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4 外国诗两首
课前预习
1.字形与字音练习。
昏(yūn) /栖( )息/消(shì) / 欢(rǎng) /微(yàng)
2.《蛔蛔与蛐蛐》的作者是 ,他是 国诗人,这首诗中描写了夏天的 的乐音和冬天 的歌曲,赞美了 。《夜》的作者是 ,他是 (国家名)诗人,这首小诗着力展示了夜的 ,传达出诗人对 的热爱之情和他的 的心境。
课内达标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当所有的岛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躲藏/隐蔽)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 (飞扬/飘荡/徘徊)。
(2)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 (消失/消亡/消逝),一旦唱得 (疲劳/疲倦/ 劳累)了,/便舒适地 (横躺/栖息/休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4.“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请体会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5.“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这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去掉“轻轻地”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6.下列是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蝈蝈与蛐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前八行为一层,写蝈蝈;后六行为一层,写蛐蛐。
B.济慈把蝈蝈和蛐蛐的呜叫说成是“大地的诗歌”,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C.《夜》的前八行为一层,侧重写视觉的感受;后八行为一层,侧重写听觉的感受。
D.《夜》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安适、宁静的心境。
7.从除A、B、C以外的其他23个大写英文字母中任选3个,发挥想像,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颗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一弯月牙儿,是缺陷。
扩展阅读(A)
(一)【甲】夜
[英国]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乙】夜
李小雨
鸟在棕榈叶下闪着眼睛,
梦中,不安地抖动肩膀,
于是,一个青椰子掉进海里,
静悄悄地,溅起
一片绿色的月光
十片绿色的月光
一百片绿色的月光,
在这样的夜晚,
使所有的心荡漾、荡漾……
隐隐地,轻雷在天边滚过,
讲述着热带的地方,
绿的家乡……
8.甲、乙两首诗分别是怎样写夜的静谧的 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9.我们经常用到“夜色”这个词,甲、乙两首诗分别是怎样写夜的色彩的 它们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10.甲、乙两首诗分别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举例说明。
11.你感受过夜色的宁静和美丽吗 请你也尝试着写几行小诗来表现夜的这一特点。
(二)又一个五月之夜
[俄国]费特
多美的夜色!温馨笼罩了一切!
午夜时分亲爱的家乡啊,谢谢!
挣脱冰封疆界,飞离风雪之国,
你的五月多么清新,多么纯洁!
多美的夜色!繁星中的每一颗,
重新又温暖柔和地注视着心灵,
空中,尾随着夜莺那婉转的歌,
到处传播着焦灼,洋溢着爱情。
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
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
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
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
啊,夜色,你无形的容颜柔和,
无论什么时节也不会使我厌倦!
情不自禁吟唱着最新谱就的歌,
我再一次信步来到了你的身边。
1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3.第一节中的“谢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4.第一节和第二节都以“多美的夜色”开头,二者的作用相同吗 谈谈你的理解。
15.“白桦期待着。那半透风的叶子/腼腆地招手,抚慰人们的目光/白桦颤动着。像新娘面临婚礼/既欣喜又羞于穿戴自己的盛装。”这一诗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结合内容,说说它有什么好处。
(三)【甲】天空
于 坚
天空永远流着
从这个世纪到那个世纪
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
在鹰和闪电的上面
在神的上面
天空日夜流着
没有岸
没有帆
也没有波浪
【乙】星星和萤火虫
晓 雪
远天的星星
有时只像萤火虫那样
但它毕竟仍然是星星
近处的萤火虫
有时会像星星那样
引人注目
但它终归只是萤火虫
16.读过《天空》之后,你能试着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对“天空”的感受吗
17.“诗者,思也。”你认为《天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考
18.《星星和萤火虫》采用对比手法,通过“远——近” “星星——萤火虫”的对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19.比较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四)呵,有一只鹰
曾 卓
呵,在蓝得透明的天空中
有一只鹰在飞翔
它飞得那么高呵
白云紧贴着它的翅膀
呵,俯望着闪光的彩色的大地
鹰在高空中自由地盘旋
它的健壮的翅膀能够飞得多远
就有着多么寥廓的蓝天
呵,鹰,蓝天的骑士
你也有你的歌么
更高更高地飞吧,鹰
生命的歌谣唱得更响,更响
呵,有一只鹰在高飞
怀着真正的鹰的心
它的翅膀有时牵引着狂风暴雨
有时驮负着阳光白云
20.诗中的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作者在构思立意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1.诗的第一、二节中,诗人以两幅画面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鹰的飞翔状态,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22.说说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1)它的健壮的翅膀能够飞得多远/就有着多么寥廓的蓝天。
(2)它的翅膀有时牵引着狂风暴雨。
23.作者借鹰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扩展阅读(B)
(一)夜
[俄罗斯]叶赛宁
疲倦的白昼垂向黑夜,
喧闹的波浪起始静息。
夕阳西下,而月亮
沉思地在苍空浮行。
岑寂的山谷在聆听
平静的小溪的潺呜。
幽黯的树林弯着身子,
在夜莺的歌声中微睡。
河水侧耳倾听呖呖莺啼,
亲热地同沙岸叨叨絮语。
而在河面上,轻轻地漾起
芦苇快乐的簌簌的声音。
(二)波斯抒情(选一)
[俄罗斯]叶赛宁
莎嘉奈啊,莎嘉奈,我的姑娘!
