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多情的土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多情的土地》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08 08: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欣赏课《多情的土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多情的土地》选自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的一首优秀艺术性抒情性歌曲。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作者在歌曲中巧妙的运用三连音、波音、倚音以及弱起等艺术性很强的创作手法,与歌词抒情性风格水乳相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眷恋之情。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念的情绪。歌曲在B乐段开始发出深切的感叹,感叹助词“啊”的两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处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处理,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初一的学生,在心理及生理上都逐步成熟,很少表现自己。对于我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很少上过专业化的音乐课,对识谱和乐理缺乏一定的知识和学习,所以教学的课程内容流程较慢。在课堂上,慢慢的传输一些音乐基础知识,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表现力,和音乐的审美观和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多情的土地》的学习,感受词曲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树立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怀。
2.知识与技能: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对故土家国的热爱,体会词曲的完美结合。
?3.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对比、欣赏、实践等方式感受歌曲情绪,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深情。
教学重点
通过听赏歌曲,感受作者深切的爱国之情,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情感起到的推动作用,加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对比 体验 聆听
教学道具
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现在老师要给大家聆听一首非常动人的音乐。但是,老师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请大家带着两个问题去聆听。在听的过程中,大家可以试着画旋律线感受音乐的起伏。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直接导入新课)
歌曲《多情的土地》学习
(一)聆听歌曲,思考问题
设计提问:
(1)乐曲里,你听到了哪一种乐器的音色?
(2)你能感受到怎样的情绪或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初次聆听,感受音乐情绪)
(二)复听音乐
(1)歌曲的音色特点是怎样的?
(2)为什么选用这样的音色来表达音乐情感?
(设计意图:体会音色对歌曲情感表达所产生的作用)
(三)音乐是如何表现多情的
1.旋律体验
(1)读歌词(手段——分析歌词并加入音乐朗读)
(2)教师钢琴弹唱
(3)学生模唱单句旋律(主导乐思)(手段——唱谱)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感受旋律婉转曲折)
2.节奏体验
A.不同节奏形态的比较,三连音、装饰对比:(手段——唱谱)
B.寻求最能表达音乐情感的关键词节奏对于音乐情感细腻表达的影响及作用
(设计意图:感受歌词声韵与起伏变化的旋律配合完美,三连音、装饰音等节奏推动着情感脉络的进行)
(3)力度:(手段——以情带声)
A.前四个乐句的力度变化
B.体会情感在旋律排比中的积累和推进
C.教师钢琴伴奏,学生结合音乐要素演唱再次感受歌曲情感
(设计意图:力度变化对情感表达所产生的作用)
(四)结合音乐要素,整体聆听,再次感受
三、拓展延伸:?
音乐是可以传递爱的,词曲作者正是有了共同的对家国的眷恋之情,有了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创作出了这样一首深情的热爱祖国的歌曲,词曲作家都能这么热爱祖国,那么我们的家乡涿鹿,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也有很多美好的让我们骄傲自豪的地方。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家乡的山水。
播放视频大美涿鹿
讨论这节课的感受
(设计意图:结合歌曲,联想到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切身体会到浓浓的家乡情。)
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欣赏了《多情的土地》这首歌,从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入手分析了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从中我们体会到作曲家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由此,联想到关注自己家乡的地理人文、一草一木,通过自己家乡的山水、家乡的音乐,学生从中感受到对家国故土深深眷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