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32+23张PPT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32+23张PPT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08 10:16:56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
乳化现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溶液
新课导入
海水、河水、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呢?
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呢?
进行新课
一、溶解的过程
在一只盛有约5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触摸烧杯,感受温度变化。
活动天地
3-1
思考:
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2.想一想,这杯食盐溶液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一样咸?
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1.什么是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
组成
≥1种
=1种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溶液有哪些特征?
均一性: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处完全一样(指密度、浓度、性质等)。
稳定性:溶液形成以后,条件不变,溶质、溶剂长期不分离。
均一性
稳定性
思考:溶液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Na+和Cl-
扩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之中。
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从宏观组成的角度看: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而从微观构成的角度看溶液又由什么构成呢?
思考:
悬浊液: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泥土
振荡


特征:不稳定、不均一、混合物、静置有沉淀
如:血液、泥水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振荡


乳浊液的特征:不稳定、不均一、混合物、静置分层
如:油水混合物、石油原油、油漆、牛奶等
溶液与乳浊液、悬浊液的比较
溶液
乳浊液
悬浊液
溶解的物质
能溶于溶剂的气体、液体、固体
不溶于溶剂的液体
不溶于溶剂的固体
3.溶液的名称:
溶质名称+溶剂名称+溶液
如蔗糖的水溶液(简称:蔗糖溶液)
注:溶剂为水时,可以简称为某溶液。
4.溶液的颜色:
并不都是无色的。
注意:
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2.溶液清澈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
3.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
4.溶液不一定是液体,有气态的气溶胶,如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等;固态的固溶胶如有珍珠(液、固)、泡沫塑料(气、固)、合金(固、固)和有色玻璃(固、固)烟水晶等。
讨论:怎样确定溶液中谁是溶质?谁是溶剂?
溶液
溶剂
溶质
在有水的溶液中
在没有水的溶液中
气体-液体混合
固体-液体混合
液体-液体混合

其他物质
液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量多的液体
量少的液体
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然而,很多物质在溶于水时,会使溶液产生比较明显的温度变化,这是因为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实验探究
3-1
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实验用品:
小烧杯2只、温度计、玻璃棒;氢氧化钠、硝酸铵。
提出问题:
物质溶解过程中是否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呢?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1.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约50
mL蒸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T1)。
T1=________℃
2.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氢氧化钠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2)。
T2=________℃
3.向另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硝酸铵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3)。
T3=________℃
实验结论:
在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温度升高,
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温度降低,
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温度基本不变。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硝酸铵)
(食盐、蔗糖)
溶解过程中的两种变化
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降低。
溶液的应用
无土栽培
喷施农药
医疗广泛使用
二、乳化现象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油类物质与水形成的混合物久置后会分层,这类混合物不具备均一性和稳定性,不属于溶液。
用什么办法可以将油和水混合得更加均匀,且放置更长的时间也不会分层呢?
活动天地
3-2
观察乳化现象
1.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向试管中加入两滴食用油,用力振荡,观察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现象。
2.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3体积的汽油,
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3.在步骤1中的试管里加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像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多识一点
洗发液是怎样去污的?
洗发液中含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的一端亲近油分子,另一端亲近水分子。在这种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作用下,油污被慢慢地“拉”入水中,经多次揉搓、冲洗,头发上的油污就被逐渐去除了。
随堂练习
1.可以作为溶质的(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
2.把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有(

A.泥沙
B.石油
C.汽油
D.蔗糖
D
D
3.溶液是一种(

A.化合物
B.混合物
C.纯净物
D.无色透明液体
4.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5.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

A.两种物质组成的
B.无色透明的液体
C.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
B
D
D
6.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课堂小结
谈谈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共23张PPT)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新课导入
当你喝汤的时候,你觉得汤太淡了,怎么办?如果还是淡了呢?
思考:一锅汤里面能不能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进行新课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活动天地
3-3
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1.在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硝酸钾全部溶解了。
2.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硝酸钾有一部分未溶解。
思考:通过上述操作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量溶解。
烧杯底部有少许固体未溶解
5gKNO3加入20mL水中
完全溶解
再加入5gKNO3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底部的KNO3固体又继续溶解了
再加入20mL水
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条件下这种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
概念:
注意: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溶剂质量和溶质。
判断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的方法(温度不变)
(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________,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________,那么该溶液是不饱和的;
不再减少
减少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溶质__________,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溶质__________,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不再溶解
继续溶解
(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实验探究
3-2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实验用品:
大烧杯、小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硝酸钾、蒸馏水。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在盛有1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2.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止后,取少量上层清夜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将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
硝酸钾仍有部分未溶解
(1)硝酸钾不再溶解
(2)加热后全部溶解
(3)冷却后析出固体
3.将步骤1的小烧杯中再加入10mL水充分搅拌
实验结论:
硝酸钾全部溶解
升高温度、增加溶剂可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
上述实验证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就能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
(1)“升温”和“降温”两种方法适合大多数固态溶质的溶液,对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来说恰好相反。
注意:
(2)结晶:溶解在溶液里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冷却后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固体溶质
溶液里的溶质
溶解
结晶
讨论: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可能是稀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可能是浓溶液;
3.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4.饱和溶液所含溶质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随堂练习
1.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简便的方法是(

A蒸发水
B.加食盐
C.给溶液降温
D.给溶液升温
B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接近饱和溶液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达不到目的的是(

A.降低溶液温度
B.加入溶质硝酸钾
C.升高溶液的温度
D.蒸发溶液中的溶剂
C
3.20℃时,在100克水中加入0.165克的氢氧化钙,充分溶解所得的溶液是___________(浓溶液或稀溶液),是____________(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稀溶液
碳酸钙
氢氧化钙
硝酸银
食盐
0.0013克
0.165克
222克
36克
4.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形管中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
D
5.小琪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A.食盐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
B
课堂小结
谈谈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