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三单元《☆牧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三单元《☆牧歌》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08 08:2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牧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法学法
试唱法、听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本课以草原上的蒙古族为主线,通过听、唱、思来了解蒙古族民歌以及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听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此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蒙古草原的风貌,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享受中开始学唱《牧歌》,从中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充分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让学生参与创作活动,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展现蒙古族音乐。
重点
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
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
音乐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舞蹈视频《天边》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音乐,同学们知道我刚才播放的是那个民族的舞蹈吗?
(蒙古族)
你们对蒙古有哪些了解呢?
(图片展示 风土人情,特色乐器马头琴。老师对图片作简单的介绍)
介绍蒙古族的长调、短调
二、歌曲学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蒙古民歌《牧歌》
请同学们先听录音感受歌曲,思考歌曲是怎样的情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优美抒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
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让学生再次聆听乐曲,提醒注意听乐曲中倚音的唱法。
做吹蜡烛游戏
老师弹旋律学生用“lu”试唱旋律,注意引导学生唱准歌曲的节奏。
填入歌词
(纠正学生唱好倚音和第二乐段中十六分音符)
在钢琴的伴奏声中老师和同学们齐唱。
请同学们分析《牧歌》是由几个乐句构成?并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歌曲由两个乐句够成,通常短小精悍)
那么两个乐句有什么不同呢?
(前面乐句音域上高一些,后面一个要低一些)
比较看看歌词与旋律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这两句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略高些,第二句:绿草羊群也也跟着变的低平些。
再次演唱歌曲
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演唱分别用 “lu”和歌词齐唱
三、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牧歌》已被改编成各种舞台表现形式,有大提琴、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师: 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女高、女低、 男高、男低)。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四、小创作
刚才我们欣赏了不同形式的牧歌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完成一个任务
编一段歌词填入《牧歌》旋律中
写一篇短文或诗歌
作品展评(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四、课堂小结
本课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风情、舞蹈、音乐风格。着重学习了乐曲《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愿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繁荣昌盛。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