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8 20:5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教学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 1. 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 ?2. 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你知道吗?刚创办的北京大学,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且当时的北大,还被人们说是个腐败的大粪,是个臭虫窝、大染缸。
是谁改变了这一切?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声名卓誉。那么不能不提到对它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位人物——蔡元培。他曾经任北京大学校长十余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他就任北京大学时的一篇演讲。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大变化的一隅。
【板书】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二、背景知识
1.作者介绍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先号民友,后改孑民。他是一个清末的进士,他又是一个真诚的民主主义者。他旧学深沉,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却又有着明确的开放思想。1912年他曾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担任过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幻灯片】
(创作背景)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一)补充注音、释义
[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
[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
[长足]形容进展迅速。
[长(zhǎng)斯校]当此校校长。
[提携(xié)]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具,陈述。
[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乖,错误。
[敷衍]这儿指学习不认真。
[砥砺(lì)]磨练。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cuō)]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店肆(sì)]店铺。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
[潜修]深入钻研。
[裨(bì)]有益。 [商榷(què)]商讨。【幻灯片】
(二) 理清思路
1.作为一篇演讲稿,文章思路很清晰。先交代昔日交往,以示作者一贯关注北大、关注教育。接下来,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向北大学子提出三项事关改良社会、改造教育、改善校风的大事。最后又就北大学子近期该做的紧迫事情提出两项。而在演讲中灌注了满腔的热情。
2.结构特点与演讲辞关系。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所以要求思路非常清晰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从而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影响。【幻灯片】
(三)感知文本内容
课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开头简单交代自己往昔与北大的交往,显示自己在感情方面与北大的联系。
之后,即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
(1)、要求青年学子端正对大学性质的认识,抱定认真求学的正大宗旨,为做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而来,而不是为做官、发财而来。
(2)、要求青年学子在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社会背景中,认真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
(3)、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为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做出榜样。【幻灯片】
在演讲的最后,作者告诫青年学子近期做好为了做学问和改良校风必须做好的两件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四、合作探究、领悟内涵
1.研读文本,课文提出具体的哪三点要求?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幻灯片】
【提问】为什么要开门见山地提出这三个要求?每一点具有怎样的针对性?
【明确】——第一点,针对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功利至上、道德沦丧;北京大学也深受污染,存在着很多弊端,很多学生无心向学,学风腐败。所以必须革除弊端,改良风气,使北京大学能更好地发展,也使社会能更好地发展。
“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 这样的学生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幻灯片】
小结:求学宗旨不正大不仅害了学生本人,也害了社会;同时使北大学风变得腐败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
【提问】那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学生知道求学宗旨是否正大?
【明确】——首先要知道大学的性质。 大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
所以作者希望大学能成为不被流俗污染的真正的学门净地,把它作为第一个希望和要求提出,足见其重视程度。【幻灯片】
【提问】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可见大学生也深受污染。而风俗之好坏,又关系到国家之兴替。所以北大学生必须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幻灯片】
【提问】为什么认为大学生要负起“力矫颓俗”的责任?
【明确】——因为大学生在社会上地位很高,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肩此重任,责无旁贷。
【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有没有好的方法?
【明确】——最好的方法是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这样才能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
【提问】第三个要求“敬爱师友”,今天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尊敬老师,能使求学更为便利。学生友爱,能相互切磋,促进学习;有时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别人可以指出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互提点,才能共同进步。 蔡元培要求学生“敬爱师友”,不仅是为了改善校风,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幻灯片】
最后作者提出了两点计划
改良讲义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购置图书是直接为学生服务。
2.了解本文巨大的现实意义
课文作为就职演说,阐释了自己的治校纲领,并对青年学子提出要求。这两方面的意思融合在一起,而侧重后者。
作者作为新任校长,针对当时社会和教育存在的弊端,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正是治疗当时教育和北大的沉疴之良方,每一点都事关中国教育和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作者治校的大计方针融合在这三点要求之中,为改造教育和北大,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作者讲述的问题,正是当时北大青年学子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演说的内容和情感上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引起了听众的兴趣,这就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教育效果。 【幻灯片】
3.探讨本文的写作特点
(1)感人肺腑的情思
在演讲的全过程,作者讲述任何问题时,都倾注了无比的热情。
他五年前任职教育部时就对北大做出贡献,早已情系北大;走马上任之初,即针对时弊,殷殷教导青年学子改变观念、学风,热切关注;每提一点要求,都真诚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对事理的理解和对青年学子的诚挚期待;对青年学子近期应做事两项事,也同样是带着满腔热情来进行解释和开导。
这篇演讲的巨大说服力,除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因素之外,感人肺腑的情感因素也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幻灯片】
(2)古朴典雅的语言
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作,带有古朴典雅的特点。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而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
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独出心裁,别具一格。他的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语汇和句式,但造语浅显,带着许多口语成份,这就比古文容易接受理解。
因此,这篇演讲稿,演讲起来,能够让听众听得懂,好理解。
因此,这篇演讲稿读起来,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处。【幻灯片】
五、布置作业
1.课外收集一些有关蔡元培和北京大学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他对北大的贡献。
2. 假如你即将担任北大校长,你在就职演说上会说些什么内容,不妨试着写一写。【幻灯片】
六、补充资料
关于演讲词
演讲词俗称演说词、讲话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沟通心灵,争取同盟的有力桥梁;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鼓舞听众的情绪,争取听众的心理共鸣。
演讲词一般有叙事、说理、抒情三种类型
1、叙事演讲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和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2、说理型演讲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应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而充足的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3、抒情型演讲词: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的爱恨、悲喜等强烈的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
演讲词的特点
1.针对性
撰写演讲词,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同时,演讲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是庄严的会议或重大集会,是同志间的座谈和讨论问题;是欢迎国宾,还是一般的友人聚会。不同的场合,演讲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讲法。
2.鲜明性
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好的演讲总是以其精密的思想启发听众,以鲜明的观点影响听众,给听众以鼓舞和教育。
3.条理性
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
4.通俗性
演讲的语言,总是说来应该通俗易懂,明白畅晓。要做到这一步,关键是句子不要太长,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
5.适当的感彩
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既晓之以理,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即动之以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也就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演讲词的写作格式
演讲词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时间以及所讲的问题自由灵活地安排结构方式。尽管如此,从众多的演讲词中仍可看出,其写作格式主要有标题和正文两部分。
1.标题
标题的形式有三种:一是报刊编辑者在登报时加上去的,不是作者自己拟定的;一种是由作者拟定正题,发表时编辑者再加上副题的;一种是作者拟定正题,题下注明作者姓名的。
2.正文
正文的结构,一般开头先是针对会者的称呼,接着开始讲话,要造成一种气氛,引起听众注意,控制会场的情绪。主体部分全面展开论述,突出讲话中心,把全部所要表达的内容逐层交待清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明态度。
演讲词的写作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要弄清演讲的目的,中心必须突出,就是为什么而讲,这是演讲词写作的前提;
第二、要弄清听众,就是要弄清对什么人讲,这样才能根据听众的特点有的放矢,也才可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第三、内容要新鲜,材料要充实,这样才能有吸引力,听众才会觉得有收获;
第四、结构层次分明,脉络要清晰,条理要层层展开,要有一以贯之的线索,这样才能有较强的逻辑性,也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五、语言要生动,口语化,多用短句,流畅而有节奏,这样才适宜于演讲的氛围。
因为演讲,是一听而过的,时间有限,所以一篇演讲辞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并且要求中心突出。另外演讲主要是通过语音表达,这就要求演讲辞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这样听众才容易听懂演讲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演讲才能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