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总共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把条形码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法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 -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战国之世,列国分立,“得士者昌,失士者亡”成为社会共识,甚至有“士贵王不贵”之说。策士智者,在这种格局中,可以从容择主。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贵族政治走向崩溃
C.家国体制正式确立 D.王位世袭制度消失
2.汉代成书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讲到了丈量土地面积,计算方仓、圆仓的容积,测量距离远近,计算筑城、凿渠的土方的方法等等。同时,农学方面出现了《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农书。可见,汉代科技
A.意在展示劳动人民的智慧 B.源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反映出小农经济的主体性 D.闸释了传统民本思想
3.图1是唐代长安城东市和西市的示意图。这种布局说明当时
东市 西市
图1
A.市已深人到居民的住宅区 B.政府规范市场管理
C.草市演化为地方商业中心 D.市场流通体系出现
4.图2是乾隆皇帝纪念渥巴锡率部东归的碑文拓片和颁发给土尔扈特与和硕特部的大印。这体现了
A.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B.中外文化不断交融
C.民族团结和平等的民族政策 D.乾隆帝的浪漫情怀
5.史料记载,清朝的历代皇帝都要举办立秋之后的木兰围场的围猎活动。但是,皇帝都要逐年轮换狩猎区域。“狩猎区域”的轮换说明,清代统治者
A.已拥有强大的组织能力 B.开始形成仁德之心
C.注重培树勇敢尚武精神 D.具有生态保护意识
6.20世纪初,中国纸张的机器生产在尺度、成分、厚度,平滑度、强度、韧度、耐久度等方面都缺乏统一标准。一种型号的纸张用完后,若新纸张不合要求,只能购买更大的纸张裁切使用,被裁切的部分只能白白浪费掉。这一状况
A.推动了大众报业的发展 B.加剧了地方军阀割据
C.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D.阻断了中外文化交流
7.表1为1929年以来中日苏间国际关系的史实简表。这一变化的相关背景是
表1
史实
时间
因中东铁路的控制权,中苏断交
1929年7月10日
苏联力主与日本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
1931年12月
中苏两国外交人员经过秘密谈判,24小时内恢复邦交
1932年12月12日
A.中日民族矛盾升为主要矛盾 B.中国东北地区局势的演变
C.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D.国民政府放弃不抵抗政策
8,山东省临时参议会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最高民意机关,曾颁布《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减租减息暂行条例》。后来,頒布《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十八周岁以上且居住在山东省者具有选举资格”,妇女在参议院中的比例不少于10%。这些条例的颁布
A.改变了国共间力量的对比 B.有效保障了妇女的参政权利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表明党的革命工作重心转移
9.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阶级,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他们保持中立。”这一精神的贯彻
A摧毁了国民政府的社会基础 B.推动了城市经济的恢复
C.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增强了国营企业的活力
10.表2是1966- -1986 年中国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值与投资(%)变化表。这一变化说明
表2
类比
1966- -1978 年
1979- 1981 年
.产值变化
重工业产值
11.8
1.3
轻工业产值
8.3
14.0
投资份额
重工业
50.0
40.8
轻工业
5.5
8.2
住房
5.7
19.7
A.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B.工业结构开始调整
C.轻重工业的投资成反比 D.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11.公元前509年,瓦勒里乌斯当选罗马执政官后,颁布法律规定:“公民在遭到官吏给予的死刑、鞭笞或罚款等惩罚时,都有权上诉。在上诉期间,他不应受到官员的处罚。”这体现了罗马法
A.注重维护私有财产安全 B.重视保护公民的权益
C.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程序繁琐且形式单一
12.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洪堡提出“完全的人”的教育理念,主张对人进行完全的人的教育.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提倡教育、教学的自由。这一主张
A.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 B.说明德国成为科教中心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 D.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才
13. 1929年,美国议员麦克法登这样描述,“最近仅一个州就有6万处房产和农场在一天中被拍卖。在密歇根州的奥克兰郡,有7.1万户房主和农场主被扫地出门。类似的情况正发生在美国的每一个郡县。”这一现象实质上说明
A.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B.资产阶级本性贪婪
C.政府自由放任政策失灵 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14. 1960年9月.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其宗旨是: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共同发展石油工
业,从产.运.销以及价格方面采取联合行动.同西方国家和石油垄断集团进行谈判等。这
一宗旨旨在
A.提升中东地区的国际战略地位 B.遏制西欧一体化进程
C.维护石油生产国家的共同利益 D.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
15,图3是2019年世界主要国家对外贸易总额状况示意图。这主要印证了
图3
A.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C.世界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D.世贸组织协调能力提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
材料 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告。.至宋微宗年间,从冬至日到上元日,东华门以北都不禁夜。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特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根据时令节气,煎炒,熬炖,蒸煮,凉拌,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街夜市里出现了很多“瓦子”。表演杂刷、曲艺、傀儡戏、影戏等。
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字。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街道司负责街道卫生管理,“每日扫街盘垃圾”。据《铁围山丛谈》记载,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蚊虫不生。在北宋汴京潘楼七夕节夜市,“伪物愈百种,烂漫侵数坊"。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也被称为“销赃所"。
——摘编自铁引《<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宋代城市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14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火花”是火柴盒上的贴画,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痕迹。如图4.
