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评价检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评价检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08 09:4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周围的空气
(45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毕节中考)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氯气    D.氮气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及性质。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昆明中考)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医疗急救
B.潜水
C.灯泡中充氧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D.动植物呼吸
【解析】选C。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和潜水,故A、B选项说法正确;C选项氧气具有氧化性,灯泡中不能充入氧气,故说法错误;D选项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说法正确;故选C。
3.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
A.天然气燃烧
B.火药爆炸
C.人的呼吸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解析】选C。天然气燃烧属于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火药爆炸是火药燃烧引起的爆炸,属于剧烈氧化反应;呼吸作用是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过程;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选C。
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
A.2H—两个氢元素
B.Ca2+—钙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
C.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FeCl2—氯化铁
【解析】选C。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A错误;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Ca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不符合题意;化学式可以表示一个该物质的分子,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C正确;该化合物中铁元素显+2价,应读作氯化亚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放出的氧气不纯
【解析】选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而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产量。
6.“雾霾”是2014年两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消除百姓的“心肺之患”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雾霾产生的是 (  )
A.工厂排放烟尘
B.燃放鞭炮
C.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D.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解析】选C。工厂排放的烟尘、燃放鞭炮、汽车尾气都含有大量的废气和烟尘,不利于减少雾霾。
7.(毕节中考)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
①空气 ②氧气 ③水蒸气 ④二氧化硫
⑤高锰酸钾 ⑥铁粉 ⑦甲烷 ⑧氧化铁
A.①②③ B.③④⑧
C.⑤⑥⑦ D.①②⑧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物质分类的判断。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所以水蒸气、二氧化硫与氧化铁属于氧化物,因此选B。
8.(2014·江苏立达中学质检)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待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B.由实验现象推断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5
C.实验中取用的红磷需过量
D.能够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相同的实验
【解析】选D。此实验的原理为可燃物燃烧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在压强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中;蜡烛虽然将氧气消耗掉,但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的压强基本不变,不能出现相应的现象。故选D。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B.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解析】选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实验室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故A错误;夏天温度高,食物与氧气进行缓慢氧化的速度快,因此腐烂得快,故B错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C正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3就不是氧化物,故D错误。
10.(·贵阳中考)贵州盛产金银花,从金银花中提取的绿原酸(化学式为C16H18O9)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绿原酸属于混合物
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 g
D.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解析】选B。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有化学式的物质均属纯净物;绿原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相对质量,其单位不是g;绿原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12×16)∶(1×18)∶(16×9)=192∶18∶144,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B。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4分)
11.(4分)(衡阳中考)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原子    。
(2)铁离子    。
(3)锰元素    。
(4)氢氧化铝中铝显+3价    。
【解析】(1)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所以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2)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可表示为Fe3+;(3)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所以锰元素可表示为Mn;(4)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在该物质中相应元素的上方标上该元素的化合价,所以氢氧化铝中铝显+3价,可表示为(OH)3。
答案:(1)2N (2)Fe3+ (3)Mn (4)(OH)3
12.(4分)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有    。
【解析】液氮是氮气的液体状态,属于纯净物;空气中含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混合组成混合物;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答案:B、C、D A、E
13.(5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直到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    种,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    种。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    ,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过氧化氢分解中它是    ,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
【解析】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固体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不发生变化;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生成物中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固体。
答案:一 两 二氧化锰 催化剂 生成物
14.(4分)(湘潭中考)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仔细观察如图后回答: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2)针对上述环境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解析】(1)图中尘埃弥漫,人出行戴口罩,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2)减少煤的使用,多使用清洁燃料,可减少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答案:(1)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2)减少煤的使用,多使用清洁燃料(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5.(7分)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分析问题:(提示:硫燃烧的产物为SO2)
(1)上述三个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它们都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我们能从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氧气在上述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类比、分析反应Na+Cl2NaCl发现,该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解析】(1)在三个反应中,氧元素都是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了,且在反应中氧表现出氧化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具有氧化性。(2)分析反应不难看出,Cl2在反应中氯元素由0价变为-1价,化合价降低,结合(1)中得出的结论,可知Cl2具有氧化性。
答案:(1)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2)Cl2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6.(10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发生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标号①的仪器的名称是    。
(2)下列反应都能生成氧气,其中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热高锰酸钾
B.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反应
C.利用植物光合作用
(3)请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是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发现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4)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可以用甲图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电石(固体)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乙炔气体
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
C.浓氨水和碱石灰在常温下制氨气
【解析】(1)认识常见仪器,是中考常考题型,①是试管。(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反应较慢,生成的氧气不易收集,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是分解反应;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有刚有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或集气瓶中装水后留有空气气泡等。(4)图甲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生成气体;图乙适用于固体反应,需要加热,生成气体。因此适用于甲图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是A、C。
答案:(1)试管 (2)C
(3)过氧化氢水+氧气 分解反应 刚有气泡冒出时就收集(合理即可) (4)A、C
17.(14分)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进行实验】图示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6%过氧化氢 6%过氧化氢
催化剂 1 g红砖粉 1 g二氧化锰
时间 152 s 35 s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是否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和      是否改变。
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
【解析】此题借助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对催化剂的种类是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探究,解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找出“问题”,这是解题的“题眼”。其次,要对题中提供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变量及其变化范围。最后,结合问题与分析数据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得出最后的结论。由于排水集气法容易观察到收集满一瓶气体所需时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从表中数据分析,加入二氧化锰比加入红砖粉反应所需时间短,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但红砖粉和二氧化锰是否为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催化剂,该实验不能确定,还要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和红砖粉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速率的快慢还可能与温度、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答案:【进行实验】锥形瓶 排水法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反思】质量 化学性质
【假设】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取两份体积相等的5%和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同种催化剂,测量各收集一瓶气体所需的时间(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12分)
18.(2014·大丰期中)经检测,毒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其中,人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药,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已知6-苄基腺嘌呤激素为白色或类白色晶体,化学式为C12H11N5。请回答:
(1)6-苄基腺嘌呤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
(2)6-苄基腺嘌呤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解析】(1)6-苄基腺嘌呤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11)∶(14×5)=144∶11∶70;
(2)6-苄基腺嘌呤化学式为C12H11N5,则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31.1%。
答案:(1)144∶11∶70 (2)31.1%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