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加来道雄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作者简介
姓 名
加来道雄
出生年
1947
国 别
美籍日裔
相关
材料
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和《超越时空》等
1957年,物理学家埃佛里特提出多重空间理论:有多重的、平行存在的空间,事物同时以不同的方式生存、行动在其中。后来另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我们这个宇宙可能只是多维空间的一个层面(膜)。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当时正在瑞、法边境地下兴建迄今规模最大的粒子对撞机,以证实隐秘的空间确实存在。本文有关“鲤鱼‘科学家’”和建造“原子对撞机”的故事,就形象地解说了“多维宇宙”。
写作背景
超空间:通过多维度空间(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快速地到达宇宙的另一端。超空间是指超过四个维度的空间。弦理论(M理论)预言,应该有11个超空间维度。人类目前已知光速是我们宇宙中的最快速度,通过常规的三维空间旅行,人类即使要到达最近的恒星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暂时意味着茫茫宇宙中的智慧生命无法联系,只能孤独地自生自灭。而如果超空间理论是真实有效的,那么人类就可能通过多维空间实现大尺度的空间跨越。
知识链接
1.作者在文中指出,在童年有两件事情大大地丰富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他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是哪两件事?
①童年观看鲤鱼世界而换位想到鲤鱼是如何思考理解未知世界的。②童年听过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
2.这篇文章可分几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作者走上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第二部分(第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爱因斯坦这句话表明了他研究理论物理学的目标和意义。作者引用它作为文章的题记,既表明了对爱因斯坦科学探索精神的崇敬和对他探索宇宙意义的理解,也表明了自己终生求索的目标和对自己探索宇宙本质的意义的认识。
1.这篇文章的题记起到什么作用?
(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探究原因。(4)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这是“胡说八道”、荒谬绝伦的,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2.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3.“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这一秘密”具体是指什么?
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
4.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①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②“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③“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5.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验证,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功,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
6.文章用妈妈“摇头”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妈妈“摇头”这一细节起到了反衬作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兴趣、毅力和恒心使作者最终走向成功。同时,这一细节暗示自己比同龄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忍受了更多的寂寞,同时也暗示这项科研成果的深远意义不易为常人所理解。
7.从加来道雄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过程来看,你认为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提示] 文中非常明确地写出了三个方面,先概括要点,再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
(观点一)丰富的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7.从加来道雄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过程来看,你认为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观点二)独立思考的能力。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善于观察和思索,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观点三)勤奋和执着的精神。要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没有勤奋和执着的精神,就不可能到达真理的彼岸。
写法指导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虽然是一篇科普文章,但很有文采,尤其是写小时候大胆的想象的细节更是细致入微。如在水池旁忽然来了一场暴雨,作者用了两段文字写自己的遐思,一是写水中鲤鱼的反应是困惑的:睡莲没有人摇动怎么会自己动起来呢?二是鲤鱼“科学家”的杜撰,简直引人发笑。发笑之后,不得不佩服小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运用想象要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生活积累,大胆想象。要有生活基础,不能凭空乱想。可以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还可以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2.要掌握好“合理”二字。合理的想象,就是所想象的情节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学的规律(某些科学幻想类的想象也应当基于现实科学的基础上,让读者感到你的推想是可信的、可以接受的)。
随堂练笔
以“生命”为话题,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50字。
范文示例
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水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