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3章 第1节 波的形成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3章 第1节 波的形成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08 14:4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波的形成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1.认识波是振动的传播。
2.知道波在传播过程中同时传播能量和信息。
3.能区分横波和纵波,知道什么是波峰和波谷、密部与疏部。
4.知道机械波的定义及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1.能区别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2.会判断质点的振动方向。
知识点一 波的形成
[观图助学]
1.波:______的传播称为波动,简称波。
2.波的形成和传播
当手握绳端上下振动时,绳端______相邻的质点,使它也上下振动。这个质点又______更远一些的质点……绳子上的质点都跟着______起来,只是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迟一些开始振动,绳端这种上下振动的状态就沿绳子传出去了。
振动
带动
带动
振动
[思考判断]
(1)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同时运动,同时停止运动。( )
(2)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的运动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 )
(3)波的形成过程中,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的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 )
×
×

1.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作横波。在横波中,______________叫作波峰,______________叫作波谷。
2.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作____波。在____波中,______________的位置叫作密部,______________的位置叫作疏部。
3.横波和纵波是按照__________方向和________方向的关系来区别的。
4.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产生的声波是____波。声波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
知识点二 横波和纵波
凸起的最高处
凹下的最低处


质点分布最密
质点分布最疏
质点振动
波传播

知识点三 机械波
1.形成:机械振动在______中传播,形成了机械波。
2.产生条件:①______;②传播振动的______。
3.特点
①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它传播的只有______这种运动形式。
②介质中本来静止的质点,随着波的传来而发生振动,这表示它获得了能量,可见波是传递______的一种方式。
③我们能用语言进行交流,说明波可以传播______。
介质
波源
介质
振动
能量
信息
[思考判断]
(1)形成机械波一定要有振源和介质。( )
(2)振源做简谐运动形成的波中,各质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 )
(3)横波向右传播时,处于波峰的质点也向右迁移。( )
(4)机械波向右传播时,右方的质点比左方的质点早一些振动。( )
(5)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也就是能量的传递过程。( )

×
×
×

如图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请结合图示思考下列问题。
(1)绳上的质点,哪些位置先振动,哪些位置后振动?
(2)质点间的振动是如何发生的?
[观察探究]
核心要点
波的形成和传播
(3)从振源开始,各个质点做什么振动?
(4)绳波在传播时,绳子上的各点是否随波发生迁移?
(5)手停止振动,波会不会立即停止传播?
提示 (1)前面的质点先振动,后面的质点后振动。
(2)绳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
(3)若振源开始做简谐运动,则各质点均做简谐运动。
(4)没有,绳上各点只在竖直方向上振动。
(5)不会,手停止振动后,已形成的波仍向右传播。
[探究归纳]
1.机械波的产生
(1)动力学观点:介质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介质中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将波源的振动形式向外传播。
(2)能量观点:介质中前后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而相互做功,从而将波源能量向外传播。
机械波的产生过程如图所示:
2.波的传播
波的传播有以下特点
(1)振动由振源逐步向远处传播;
(2)各质点相继发生振动,后一质点将重复前一质点的振动;
(3)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均相同;
(4)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而不随波迁移。
[试题案例]
思路引导 解答此题要注意:
(1)波在传播过程中前一质点带动后一质点
(2)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相同
(3)各质点的振动频率都与波源的频率相同
答案 ACD
方法凝炼
波动过程中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规律
[针对训练1] 如图所示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1、2、3、4……为绳上的一系列等间距的质点,绳处于水平方向。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t=0时质点1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5开始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答案 C
核心要点
横波和纵波
如图所示。
[观察探究]
(1)图甲是绳波,其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是什么关系?
(2)图乙是声波,其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是什么关系?
答案 (1)相互垂直。
(2)在同一条直线上。
[探究归纳]
1.横波与纵波的区别
  名称
项目  
横波
纵波
概念
在波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
在波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介质
不能在气体介质中传播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均能传播
特征
在波动中交替、间隔出现波峰和波谷
在波动中交替、间隔出现密部和疏部
2.横波和纵波的特点
(1)横波的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
(2)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3)横波有波峰和波谷,纵波有疏部和密部。
3.几种常见的机械波
(1)绳波是横波。
(2)声波是纵波。
(3)水波是比较复杂的机械波,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横波,但有时将水波理想化为横波。
(4)地震波中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试题案例]
[例2] (多选)下列关于横波与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一定是纵波
B.水波一定是横波
C.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
D.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气体中传播
解析 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空气中的声波一定是纵波,而液体、固体中的声波既可能是纵波,也可能是横波,故A项错误;水波是比较复杂的机械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故B项错误;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故发生地震时,地面既有上下振动,也有左右振动,C项正确;由横波与纵波的区别知D项正确。
答案 CD
方法凝炼
对横波和纵波的掌握除基本知识(如横波和纵波的形成机理、特点、分类依据)外,还要了解一些波的常识,如声波在空气中是纵波,而在液体、固体中的声波既可能是纵波,也可能是横波,地震波中既有横波,又有纵波,且二者传播速度不同,地壳中纵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的传播速度;水波既不是横波,也不是纵波,它是一种大家最为常见、熟悉、貌似横波的波。
[针对训练2] 某次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 km/s和9 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如图所示,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 s开始振动,则(  )
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
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
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
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
解析 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大,纵波先传到地面,由于震源在地震仪下方故P先振动。
答案 A
核心要点
机械波
机械波的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介质中各质点本身并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而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2)由于波的形成实际上是从波源开始依次带动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参与振动,所以各个质点都在做受迫振动,因此各个质点振动的周期(频率)与波源的周期(频率)相同。
(3)在不考虑能量损失时,各质点振动的振幅相同,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
[探究归纳]
[试题案例]
[例3] (多选)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滞后于前一质点
D.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解析 波源的振动使其周围质点依次振动,之所以能依次振动下去,就是依靠了相邻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沿波的传播方向,后一质点的振动必滞后于前一质点的振动;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答案 ABC
[针对训练3] (多选)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
B.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落后一步
C.参与振动的质点都有相同的频率
D.机械波是介质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
解析 机械波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振源和介质,若物体做机械振动,而其周围没有传播这种振动的介质,远处介质的质点不可能振动起来形成机械波,故选项A错误;任何一个振动的质点都是一个波源,带动它周围的质点振动,将振动传播开来,所以后一质点总是落后于前一质点,但振动频率相同,故选项B、C正确;形成机械波的各振动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并没有随波迁移,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的能量是通过各质点的传递从波源获得的,故选项D错误。
答案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