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5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5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9 06:35:35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部编版本
八年级
新知导入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这些探索均未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
新知讲解
思想文化: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内: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寻找出路
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经济基础
根本原因
政治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陈独秀
陈独秀




李大钊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蔡元培 
蔡元培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重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人血馒头:他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遗 憾
难 过
同 情
不 解
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旧道德草菅人命
新道德
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资级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
“打倒孔家店”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孔,而今人又尊孔?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尊孔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改造创新,要与时俱进。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内容
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
高家的明媒正娶的媳妇珏在即将临产的时候,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结果,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你觉得陈姨太举动怎样?
愚昧迷信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
内容
有一次,胡适让学生用文言文草拟一份婉拒别人的电报,用字最少的电稿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份电文虽简练,但用白话文只要5个字:
干不了,谢谢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内容
提倡文学革命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基本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它促使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向往社会主义的苏俄,并以苏俄为榜样改造中国。
国际新闻
新文化运动
的内容: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代表作:《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现象一: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
民主共和
儒家传统思想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评价和影响
现象二: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化学实验室里面做实验
2、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传播和铺垫的作用。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钱玄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现象三:
局限: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是片面的,偏激的。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
兴起
内容
意义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倡导文学革命
积极: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带有一定片面性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