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基础卷)
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基础题(3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停泊(bó) 湖泊(pō) 婆娑(suō) 籼米(shān)
B.弄堂(nòng) 游说(shuì) 契据(qì) 水门汀(tīng)
C.偌大(nuò) 黯然(àn) 揣着(chuāi) 谄媚(chǎn)
D.翌年(yì) 着陆(zhuó) 横亘(gèn) 云霄(xiāo)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 在南海的夜幕中。
(2)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 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3)还有一些参观者 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A.消失 竟然 注视 B.消逝 竟然 凝视
C.消逝 居然 凝视 D.消失 居然 注视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包身工》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报告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B.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其基本特征是兼具新闻性与文学性,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C.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和客观事实之间的一致性,真实性就意味着作品中没有倾向性,是百分之百的客观记录。
D.消息是一种简要、迅速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一篇完整的消息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4.阅读下面的新闻,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5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1日宣布,全国80家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在国庆节假期平均降价37%,其中13个游览参观点免费。但细心人士发现,这些降价景区多为知名度不高、游客不扎堆的地方,而且有些景区看似降价幅度不小,但由于票价基数本来就高得离谱,降价后依然很贵。
5. 下图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会徽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5分)
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每空不超过6个字。(6分)??
记者要采写出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就要注意选择新闻角度。但现实中,有些新闻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不顾事实本身的性质如何,只用心于揣摩编辑心理,投其所好定角度;有些记者采访的事实无个性、无特点,角度千篇一律,是“你用我用大家用”的角度;有的记者采用想当然的办法,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有些则完全不顾及事实自身的内在联系,不顾及事实与事实之间的有机联系,表面看来好似在对事实进行挑选,实则却是对事实进行歪曲,夸大甚至虚构。
上述材料中有些记者选择新闻角度时出现的投编辑所好、 、 、 的错误做法,表现形式虽然各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它们都歪曲了事实,把事实弄得面目全非。
7.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5分)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 “爱心大巴” 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包身工》节选)
8.对文中“饲养”一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本家将包身工不当人看待,揭露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罪行。
B.资本家将包身工只当作会说话的牲口,揭露包身工制度下的包身工们的悲惨生活状况。
C.资本家将包身工只当作会说话的牲口,役使他们以牟取暴利。
D.虽然资本家将包身工不当人看待,但墨鸭的比喻也说明包身工只有依靠资本家的剥削才能生存。
9.选出对本段文字所采用的议论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3分)
A.通过类比说理,尖锐地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B.通过类比说理,揭露了带工老板狠毒的嘴脸和“船户”的残酷。
C.通过比喻说理,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D.通过比喻说理,揭露了带工老板狠毒的嘴脸和“船户”的残酷。
10.下面关于这段文字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猪猡一般”“泥土一般”“血肉造成的机器”是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待遇之差、地位之低下和苦役般的繁重劳动。
B.作者用她们劳动的付出的巨大与“猪猡一般”“泥土一般”“血肉造成的机器”的生活待遇放在一起对比,是对比手法,使之形成巨大的反差。
C.“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是排比、比喻、反复兼用,形象鲜明地概述了包身工全部的遭遇:劳动强度大,生活质量差,任人践踏,非人的生活。
D.这段文字多种修辞交替运用,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日本纱厂剥削中国工人的愤慨,对包身工不幸遭遇的同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2分)
材料一:
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77.6亿件,同比增长2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6.7亿元,同比增长23.7%。
分业务类型看,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50.8亿件,同比下降0.2%;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220.4亿件,同比增长33.9%;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6.3亿件,同比增长21.2%。
