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版)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专版)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0 11:0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一辈子又一辈的言传,一家又一家的立德立言。汇聚成家族历史,雕____(琢?啄)出家族的风骨和神貌,“家风”一词,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情感。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既影响了一个人的境界格局,也关系这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自古有“家国天下”的文化自觉,家是中国人的人生起点,是信心的源泉和精神的依托,家谱,家训,家书,家规,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家的产物,都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随着社会形态,价值体系、科学技术的演进,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在不断进行着时代性的变化,____(焕?涣)发出新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风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1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
A.Zǎi
B.zài
2请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写在横线上。(2分)
①雕
(琢?啄)②
(焕?涣)发
3.解释成语“举足轻重“在文中的意思。(2分)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词性。(2分)
(1)“家风”一词,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情感.
这个句子中“家风”是

)词
(2)既影响了一个人的境界格局,也关系这国家的前途命运。
这个句子中“影响”是(
)词
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2).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3)《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


(5).《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

阅读(45分)
诗词赏析
夜上受降城闻苗
????
李益
????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图:烽火台下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B.前两句描写的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明亮和干净,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当时自然环境的美好。
C.诗中的“回乐烽”是一处烽火台的名字,“芦管”是一种吹奏乐器,“征人”指的是戍边将士。
D.本诗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
7.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愤③不启,不悱④不发,举一隅⑤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女:通“汝”,你,你们。③愤:苦思冥想,仍领会不了的样子。④悱: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⑤隅:角落。
8.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人不堪其忧

)(2)不舍昼夜


(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4)是以谓之“文”也


9.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与







(2)举







10.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甲】【乙】两段文字中,那些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2.【乙】文中,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课外现代文阅读
泥土,最美的平凡珍宝
徐立新
①泥土是乡间最常见的,处处都是。由于普通至极,所以无人在意,可父亲却视它为珍宝。
②春天,在下籽播秧的前幾日,父亲便会去塘里取泥土,塘泥在混有家禽粪便的水底沤了很久,又软又烂,肥力又大,是最好的自然肥料。放干水后,父亲将它一锹锹地铲捞起来,然后撒到秧田里,做成
“秧床”,稻籽躺进去便可孕育秧苗了。
③那些沉浸了许久的塘泥,又黑又脏,还很臭,让人避之不及,可父亲却愿满心欢喜地与它们“亲密接触”。天晴时,他还会脱了胶鞋,赤脚踩到上面,表情舒坦地说:“多肥的塘泥,今年的苗定能长得壮!”
④果然,壮实的秧苗很快便争先恐后地从肥沃的秧床里冒了出来,在和煦的春风中愉快地“摇头摆腰”。父亲得意地注视着它们。他知道,塘泥是不会辜负他的辛苦付出的,它会送来一个丰收之年,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多出来的还能卖钱,补贴家用。
⑤除了种稻外,父亲还要种其他作物。小麦、马铃薯、山芋……都要分时节地种在地里,种的多了,地里的养分便会不够,必须得施肥。父亲不肯施入磷肥等化学合成肥料,说那样会污染土壤,种出来的东西也不健康,更不好吃,他要施自己制作出来的
“土肥泥”。先将一块块草皮铲起来,翻晒至干,然后混入枯枝、松针、干牛粪、稻壳和许多黑泥,堆成沟条状,好留出一些能让空气进入其中的缝隙.接着点燃,让枯枝等在黑泥中闷烧一周左右,闷烧出来的便是乌溜溜的环保有机土肥泥。
⑥那些土肥泥,同样也不会辜负父亲,它会让父亲收获一筐又一筐的农产品,父亲一次次地将它们拿去卖掉,凑足了我十多年的上学费用。后来,他还隔三差五地将它们带给城里的我,让我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⑦父亲不愿来城里住,劝说多次都无果,我怕他年岁越来越大,整日在田地里忙碌,容易意外摔倒。可他却说,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哪里的泥土,我不熟悉?哪里凹,哪里凸,我比谁都清楚,怎么可能被它绊倒呢!被劝急了,他才说出实情:“城里有泥土种田耕地吗?到处都是水泥地,我心慌!”
⑧我在镇上给他买了一套房子,可他不愿意去住,依然住在几十年前的老砖瓦房里。
⑨我记得很清楚,那老房子的墙砖,都是父亲自己用泥土烧制出来的。他将从山上挖运回来的黄泥,掺水搅拌后,反复踩揉,直至它非常有劲道,接着将它送进砖模子里,一块块脱出来后码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再送进窑洞里烧制,最后出来的便是一块块红彤彤,结结实实的墙砖。此外,父亲还用黄泥制胚,烧制过家用的陶罐、碗碟。虽然做这些极其费时费力,可父亲却丝毫不在意。
⑩父亲说,每一块替他遮风挡雨的墙砖,每一个盛饭储水的碗罐都是他的老伙伴,虽然很土,却能让他无比的心安。
?亲还告诫我,别瞧不起泥土,在这个世上,只有垂死的人,没有垂死的泥土。再贫瘠,再不肥的泥土,只要对它费点气力,都会让它变得有用起来。“有人说烂泥扶不上墙,那是他根本不了解它,将其用错了地方,烂泥的作用可大着呢!”
他说,“我一辈子也离不开泥土。”
?泥土给了乡村生命,更给了农人们无限的希望和信心。我觉得它像极了父亲,像极了如父亲一般的故乡农人。他们如泥土一般,质朴、其貌不扬、平凡无奇,一生都在默默地、不计报酬地将体内满含肥力的“养分”,供给儿女和社会。他们和泥土一样,是故乡永恒的胎记,是世间最美的平凡珍宝,令人终生仰视!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8年3期)
13.年迈的父亲为什么不到城里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选文第4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果然,壮实的秧苗很快便争先恐后地从肥沃的秧床里冒了出来,在和煦的春风中愉快地“摇头摆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有人说烂泥换不上墙,那是他根本不了解它,将其用错了地方,烂泥的作用可大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选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现代文阅读
(二)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用一支短棒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便罩住了。……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8、上文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作用。
19、文段详写了冬天在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20、文段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什么写法?
21、文中写'我'和闰土的父亲同样的捕鸟方法,收获却不同,仔细品味词句,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在三十年后还记得“得失的缘由”?
名著阅读
阅读《朝花夕拾》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22.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
,这些情境出现在《朝花夕拾》中的
(篇目)里。
23.《父亲的病》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实践(10分)
24.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校将举办以“伟大的祖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此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活动。
(1)【活动内容我设计】请你为本次主题设计一个具体活动过程。


