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写作 审题与立意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1.掌握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学以致用,能较为精准地审题、立意,进一步提高写作实战能力。
3.养成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材料的好习惯,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俗话说:“意犹帅也。”作文,首先要注意审题立意。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题目(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有的同学下笔千言,思接千载,思想像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结果导致离题万里,进而可能因为一篇作文,在考场上就一溃千里,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提笔作文之前,一定要先过审题立意这一关。
1.明确对象
即明确材料陈述的对象。一则材料中如果出现好几个对象,还要注意分清材料陈述的对象的主次。尽管材料涉及很多人或很多事,但有的人或物只是议论的对象,在文中不起什么作用。审题时,要全面理解材料,分清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要从重要人或物的角度入手思考。几个对象有轻有重,材料重点写哪个对象,就从哪个对象入手,这是立意的根本点。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2.提炼中心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3.抓关键句
即抓材料中的关键句或关键点。材料中往往有对重点对象评论的句子,暗示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整个事件的关键点。抓住关键句或关键点来立论将事半功倍。同时我们还要对这些关键语句辨明是非,这些关键语句是对是错,是善是恶,是肯定还是否定,材料陈述对象的做法对不对,材料塑造形象的寓意是什么,这往往就是命题人出题的意图。所以,材料作文的题干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往往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4.由果溯因
即分析材料表述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世间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就有很多。因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一般来说,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写作的角度。
5.由物及人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6.多向辐射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7.舍次求主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作品导读“鲲龙”AG600、港珠澳大桥……近年来,科技创新领域的“国之重器”不断涌现,提振了国人信心,也惊艳了世界。在这些大国重器的加持下,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得到提升。而这些关乎国家命运、关系民族盛衰的大国重器背后,始终有一批“非常之人”,他们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不负强国使命,挺起了民族脊梁,锻造了中国力量。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佳作赏读
大国重器托举强国名片[1]
武志军
大国重器,国之名片,民族脊梁。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70年间,一项项宏伟工程,一个个“大国重器”正承载起更多为全人类探寻未知、解答未知的使命,为民族复兴汇聚前行之力,让眺望苍穹的“国之重器”变得触手可摘,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2]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大国重器为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从“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到“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从荣获诸多“世界第一”的中国高铁到被誉为“世纪工程”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从“鲲龙”出水到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无数重大工程的不断突破,彰显了中国的“领跑”之志。近年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战略制高点,我国在多个领域布局了一批重大工程,集中力量,协同攻关,为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支撑。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载人深潜等重大成果和关键性突破,为我国成为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3]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大国重器为惠及民生提供坚强保证。一个个以重大工程为代表的大国重器织就保障了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工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在保障用水、修复生态、抗旱排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缓解了受水区的水资源短缺矛盾。被誉为“世纪工程”的港珠澳大桥,一桥连三地,不仅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同时也让大湾区旅游业获得新契机。重大工程以民为基,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从体制改革到科技创新,无处不体现“民生”二字,老百姓的获得感随之增加。[4]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唯有自力更生。人是大国重器背后最关键的因素。没有“非常之人”,则难有“非常之功”,难有“国之重器”的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一项项大国重器的诞生无一不是自力更生的结果。[5]
择一事,终一生。无数大国工匠们用勇敢和毅力升华了自身价值,也为时代价值标注了前行的坐标与航向。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程开甲,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隐姓埋名20余年,他曾说过:“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正是“程开甲们”的不懈奋斗与坚守,为科技强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支持,我国才得以挺起民族脊梁,铸就不朽伟业。[6]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70年不懈奋斗,以大国重器托举起的强国名片,正逐步成为现实。[7]
(摘自《中国品牌》,有删改)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亮点评析
[1] 标题直陈观点,简洁大气,意蕴深刻。
[2] 照应标题,阐述大国重器的重大作用。
[3] 组合用例,以各领域重大工程的事例来论述分论点,论证有力。
[4] 选用南水北调工程和港珠澳大桥为社会民生带来便利的例子论证分论点,用例精准,说服力强。
[5] 论述“人”的重要性,为下文做铺垫。
[6] 紧承前文,自然引出“大国工匠”的贡献,详细介绍程开甲事例,以点带面,肯定“大国工匠”的贡献。
[7] 结尾引用诗句,总结全文,照应标题。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点评文章标题直指观点。开篇从“大国重器”入题,鲜明地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从“大国重器为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大国重器为惠及民生提供坚强保证”两个角度(分论点)阐述大国重器的重大作用,其间运用了“两弹一星” “嫦娥四号”“鲲龙” “南水北调工程”“港珠澳大桥”等事例论证观点,然后由事及人,论述“人”的重要性,详细介绍程开甲事例,以点带面,肯定“大国工匠”的贡献。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文章审题准确,观点鲜明,立意高远;思维严谨,逻辑缜密,语言铿锵有力。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高三学生考场式食堂就餐”引发关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某中学将食堂餐桌分隔成4格,并在隔板上印满学科知识点,学生轮着挑座,边吃饭边学习。校方认为,这样既保证就餐环境的安全性,又可强化学科知识点。对此,有人支持,认为年轻人已形成了吃饭时看书看手机的习惯,这样并不会影响就餐质量。也有人反对,希望能让学生好好吃顿饭,比起考试,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康。还有人认为,对于一些学霸来说,借此可温故知新;但对于一些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而言,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慌情绪,将适得其反。
对此,请你以外校学生的身份,给该校写一封信,表明你的观点和态度,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关注生活,理性思考,提升自我的思想认知。文体上的要求是写一封信;写作身份的要求是“外校学生”。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陈述现象,即“高三学生考场式食堂就餐”现象。第二部分展示观点,分别阐释了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对校方观点的补充强化,第二种观点聚焦“健康”,强调“让学生好好吃顿饭”,第三种观点从两方面看待问题,三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材料聚焦现实,学生有理可讲,有情可抒,有利于表达“真我”的情感和识见。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考场实练
在食堂放置“知识点隔板”,这是高中校园特殊时期的新形式;充斥“打鸡血”式的横幅标语,甚至在走廊、阶梯间,也写满知识点或名人名言,这是高中校园的常态。我们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只是,我们更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培养的路径不断拓宽,不要唯分数论。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而这也正是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所在。参考立意:①学习、健康是成功的两翼;②唯分数有害健康;③个性成长,健康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