分区域看,上半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1%、12.6%和7.3%,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0.5%、11.1%和8.4%。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 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摘自2019年07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国家邮政局今日发布2019年6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通告。通告显示,国家邮政局和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6月共处理消费者申诉44844件,申诉中涉及快递服务问题的42840件,占总申诉量的95.5%。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1479件,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68.5%。
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的主要问题是投递服务、快件丢失短少和快件延误,分别占有效申诉总量的35.6%、21.2%和18.6%。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量环比增长的有违规收费和快件延误问题,同比均呈下降趋势。
(摘自2019.7.22《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快递员事先没通知一声,就把快件投递进了智能快件箱,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日前,国家邮政局公布了《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从今年10月1日起,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否则此类情况算违规。
此番新规定的“快递投放快件箱需要征得用户同意”,是快递公司与收件人的一种契约,是依法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利于促进快递业的规范发展,减少无谓纠纷,倒逼快递末端服务精细化,值得期待。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快递柜公司、快递公司、用户三方应该照顾各方利益。逾期费怎么收,收多少应该进行明确规范,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从而减少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摩擦和矛盾,使快递业能健康有序发展。
(摘自2019.7.22《新京报》,有删改)
材料四:
记者日前从国家邮政局2019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绿色包装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今年4月份随机检查情况显示:快递包装减量化成效明显,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95%;寄递企业二次包装占比逐渐降低;可循环中转袋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已达到50%;45毫米“瘦身胶带”得到全面推广。
在推进包装绿色化方面,行业探索推进步伐明显加快。邮政企业在30个省完成配发绿色包装箱,在北京和河南试用可降解包装袋。
在推进包装减量化方面,推广应用成效更加凸显。寄递企业通过推广使用电子面单、规范包装操作、减少胶带使用、印刷减量等措施推进包装减量化,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邮政企业进行系统升级,推广使用一联面单。邮政企业已有23个省完成窄胶带采购使用。
在促进包装循环利用方面,行业亮点做法不断涌现。邮政企业试点投入可循环包装箱,回收率达100%,使用中空板可循环信盒,材料重量减轻60%以上。
(摘自2019.7.16《工人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B.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
C.邮政业消费者对快件丢失短少问题的有效申诉占总量的21.2%。
D.寄递企业推广使用电子面单,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快递业务量与快递业务收入呈正相关。
B. 2019年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比2018年6月下降0.3%。
C.快递是否投放智能快件箱,应该尊重客户意愿,鼓励用户在购物时就自行选择配送方式。
D.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寄递企业正规范包装操作,杜绝所有二次包装。
1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快递业发展特点。(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
报告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土壤里生长出的文学根苗。报告文学创作的发展和推进,总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存在密切联系。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报告文学表现的多样性。在社会生活点面上接触和描述题材对象,是报告文学创作的常态。像《南京大屠杀全纪实》这样具有明显“史志”品格的报告文学,是文学视野下的历史政治文化观察和表达,具有独特厚重内容和生命力量。
记忆往往会给人带来多样的感受。报告文学创作着眼于现实生活,时常同人们的关注热点焦点同一。但是,这并不是简单地与新闻式的直接表达等同。温故而知新,也时常是报告文学表达现实关注的方式。
对现实社会生活积极关注,是报告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让报告文学始终与人民、与大地、与时代精神建立起一种紧密的联系,拥有鲜活的社会生活气息和现实力量。像描述霍岱珊为了减轻和消除淮河水污染,对各种污染行为坚决斗争的《淮河赤子情》;像以一个村支书的人生奋斗和经历来表现山村不断富裕起来的《太行山上》等,都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递出感动和欣喜的内容。这些用自己的精神和行动为社会造福的故事,正是社会积极力量的宣示。
但是,社会生活是一个矛盾多样性的呈现。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给人鼓舞和喜悦的现象,自然也会存在不少令人忧虑和感伤以至愤怒的现象。像陈廷一满怀忧虑地追踪中国大面积遭遇雾霾天气的《2013,雾霾挑战中国》;像张敏宴大胆揭露相关医疗单位过度用药,不顾患者健康利益,追求经济利润的《吸血的血透》;杨晓升在《失独,中国家庭之痛》中对独生子女生育政策的反思等,都是在不同的社会矛盾表现中产生的文学叙述,给人以程度不同的触痛感受。
此前报告文学创作中那种凛然的诘问如今似乎少了。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存在和改变的复杂性增加,也同作家在更高更全局的层面上认识把握社会生活的能力欠缺有关。因此,多年来,报告文学作家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疑惑、丑陋、痛心现象时,经常只能表现出惋惜和无奈,将改变寄托于等待和期望。报告文学原本是一个新闻政治性很强的文学表达方式。但是,因为来自多方面的限制和人为约束,报告文学在这个方面表现薄弱,存在遗憾。文化观察和期冀成分的增强,是报告文学丰富的一种表现,也是寻求革新和走向更加开阔境域的努力。
当然,报告文学的载体形式是文学艺术,为好的思想内容寻找巧妙的艺术表现形式,把高度的思想性和尽可能动人的艺术性结合起来,是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的重要特色。其文学性方面具体来说表现在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上。许多报告文学的内容时代跨度大、人物众多、原因复杂、趋势多样,如何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为一体,是要精心设计的,同时也要有富有抒情的、哲理的精彩的语言,这样的作品将会影响得更广更深。夏衍的《包身工》就是这样的里程碑式作品。