图4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现代史某一历史时期,自报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火花”主题,并运用所学的具体史实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49 年初到1950年初,法国对华政策首先经历了一段短暂的观望时期。随后,法国与新中国之间的关系一度停滞不前。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法关系得到较大发展。法国政府议会成员和国内各界人士要求与中国大陆扩大交往的呼声越来越高。国民议会中成立了对华经济文化关系研究小组。随着戴高乐将军回归政坛,1964年1月27日.法国在西欧国家中率先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震惊了世界。
——摘编自李洪峰《回顾 1949- -1963 年的法国对华政策》
材料二 1995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在其12年的任期中曾4度访华,是与中国保持密切接触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1997年5月,希拉克访问中国并签著了《中法联合声明》,.宣布中法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提出“共同责任精神”,宗旨是“和平与进步"。2004 年1月,法中隆重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胡锦涛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同希拉克总统签署了新的中法联合声明,把两国的全面伙伴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法关系进入历史.新时期。
一一摘编自吴志成等《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40年代末——60年代,法国对华政策变化的
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法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意义。(6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华民国民法》在立法原则上,强调国民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主。在民法细则上强调公民权利的平等,这种平等不仅仅停留在男女身份的平等,还包括商业贸易中交易双方的平等。在保障交易双方的平等权益与夫妻双方财产归属等问题体现了我国的民情与习惯。在婚姻方面,对于男女家庭关系的组建以及夫妻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
——摘编自王鹰时《论中华民国时期民法的发展》
材料二 图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的历程
图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民法》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民法典》得以诞生的主要因素。(8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解析:从西周形成的世卿世禄制到战国对士的普遍重用,体现了贵族政治逐渐崩溃,故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家国体制,故排除C项;王位世袭制在古代王朝始终存在,战国时并没有消失,故排除D项。
2.C解析:《九章算术》的内容和农书的内容基本涉及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从而反映出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故选C项。汉代科技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人民的智慧,A项排除;B项源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材料体现不出,排除;D项阐释了传统民本思想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排除。
3.B解析:该示意图中有市署、 平准署等机构,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的管理,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政府规范市场管理,故选B项。题干没有反映出“市已深入到市民的住宅区”,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C、D两项说法有误,排除。
4.A 解析:材料既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也展现了时代的绘画、雕塑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故选A项。材料主要展现民族关系,而非中外关系,故排除B项;封建社会不存在真正的民族平等,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反映乾隆帝的浪漫情怀,故排除D项。
5.D 解析:材料主旨是每年围猎的区域要轮换,目的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故选D项。中央政府组织能力强大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A项;“开始形成仁德之心”的“开始"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培树勇敢尚武风尚是木兰围猎的目的之一.但与轮换围猎区域无关,故排除C项。
6.C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时国内纸张尺度混乱,纸业质量参差不齐、浪费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大众报业的发展因之造纸业的发展,但与纸张标准不统一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纸张标准不统一.与军阀割据无关,故排除B项;“阻断了”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三个事件都是由于东北地区局势的变化而引起的,故选B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故A项错误;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故排除C项;国民政府放弃不抵抗政策是在1937 年“七七事变”后,故排除D项。
8.C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十八周岁以 上且居住在山东省者具有选举资格”“妇女比例不少于10%"《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减租减息暂行条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东省临时参议会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调动民众参加抗战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保障妇女的参政权利仅是对材料的部分片面解读,排除;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且与史实不符,排除。
