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3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速度的概念,在之前的课中学生已经会判断物体是否发生运动,也了解了物体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但对于判断某种物体的运动快慢还需学习。为此本课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认识速度,通过了解运动员赛跑的评判标准来初步认识速度的概念;第二通过不同的方法测一测自己走路的速度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第三通过科普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还有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学习目标
懂得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通过和同伴互测走路的速度,进一步体会速度的概念。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懂得同一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冲击力也越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控制好速度,注意安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懂得生活中的安全。
难点:体会同一种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冲击力越大,明白不能从楼梯上快速跑下来,不能高空抛物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展示图片 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速度
1、出示一张运动员赛跑的图片,提问:体会运动员们奋力拼搏的情景,想一想在赛跑的时候,为什么要设置起点和终点呢?
2、引导:同一场比赛,我们要想比较运动员的速度可以设置起点和终点,不是同一场比赛的运动员,怎么比较它们的快慢呢?
(看他们跑完相同的路程,用了多少时间。谁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就快,谁用的时间长,谁的速度就慢。)
3、谈话:那么什么是速度呢,课件展示速度概念让学生阅读。(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讲解:这里的单位时间,一般是指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
【意图解析】通过分析运动员赛跑为什么要设置起点终点来提起学生对比较运动快慢的研究的兴趣。
(二)测一测自己走路的速度
1、谈话:了解了速度这个概念,下面我们来测一测我们自己走路的速度,看看我们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是多远。
2、活动要求:两人一组,一个人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测量所用的时间;另一个人用正常的步伐走5秒钟,测量所走的路程。比较一下,你和同伴走路的速度一样大吗?
速度测试记录表
同学
路程
时间
速度
学生A
5米
( )秒
( )米/秒
学生B
( )米
5秒
( )米/秒
全班交流讨论
【意图解析】通过学生自己去测试固定时间走的距离和固定距离所需的时间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三)认识常见物体的速度
1、谈话:在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都有自己的速度,有的物体运动的快,速度就大,有的物体运动的慢,速度就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初步了解民航飞机、动车、自行车、台风、沙尘暴、海豚等物体的运动速度。
2、小结: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快有慢,有大有小,同一种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大,运动速度越小,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小。
3、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不能从楼梯上快速的跑下来?为什么不能高空抛物?
(四)认识高速运动的物体
1、谈话: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非常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亿米/秒
2、谈话:而有一些物体看上去似乎一动不动,其实他一直在运动,比如说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天上的白云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判断出他们是在运动呢?
3、谈话:可以根据长出指甲部分的长短看出生长运动;可以以树木或是房屋作为参照物观察月亮是否在运动。
这种方法可以判断月亮、白云、星星等物体是运动的,不过运用这种方法要有耐心,因为月亮、白云、星星等物体离我们比较远,看起来运动的非常慢,所以就算用这种方法我们也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判断出他们是在运动的。
4、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来描述,同时我们了解了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懂得同一种物体,运动速度越大,产生的冲击力也越大,因此我们上下楼梯时一定要慢步行走,也不能高空抛物,时刻注意安全问题。
六、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