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共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共25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8 20:5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您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纯朴。
您认为男人最好的品德?刚强。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您的特点?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不屈服。
马克思墓
教学目标 :
1.把握全文,理清结构,把握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
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和理解结构复杂、含义深刻的句子。
弗·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个人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领导和顾问。他一生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的文章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写的。
卡尔·马克思,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一提到他,崇敬爱戴的感情就会油然而生,我们会想到他宣判旧世界死刑的《共产党宣言》,会想到他对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尝试的巴黎公社的指导和热情赞扬,会想到他首创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他的光辉名字是和科学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在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在学习与战斗中度过了65个春秋。1844年在法国认识了恩格斯。1883年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心脏停止了跳动,一盏多么明亮的智慧之灯熄灭了。人们的悲痛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亲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参加人数不多,但他们身后却站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刻,与他一生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一篇极其重要的讲话。恩格斯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身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
中国教育出版网 www.zzstep.com
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属于议论文范畴。)其结构一般为:
开头: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
中间: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影响,并简要作出评价。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要求。
文体知识
悼词内容一般包括:哀、功、德。
初步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 开头悼念 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逝世当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7)主体评价 对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作简要评价。
第三部分(8) 结尾悼念 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
马克思逝世
两个“对于”
(总纲)
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理论贡献(思想家)
第一个发现
第二个发现
每一个领域
(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
二、实践贡献(革命家)
两个“参加”(总)
编报著书(宣传)
创工人协会(组织)
三、深远影响
敌人
战友
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划分段落层次的依据是什么呢?
①抓住关键段:如第二段(总评)
②抓住关键句:如过渡句”不仅如此”、”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正因为这样”……
③抓住关键词:”发明了”、”还发现了”、”独到的发现”、“小册子”、“工作”、“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总之,在筛选信息的时候要尽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
历史规律(去伪存真)
剩余价值(豁然开朗)
其他发现
办报宣传
创立协会(自豪)
品味语言,体会哀情
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之情的?
1.两点三刻:对时间交代的具体,可见作者对这个时刻的永志不忘,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情。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品味语言,体会哀情
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之情的?
2.最伟大的思想家: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自然哀伤。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品味语言,体会哀情
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之情的?
3.停止思想:不说去世,是不忍。亲人去世,谁忍心说去世呢?可见悲痛之深。讳饰的修辞。也切合马克思的身份,暗含了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
品味语言,体会哀情
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之情的?
4.还不到两分钟:“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
品味语言,体会哀情
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之情的?
5.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作者由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1.第8段歌颂了伟人哪些品格?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呢?
原文: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和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活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对比。和下文千百万革命战友的尊敬、爱戴和悼念,和下文马克思的毫不在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马克思的伟大和无畏。
原文: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比喻、对比。充分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由此可以领略伟人在政治迫害的疾风骤雨中巍然屹立的伟岸与无畏。
——对比。有许多敌人和无一个私敌形成鲜明对比。私敌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没有私敌,说明没有私念。体现出马克思的大公无私。
原文: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可能、未必,语气委婉,表意坚定。
2.“将永垂不朽”中的“将”字,多余吗?
——不。当时,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还只是星星之火。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理论思想,他开启了一个时代;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 ;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 ;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 ;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 。
仿句练习:根据学案上给出的句子,仿造例句(划线部分)予以表述。
的革命实践,他的斗争卓有成效
的意志精神,他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的人格魅力,他一生里几无一个私敌
的幸福观,他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