报告文学也像生活一样在波澜不惊中存在和发展着。但报告文学创作也和其他文学形式的状况相似,存在着“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中国正在经历着伟大的发展变革,这样的社会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发展契机,对报告文学而言更是难得的机缘,希望报告文学作家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创作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伟大作品来。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4.下列关于报告文学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报告文学是文学视野下的社会现实生活以及历史政治文化等的观察和表达,始终能与人民、大地及时代精神建立起一种紧密的联系,是新闻政治性很强的文学体裁。
B.报告文学创作着眼于现实生活,时常同社会的关注热点、焦点一致。不同于新闻式表达,报告文学经常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表达现实关注,所以报告文学具有“史志”品格。
C.将时代跨度大、人物众多、原因复杂、趋势多样等内容巧妙地安排,并以富有抒情的、哲理的精彩的语言来表达,是报告文学的重要特色的表现,这样的作品会影响更深广。
D.不仅社会的发展变革会为报告文学创作提供难得的机缘,而且文化观察和期冀成分的增强,是报告文学寻求革新和走向更加开阔境域的努力,从客观和主观共同促进着报告文学的发展。
15.依据原文论述的报告文学的特点,下列作品从提供的内容看与其特点不能对应的一项是( )(3分)
A.李春雷的《赶考》和《朋友》,前者用心感受中国共产党人1948年“进京赶考”时清醒、谨慎的心态,后者回顾习近平当年在正定县委工作时与作家贾大山真诚交往的情形。这体现了报告文学温故知新的表达现实关注的方式。
B.王兆军的《问故乡》在叙写家乡发展富裕的同时,也写了道德失落、环境恶化、贫富不均等不良现象。这体现了报告文学呈现出社会生活中既存在令人鼓舞和喜悦的现象,也存在令人忧虑和感伤以至愤怒的现象。
C.徐锦庚的《“懒汉”治村》用传神的白描文字,在简短的篇幅中生动地叙述了一个“狡黠”智慧的农民放弃自身利益,用心推动村庄改造的故事,体现的是报告文学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关注,是社会积极力量的宣示。
D.钱刚的《唐山大地震》,各条线索交错展开,通过描写各种生物在地震前的反应,营造了大灾难的恐怖气氛,又描写了不同时空下人们无私的、自私的表现。体现出报告文学原本该有的新闻政治性和对人性的期冀。
16.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报告文学扎根于社会现实生活,其创作总是和社会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由此,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报告文学表现的多样性。报告文学创作经常是在社会生活点面上接触和描述对象。
B.社会存在和改变的复杂性增加了,作家在更高更全局的层面上认识把握社会生活的能力也有欠缺,导致凛然的诘问如今似乎少了,出现了对灰暗现实的惋惜与无奈、寄改变于等待和期望的现象。
C.面对相同的时代,有的满怀忧虑,有的揭露丑陋,有的重视反思,不论是怎样的叙述,报告文学都给人以程度不同的触痛感受。同时因为来自多方面的限制和人为约束,报告文学还存有遗憾。
D.当前的报告文学发展中存在着“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不过中国正在经历着伟大的发展变革,这样的社会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发展契机,报告文学作家有望创作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伟大作品。
三、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芸芸众生中,有经天纬地、万人景仰的强者,更有怀揣理想、从容淡定的平凡人。欣赏平凡,体味平凡,有平和的心态,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与平凡而有个性的人相伴,做平凡而有意义的事情,感悟平凡而有滋味的生活……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检测卷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字音的能力。A项,籼米(xiān)。B项,弄堂(lònɡ)。C项,偌大(ruò)。
2.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消失:(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多用于具体事务。消逝:慢慢逝去,不再存在,强调结果,多用于抽象事物。居然: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竟然:和料想不一样,多用于不好的结果。注视:强调注意地看。凝视:指聚精会神地看。结合语境,此处应选D项。
3.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真实性就意味着作品中没有倾向性,是百分之百的客观记录”有误,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4. 景区门票降价遭质疑(景区门票降价未能真正给公众带来实惠)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压缩能力。这段新闻最主要的内容是写人们对景区门票降价所持的怀疑态度,由此可概括出新闻的标题。从新闻中人们的质疑可看出,景区门票降价未能真正给公众带来实惠。
5. 该标志包含“浪花”“双手”和整体的圆形。浪花表示海峡;双手表示两岸同胞交流合作;圆形将浪花和双手包容。寓意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携手并进的“和谐”与“圆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作答此类题注意把握图案中的相关内容,比如变形的字母、汉字、数字以及变形的实物等,然后分析这些内容与徽标的使用对象、场合、表达的主题等的关系。
6.千篇一律、强加观点、歪曲夸大虚构。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此题属于压缩语段的题目,注意语段中共有三个分号,结合“不顾事实本身的性质如何,只用心于揣摩编辑心理,投其所好定角度”“有些记者采访的事实无个性、无特点,角度千篇一律”“有的记者采用想当然的办法,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 “表面看来好似在对事实进行挑选,实则却是对事实进行歪曲,夸大甚至虚构”分析可知,由此提出四个关键词“投编辑所好”“千篇一律”“强加观点”“歪曲夸大虚构”。
7. 答案一:“爱心大巴”遭怀疑,大学生不信任感拷问学校教育,折射社会现状。
答案二:“爱心大巴”免费接站遭受猜疑,折射社会信任危机。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新闻评论的能力。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对此先要概括中心事件:爱心大巴遭怀疑与猜测;然后,就是在此基础上明确观点;最后是结合材料或现实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8.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从文中找到与“饲养”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C项,用去同辨异法,找出“饲养”一词的基本意义。