9.B解析:根据“七届二中全会 ”可知,当时新中国还未成立,鉴于当时的经济基础和现状,中国共产党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目的就是进行经济的恢复工作,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且不符史实,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C项;增强国营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故排除D项。
10.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之后,轻工业产值、投资与住房投资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发展民生,故选D项。A项不符合史实,时间不符,排除;B项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说法错误,不成比例关系,排除。
11.B 解析:根据材料“公民有权.上诉”“在上诉期间,不应受到官员的处罚”可知,这都是在保护公民的权益,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反映的主旨意思不符,排除。
12.C解析:材料强调了 人的个性,突出了人的发展,体现了人文思想,故选C项。材料只是一个主张,没有涉及践行,故排除A项;B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中的主张不成因果关系,排除。
13.B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美国大量城市平民和农场主破产,被扫地出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冷漠、残酷和唯利是图,故选B项。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故排除A项;政府的自由放任导致并加深了经济危机,故排除C项;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是材料中现象产生的影响,故排除D项。
14.C 解析:材料强调了成员国合作对抗西方大国,以维护自身利益,故选C项。提升中东地区的国际战略地位是客观结果,但不是这一组织成立的宗旨 ,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排除;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作用,而非目的.故排除D项。
15.A解析:从材料中的数字对比可知,美国没有绝对优势,特别是中国与美国接近.德国发展也很快,说明世界力量分散发展.体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故选A项。国际经济新秩序至今尚未确立,故排除B项;当今世界依然存在霸权主义,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出世贸组织协调能力的高低,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特点:注重广告功能;经营具有合法性;经营时间较长;分布范围广;经营方式多样化。(6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影响: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增强了城市的商业功能;影响了人们传统饮食习惯的改变;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占道经营、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等,客观上也提升政府治理城市的能力。(8 分,从正反两方面答,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中的“灯箱广告”“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转正成为了光明正大的合法经营”“煎炒、熬炖、蒸煮、凉拌,美食美味各具特色”“杂剧、曲艺、傀儡戏、影戏”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2)影响,宋代“地摊经济”,根据材料可以从商业发展、饮食习惯、占道经营、环境污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等角度进行概括总结。
17.答案:示例:
主题:抗战救国(2分)
说明:1931年9月18日.日本为了摆脱危机,趁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之机,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炮轰东北军驻地,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等都给予日军以重创。1937 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由此开始。1937 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抗日,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国货运动是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抗日主题的小说、话剧、作品越来越多,起到振奋人心.宣传抗战的作用。(11 分)
解析:根据“就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火花’主题”这一要求可知,本题主要是分析时代特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结合通史复习的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列举出相关史实即可。
.答案:(1)原因:20世纪5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法国和中国属于不同的阵营,法国外交依附美国;印度支那战争和朝鲜战争的影响;日内瓦会议期间,西方大国接受了中国的建议,进而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法国国内各界人士的要求;戴高乐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历史意义: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文明多样性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公正。(6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1)变化原因,根据材料中的1949 年、1950年之后、1954年等时间节点,结合当时的世界格局,找出对应的具体史实,结合材料具体内容进行概括即可。(2)简析历史意义。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社会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
19.答案:(1)特点:体现社会本位原则;借鉴西方立法理念;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婚姻家庭制度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因素:稳定的政治环境;党和国家对法制建设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民众法治意识不断提高;民法理论的逐渐成熟。(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中的“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主”、强调各种平等,“体现了我国的民情与习惯”“婚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2)主 要因素,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