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l—35.5 K—39 Mn—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自救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山林中遇到火灾,向顺风方向跑,脱离火灾区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2.偏二甲肼(C2H8N2)是早期“长征二F”运载火箭的一种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O2 B.C C.CO D.O2
3.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2H2+O2 B.2H2O22H2O+O2↑
C.P+O2P2O5 D.4Fe+3O22Fe2O3
4.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燃烧需要氧气
C.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是可燃物
5.对化学方程N2+O22NO的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7∶8
C.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在放电的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6.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是( )
A.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B.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
C.蜡烛燃烧后长度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固体质量增加
7.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X=2.0,乙是催化剂 B.甲和丁是反应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之比为1∶2 D.丁一定是化合物
8.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元素的种类 B.碳原子的数目
C.氢元素的化合价 D.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
9.30 g某有机物M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 CO2和18 g 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含有C、H、O三种元素
B.M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3.3%
C.完全燃烧时,M与消耗O2的质量比为15∶16
D.3.0 g M在2.4 g O2氧气中燃烧生成2.4 g CO、1.2 CO2和1.8 g H2O
10.对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40分)
11.(6分)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 ,使铜片上的白磷能达到着火点,另一方面是 。?
③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为a.物质要具有可燃性;
b. ;?
c.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图2图标,其中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填字母)。?
12.(4分)如图是书本探究燃烧所需条件的实验,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
(1)实验中观察到火柴头很快燃烧但火柴梗加热了很长时间仍然不能燃烧。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由于火柴头是红颜色的,小朱猜想火柴头所含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红磷,但查阅了书本的表格(如下)后很快否定了她的猜想,你认为原因是 。?
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3)同学们查阅资料后得知,火柴头的主要成分是KClO3、MnO2、硫黄(S)、玻璃粉;火柴盒的摩擦层是红磷与玻璃粉混合而成的。
着火过程为
①火柴头与火柴盒的摩擦层摩擦产生的热量使磷燃烧;
②放出的热量使KClO3分解;
③KClO3分解产生的氧气与硫黄(S)发生反应;
④氧气与硫黄(S)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着火。
请写出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至少两个: 、 。?
13.(4分)瓦斯已成为导致煤矿特大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
(1)瓦斯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瓦斯爆炸会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并放出有毒气体。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当发生瓦斯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 (填字母)。?
A.站在原地不动
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D.若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为了防止煤矿爆炸,应采取的措施是 。?
14.(5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金属镁可以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Mg+X2MgO+C,则X的化学式为 ;若金属镁的质量为m1,完全反应后生成碳的质量为m2,则m1 m2(填“>”“=”或“<”)。?
(2)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请填空。
①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 (填“大”“小”或“不变”)。?
②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
③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15.(8分)某容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若图中“”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则图中“”所表示的物质是 ,其中属于单质的化学式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 。?
(2)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若已知在该反应中消耗氧气质量为3.3 g,通过已知条件列出生成二氧化氮质量(x)的比例式为 。?
(3)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生成的质量比为 。?
16.(5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下:(其中表示氯原子,表示钠原子,表示氧原子)
试回答:
(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2)ClO2叫做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从上图中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填序号)。?
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17.(8分)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 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
问题: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剩余固体质量/g 2.55 2.25 2.10 2.04 2.04
(1)加热到 min,氯酸钾已经完全分解。?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选择题:AABBA ADCDC
二、非选择题:
11、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提供热量;使水中白磷与空气隔绝;物质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C (填字母)。
12、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红磷的着火点和木材的着火点差不多,不会出现火柴头很快燃烧但火柴梗加热了很长时间仍然不能燃烧;2KClO32KCl+3O2↑;S+O2SO2。
13、混合物;2CH4+3O22CO+4H2O;A;通风并严禁烟火。
14、CO2;>;大;是;2HgO2Hg+O2↑。
15、NO;O2;NO;NO2;2NO+O22NO2;化合反应;=;8∶23。?
16、甲;二氧化氯;+4;Cl2+2NaClO22ClO2+2NaCl;①③。
17、(1)2.5
(2)0.96
(3)解: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0.96 g
= x=2.45 g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 g。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