9. 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A项,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里通过类比,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
10.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和推断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日本纱厂剥削中国工人的愤慨”不准确,应是“表达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慨”。
11.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 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理解错误,材料一第三段中,“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
12.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项,“快递业务量与快递业务收入呈正相关”说法绝对,材料一中第三段“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 B项,“比2018年6月下降0.3%”理解错误,环比指相对于2019年5月下降了0.3%。统计学中的“环比”,就是报告期(例如某月(年)对应上月(年),上月(年)对应前月(年)的逐期之比。以一期为一环,取环环相比的形象比喻。 而“同比”则是同期之比的意思,一般指本年某月的累计指标与上年相同月份的累计指标之间的对比。D项,“杜绝所有”用词绝对化。材料四第一段中 “寄递企业二次包装占比逐渐降低”。
13. 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服务质量有改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国家制定管理办法,规范企业,保障用户权益;快递业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①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根据材料一,“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77.6亿件,同比增长2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6.7亿元,同比增长23.7%。”②服务质量有改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根据材料二,“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1479件,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68.5%。”“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的主要问题是投递服务、快件丢失短少和快件延误。”③国家制定管理办法,规范企业,保障用户权益。材料三,“国家邮政局公布了《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依法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利于促进快递业的规范发展。”④快递业绿色发展初见成效。材料四“绿色包装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积极推进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循环利用等方面,并取得一定成效。
14. 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的能力。B项“不同于新闻式表达,报告文学经常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表达现实关注,所以报告文学具有‘史志’品格。”强加因果。
15. D【解析】本题考查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没有体现“报告文学原本该有的新闻政治性”。
16. 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项“报告文学都给人以程度不同的触痛感受”以偏概全。
17.【作文指导】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可以从多方面立意:一个是写我们自己的平凡,自己一直与平凡相伴,但自己并不气馁,去努力突破自己,做平凡而有意义的事,突出“平凡”有意义;一是可以写一个“平凡的他”,或者他们,你一直与他(他们)相伴,并发现了他(他们)身上的平凡之处或者个性之处。一是写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场景,从平凡中品味社会人生。
【例文】
与平凡相伴
我是渺小的,如水滴;我是伟大的,能穿透坚硬的石头。
我是卑微的,如小草;我是高贵的,能浸透生命的诗意。
我是沉默的,如石子;我是重要的,能撑起通天的长路。我是平凡的,但我又不平凡。
以前,我总是认为自己很平凡。我长得不漂亮,我的成绩不是很好,我没有什么特长,什么琴、棋书、画,我更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不仅我平凡,就连我的父母、家庭也一样平凡,让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有其父,必有其子”,自己的父母都是平凡的人,怎么可能生出不平凡的女儿呢?”我一直都这样认为,也是这个想法让我沉沦在自卑当中。
然而,是父亲的一席话点醒了我,让我告别了自卑的日子。记得父亲曾经是这样说的每个人生下来时都是平凡的,只有最平凡最辛勤的付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但是并非只有要向那些伟人名人一样成功出名才叫不平凡,只要你做自己快乐的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事,尽管是细微的小事,你也是不平凡的人。
自从我听了父亲这番语重心长的话后,我变了,我不再是从前那个自卑的女孩,我开朗起来了。我敢于去和那些曾被我认为是不平凡的人交谈,我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议论,我敢……我跨出了自卑门栏的第一步,同时我也第一次感到自己的不平凡,因为我已经战胜了自卑。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不再是从前那个孤单的女孩,由于我的热情、活泼、有上进心,乐于助人,让大家都接受了我。在交谈中,又让他们知道了我的阅读广阔、课外知识广、视野广阔。有时他们还称赞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看到这些连我自己都吃惊的变化,让我又一次感到不平凡。
有时我站在镜前细细端详自己,虽然我仍然是那个相貌平平、成绩不出众的女孩。但是我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我对班级,对社会,也是有用的,这不就是我的不平凡吗?记得《简爱》的一句话:“我贫穷、低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走进坟草时,我们都一样的。”是啊,放飞心情,扬起自信的风帆,我们就会感到自己的不平凡。
不需自卑,对着不完美的自己,我明白了:“平凡的人生不一定平凡,快乐的人生不一定快乐。只有最平凡最辛勤的付出,最终才会得到快乐的果实,感受到:我,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