(2)【背景歌曲我推荐】为了渲染氛围,需要选择一首歌曲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音乐,请写出你的推荐曲目并说明理由。
我推荐《
》,理由是
(3)【点赞祖国我来写】70年日新月异的发展,人民看在眼里;7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人民铭记于心……请用自己的肺腑之言为伟大祖国点赞。(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作文(50分)
25.你有自己的偶像吗?是曹操、关羽、李白那样的古代人物,还是毛泽东、鲁迅、钱学森这样的现代名人?是现实生活中的歌星、影星、球星,还是文学影视形象孙悟空、哈利·波特、蜘蛛侠?试围绕“我的偶像”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100
100
100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
B.Zài
本题考查字音。根据词语搭配或者语境来判断词语的读音。“承载”意思是: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载,装载。“载”应读作“zài”。故选:B。
2①雕琢?②?涣发
【解析】
2本题考查字形。根据词语搭配或者语境来判断词语的写法。
琢:①雕刻玉器;②思索,考虑。啄:①鸟类用嘴取食物;
②书法用语。指汉字笔画的短撇。雕琢:对某事物修改使其更为完善。
焕:①光明,光亮;②姓。涣:流散,离散。焕发:光彩四射。
3【解析】
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举足轻重:原指处于两强间的有实力的人,只要稍微倾向一方,就能打破均势。后用来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根据“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知,“举足轻重”用的是本义。
4【解析】
本题考查词性,根据句子环境,应该分别是名词、动词
5.(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岐王宅里寻常见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5)一夜征人尽望乡。??
阅读(45分)
诗词赏析
【答案】6.B
7.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解析】6.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征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寂。所以并不是自然环境的美好,这一表述有问题。
7.诗中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强烈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文言文阅读
8.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1)人不堪其忧


(2)不舍昼夜


(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4)是以谓之“文”也


【答案】(1)能忍受
(2)舍弃
(3)为什么
(4)“文”是一种谥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词语释义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为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解答本题注意“文”是一种谥号。
9.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与







