐,节奏舒缓,格调清新,读来令人感到亲切,受到鼓舞。
l6.船;岸;风暴;灯等。
17.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在追求理想的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
l8.示例: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表明虽然前进的道路上有重重险阻,但诗人还是奋力前行,因为时代催人奋发,时不我待。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
19.示例:生活中,虽然我和朋友分别已是很长时间,且相隔两地,但我们却彼此关注着对方,在彼此的思念之中。
20.是一个宁静、与喧嚣的世俗生活隔绝的地方,诗人在那里可以过着安宁的田园生活。 21.从“我站在公路,或在灰色的人行道”中就可以看到,诗人现实生活环境的嘈杂、压抑。 22.第一种好。因为它把朝雾形象化了,把它比作“晨曦的面纱”,早晨也因此有了更为美丽神秘的特点。
23.陶渊明;《陋室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