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案+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8 18:5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楼、依、黄、尽、层这几个生字,积累“穷尽—山穷水尽”这样的词语。?
2、?读好古诗并背诵。?
3、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笔下壮美的风景,并感受作者由此景激发出来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读好古诗并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笔下壮美的风景,并感受作者由此景激发出来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看图认识新朋友—鹳雀,并学习“鹳、雀”二字。?
2、介绍鹳雀楼的来历:相传有一只叫“鹳雀”的鸟停歇在了一座高楼上,这座高楼因此而得名“鹳雀楼”。?
3、学习“楼”?
(1)正音?
(2)识字方法:生活中识字。(出示校园中的各种楼,让学生找出名字中的“楼”)?
4、了解鹳雀楼(详见课件)?
四大文化名楼之一,在山西省永济市。?
过渡:有一位诗人登上了鹳雀楼,有感于眼前的美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登鹳雀楼》(再次齐读课题)?
学法指导:学习古诗首先要解诗题(板书:解诗题)?
二、知作者?
这位诗人就是——学生齐说?
2、王之涣你们了解吗?学生说?
3、老师在预习中搜集了王之涣的资料,分享给大家(详见课件):唐代??边疆风光??《凉州词》《登鹳雀楼》???
4、学法指导:学习古诗还要了解作者(板书:知作者)
?三、读古诗,读通读好?
过渡:让我们走进诗中,欣赏鹳雀楼的美景。?
自学要求:?
大声朗读?
(2)圈出生字?
(3)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学习。?
3、读通古诗?
(1)出示古诗,指生读圈出的生字,正音。?
(2)巩固学习:生字摘苹果游戏。?
(3)词语积累?
师:穷和尽是一对好朋友,经常一起出现,组成词语“穷尽”。它们还拉来了自己的好朋友,组成四字词语“山穷水尽”。像这样的词语还有(详见课件)?
学生当堂积累背诵,游戏“词语积累大PK”?
检查朗读?
4、韵味读诗?
师:古诗的美在于它的韵味,要想读的有韵味,首先要读的有节奏,?出示节奏划分,学生根据节奏划分,自己练习读,指生读,齐读。
?四、明诗意?
1、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用完整的话描述。?
预设:一轮太阳快要落山了?学生依据图片畅所欲言?
师:这不禁让你想到哪句诗?(白日依山尽)?
师:看着这样一幅图,你有什么感觉,请把你的感觉融入到诗中,读出来。?
看图,这是什么?听声音,你听到了什么??
预设:黄河,黄河奔腾(咆哮)的声音?
师:黄河要流向哪里??
预设:向东流入大海?
师:这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黄河入海流)?
师:奔腾的黄河,咆哮着一路向东,最后流入无边无际的大海,闭上眼睛听老师配音朗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把感受融入朗读中读出来。?
明诗意一: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如果还想要看到更过的美景,应该怎么做??
预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用追问“再上一层楼够吗?”引出“虚指”?
5、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朗读。?
6、在前面多次朗读和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看图背诵,背诵抽查。?
7、学法指导:学习古诗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板书:明诗意),借助出处理解古诗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方法。?
五、?学习生字?
楼、依、黄、尽、层?
六、?古诗拓展?
除了鹳雀楼,我国还有很多的美景,让我们以及沿寻古诗的踪迹,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
《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配乐齐读。?
七、作业?
背诵《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
?八、?板书?????????????
明诗意?知作者?解诗题?
九、反思?
???本课的亮点在于教给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老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接下来的的一首古诗,做到“一课一得”。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一直在思考和回答老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总觉得这样的课堂是老师在牵着学生走,学生在被动的按照设计好的流程走,但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呢?老师没有关注,也许是从一开始备课的时候就只是基于教材出发的,没有加入学生这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