(2)举







【答案】(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朗读节奏可以依据自然额朗读停顿进行划分,注意每句划一处。①句的划分为: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②句的朗读节奏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0.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1)知道这种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翻译。①句翻译要注意“知”“好”“乐”“之”等词语的含义。②句翻译要注意:第一二个“知”均为“知道”,第三个“知”通“智”,智慧。
11.【甲】【乙】两段文字中,那些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答案】【甲】文中,第一、二、四、五则?都有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乙】文中,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孔子认为学习要注意及时复习,学思结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中,“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是论述学习方法的。【乙】文中,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孔子认为学习要注意及时复习,学思结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
12.【乙】文中,孔子从哪两个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子贡对孔文子为什么能得到“文”的谥号很疑惑,孔子说明了两点理由: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这样解释的目的是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课外现代文阅读
【答案】13.因为父亲热爱农村的土地,对土地充满无限的依恋。
14.
作者对泥土的讴歌,实则是赞了父亲,赞颂了像泥土一般质朴、其貌不扬、平凡无奇,一生都在默默地不计报酬地抚养孩子的故乡农人。
15.
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秧苗有了塘泥的呵护茁壮成长的情态。表现了父亲的喜悦和自豪。
16.
父亲用黑、脏、臭的塘泥做成自然肥料,还自制“土肥泥”、烧制墙砖、碗、罐,这些都是毫不起眼的烂泥。父?亲用朴实的话语告诉“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备受鼓舞和感动。
17.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赞美泥土来赞美质朴平凡、默默奉献的故乡农人。
【解析】13.此题考查理解把握选文内容的能力。结合选文第⑦~⑩段可以概括作答。
14.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做这类题目除了不断地读文章,努力地寻找文章中一些议论性的句子和抒情性的句子。“我觉得它像极了父亲,像极了如父亲一般的故乡农人。他们如泥土一般,质朴、其貌不扬、平凡无奇,一生都在默默地、不计报酬地将体内满含肥力的“养分”,供给儿女和社会。他们和泥土一样,是故乡永恒的胎记,是世间最美的平凡珍宝,令人终生仰视!”
15.一定要注意文章中的一些词,并且掌握固定的答题格式。手法+具体内容+情感。
16.
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语句含义的能力。结合选文理解“烂泥”的含义。“烂泥”虽被人瞧不起,却自有作用。人也一样,都有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这是父亲对“我”的鼓励。
17.手法一定要判断准,作者表面上写泥土,其实处处都在写人,所以是托物言志的手法。另外,要指出这些泥土具体写出了什么。
课内现代文阅读
参考答案:【答案】
18、支撒系牵拉
19、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冬天的百草园依然乐趣无穷。
20、以百草园的无味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21、捕鸟之事一直是'我'的记忆中的乐事,闰土父亲说'我'太'性急'而少得的话给'我'启迪:遇事要沉着镇定,所以难以忘怀(言之成理即可)。
名著阅读
【答案】22
迎神赛会
《五猖会》
23.
《父父亲的病》中,衍太太让“我”在父亲临终际大声呼唤父亲,表现出她的迷信与愚昧。《琐记》中,衍太太怂恿“我们”在冬天吃冰、打旋子以及总怂恿“我”私拿母亲的钱并散播流言,表现出她的虚伪阴险(或:狡诈、心术不正)。
【解析】22.注意抓住“充满地方民族风情”,另外“盛事”也是一个线索。只要能够猜出是“迎神赛会”,那么《五猖会》也不远了。
23.一定要审清楚题,既要写出一件关于衍太太的事,另外,是从这个事情中看出来的衍太太的相关性格。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是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譬如,
她教唆鲁迅去偷母亲的钱,鲁迅说他母亲没有钱,“衍太太”又教唆他去偷家中的首饰变卖。她怂恿孩子们冬天里去吃水缸里结的冰,还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她还鼓励孩子们比赛“打旋子”,还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当她看到孩子的大人出来时,马上就会变换口吻说道,“你看,不是跌倒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们不要旋,不要旋…….”
综合实践(10分)
【答案】(1)示例:搞好以“伟大的祖国”为主题演讲比赛的宣传→制定好比赛细则,邀请评委,确定比赛时间地点→比赛、颁奖
(2)示例:我推荐《义勇军进行曲》,理由:激动人心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向上,团结一心,绝不屈服的精神。
(3)以讴歌祖国为中心,要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文从字顺即可。
【解析】(1)活动方案一般由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方式(或形式)和活动步骤四个部分组成,如“情系中华·祝福祖国”为主题的图片展,各班搜集图片,小组评选,颁奖。
(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推荐《黄河大合唱》,它以黄河为背景,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战斗决心,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体现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3)能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句通顺流畅即可。如,祖国的繁荣昌盛举世瞩目。香港、澳门回归,我们激动,我们流泪,因为祖国在我心中;“神五”、“神六”、“神七”飞天,我们燃烧,我们沸腾,因为祖国在我心中;成功举办奥运会,我们欢呼、我们雀跃,因为祖国在我心中!
作文(50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