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选自七年级同学作业中,你认为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1.8米=1.8×1000=1800毫米???????????????????????????????B.?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D.?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2.小科在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获得了如下数据:L1=2.11cm,L2=2.30cm,L3=2.11cm,L4=2.12cm,则该物体长度为(???
)
A.?2.113cm??????????????????????????????B.?2.11cm??????????????????????????????C.?2.16cm??????????????????????????????D.?2.10cm
3.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体里一些部位的“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下列所列举的利用身体“尺”估测物体长度事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所以小树的高约1.65m
B.?我的课桌有4拃长,约80cm
C.?体育课学生用的跳绳的绳子有两庹半长,约3.5m
D.?小明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50步,约30cm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5.如图所示中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
)
?刻度尺A:3.80cm,刻度尺B:3.80cm
B.?刻度尺A:3.80cm,刻度尺B:2.8cm
C.?刻度尺A:2.80cm,刻度尺B:2.80cm
D.?刻度尺A:2.80cm,刻度尺B:2.8cm
6.“估测”是建立在科学测量基础上的一种粗略测量方法,下面是七年级的小明同学对自身有关科学量的估测,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他的身高约160cm?????????B.?他的体重约50kg?????????C.?他的体积约0.5m3?????????D.?他的密度约1g/m3
7.保存不当的食品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A.?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C.?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D.?霉菌是一种真菌,所有的真菌对人类生活都是有害的
8.实验前,小科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小科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9.小希感觉自己发烧,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结果为38.5℃,疑惑片刻后他甩了甩体温计,再次测量结果为37.8℃,小金的体温是(???
)
A.?38.5℃??????????????????B.?38.5℃以上??????????????????C.?不超过37.8℃??????????????????D.?在37.8℃和38.5℃之间
10.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
)
A.?27℃????????????????????????????????????B.?30℃????????????????????????????????????C.?32℃????????????????????????????????????D.?36℃
11.有6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6.02厘米,26.09厘米、26.10厘米、26.00厘米和26.08厘米、31.38厘米。下列测量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26.058厘米????????????????B.?26.95厘米????????????????C.?26.06厘米????????????????D.?无法确定,因为真实值未知
12.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B.?C.?????????????????????D.?
13.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明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小,下列有关申诉理由正确的是(
??)
A.?起跳的点和皮卷尺上2cm刻度处对应???????????B.?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
C.?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D.?没有跳到正前方时,直接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
14.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
偏大
A.?A???????????????????????????????????????????B.?B???????????????????????????????????????????C.?C???????????????????????????????????????????D.?D
15.小科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下俯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mL,则小科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小于12mL?????????????????B.?等于12mL?????????????????C.?大于12mL?????????????????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mL
16.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甩过,消毒后又用这支体温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为36.8℃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将是(???
)
A.?36.8℃和38.1℃????????????????B.?37.3℃和38.1℃????????????????C.?36.8℃和37.3℃????????????????D.?都为37.3℃
17.小柯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10厘米,在100℃时水银柱长60厘米,他用该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此时水银柱长25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
A.?70℃???????????????????????????????????B.?30℃???????????????????????????????????C.?12.5℃???????????????????????????????????D.?50℃
18.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1mL。她倒出一部分液体,又平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A.?10mL????????????????????????????B.?小于10mL????????????????????????????C.?大于10mL????????????????????????????D.?无法判断
19.下图是四位同学在测水温时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20.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编号
环境条件
1
?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3
?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
低温(0℃),黑暗中,适量浇水
5
室温(20℃),光照充足,不浇水
A.?比较1号和3号可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B.?比较1号和2号可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C.?比较1号和5号可研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D.?比较2号和5号可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填空题(共5题;共32分)
21.根据用途,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在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_______。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
(3)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_______
(4)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是________。
22.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23.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AB段长度为________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________。
24.秋季是感冒多发季节,这几日小楠头疼咳嗽,便决定用体温计测量一下自己的体温。
(1)体温计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小楠测量体温后,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他的体温是________。
(3)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甩过,消毒后又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分别为36.8℃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分别应是?
????。(填字母)
A.36.8℃和38.1℃
B.37.3℃和38.1
C.36.8℃和37.3℃
D.都为37.3℃
25.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
(2)图乙是体温计,此时指示的温度是________℃。
(3)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8分)
26.?
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
⑴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
⑵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填写下面内容: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Δh(cm)
5.1
5.2
5.1
M
5.2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M的数值为________,
⑶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填“液体的热胀冷缩”或“气体的热胀冷缩”)
27.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他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
(1)按上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
(2)从A到D测量矿石体积,测量结果与矿石的真实体积相比有偏差,其原因是________?。
(3)小明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
,
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
,
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8.小科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在家庭内,让食物快速降温,一般可以把食物放在空气中冷却;或者把食物放在水中冷却。那么,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
为此,小科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科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________
(2)小科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________???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科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_的(选填“快”、“慢”或“保持不变”)。
(4)小科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________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B
3.【答案】
D
4.【答案】
D
5.【答案】
D
6.【答案】
C
7.【答案】
B
8.【答案】
D
9.【答案】
C
10.【答案】
B
11.【答案】
C
12.【答案】
B
13.【答案】
C
14.【答案】
B
15.【答案】
A
16.【答案】
B
17.【答案】
B
18.【答案】
C
19.【答案】
C
20.【答案】
D
二、填空题
21.【答案】
(1)A
(2)D
(3)E
(4)F
22.【答案】
A;0.1cm或1mm;2.21(或2.20)
23.【答案】
(1)气体的热胀冷缩
(2)4.00;22.5℃
24.【答案】
(1)液体的热胀冷缩
(2)37.5℃
(3)B
25.【答案】
(1)1.85
(2)36.6
(3)20
三、实验探究题
26.【答案】
降低;5.2;气体的热胀冷缩
27.【答案】
(1)70cm3
(2)因为步骤B矿石带出了水
(3)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放入该量筒的水中后,液面发生的变化太小,很难准确的读出V2
,
无法比较得出V2与V1的差值。
28.【答案】
(1)相同的牛奶瓶
相同的牛奶
初温相同
相同的环境
牛奶的质量相同等(至少3项)
(2)相同条件下,水的导热性能好
(3)慢
(4)环境温度
(
第
一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