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课件(共16 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课件(共16 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8 19:1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嵬》(其二)
李商隐
1.把握《马嵬》的情感和主旨。
2.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2.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
3.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4.“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明确: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5.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明确: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
6.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明确: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7.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8.诗人李商隐发出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慨叹,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9.《马嵬》这首诗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题
赠? 柳?????? 李商隐
???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拓展延伸
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1、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