也许是因为我来自北方,
我想要谈谈那田野的宽广,
谈谈那月光下起伏的麦浪。
莎嘉奈啊,莎嘉奈,我的姑娘!
也许是因为我来自北方,
那里连月亮也百倍明亮。
设拉子这地方不管有多美啊,
美不过梁赞多沃野茫茫。
也许是因为我来自北方。
我想要谈谈那田野的宽广。
黑麦田哺育我卷发长长。
你可以随意把它绕在你指上——
我也绝不会感到痛伤。
我想要谈谈那田野的宽广。
谈谈那月光下起伏的麦浪。
瞧我的卷发——正像它一样。
欢谑吧,微笑吧,心爱的姑娘。
可是你千万别引起我回想——
回想那月光下起伏的麦浪。
莎嘉奈啊,莎嘉奈,我的姑娘!
还有个少女啊,远在北方。
那人儿和你如此相象,
她也许正凝神将我遥想……
莎嘉奈啊,莎嘉奈,我的姑娘!
课文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济慈(1795年~l821年)全名约翰·济慈,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英国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生平只有25岁,但其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华美,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最脍炙人口的名篇有《夜莺颂》《希腊古翁颂》《秋颂》等。
叶赛宁(1895~1925)前苏联诗人。出生于前苏联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他五岁开始阅读,八九岁就能写诗,是位杰出的抒情诗人。叶赛宁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他觉得大自然是圣洁美丽的,他的诗篇充满对自然的赞美。他渴望世界与心灵的和谐,因此他想看见人是漂亮、强壮、善良而温柔的,仿佛像繁花满枝的苹果树,像飞翔的彗星,像热情的太阳,像“明艳绝伦的花朵”。叶赛宁对俄罗斯的感情特别真挚深厚,他把俄罗斯称作“蓝色的罗斯”,说那里是比天堂更可爱的地方。叶赛宁全部创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抒情小说,其主人公就是诗人本人。
2.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感情丰富,多情善感)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l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3.田园诗
田园诗是古希腊的忒俄克里托斯(前3107~2457)首创的。他传下的诗有29首,这些诗描写西西里美好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清新可爱。古希腊的田园诗对后世欧洲带有贵族倾向的诗歌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致仕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参考答案:
4 外国诗两首
1.晕;qī;逝;嚷;漾
2.济慈;英;蝈蝈;蛐蛐;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叶赛宁;俄罗斯;静谧、美丽;大自然;安适、宁静。
3.(1)隐藏;飘荡;(2)消逝;疲劳;栖息
4.“弹起”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蛐蛐的生命力,使得诗歌富有动感。5.这是以动衬静的写法。“轻轻地”一词去掉不好。因为“夜来临,四下一片静”,静得连溪水也不好意思大声流淌,只能“轻轻地”,突出了夜的静谧,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6.B
7.示例: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O是一轮太阳,是朝气;S是一条曲线,是优美。
8.甲诗:第一节通过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描写自然万物归于沉寂,用来表现夜的静谧;第二节以只听见溪水的轻轻歌唱来写夜的宁静。乙诗:以鸟儿的“闪着”“抖动”的动态描写来反衬出一片静谧的氛围。相同之处:在写作手法上都用了以动衬静盼方法。
9.甲诗:反复写月色的银辉,写月光下“一切披上银装”来写夜色的美丽。乙诗:诗人以绿写夜,给夜以青绿的色彩基调,给读者绿的联想。
10.甲诗: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长脚秧鸡不再欢嚷”;乙诗:用了铺张“一片绿色的月光/十片绿色的月光/一百片绿色的月光”;反复“使所有的心荡漾、荡漾……”;拟人“鸟在棕榈叶下闪着眼睛/梦中,不安地抖动肩膀”。
11.提示:可抓住夜的宁静、安详等特点,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抒写。示例:无边的黑暗降临的时候,夜晚呈现出可爱的景象/天上俏皮的星星和温柔的月亮/路灯温和地闪亮,小河泛着粼粼波光/梦在这里飞翔……/抛开心中的忧伤,随夜
风飘扬,直到你/伸出双手,可以触摸月亮/展开双臂,可以拥抱星星/闭上双眼,可以感受黑夜/沉沉睡去,进入梦乡……
l2.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五月夜晚的家乡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回到家乡的喜悦心情。
13.“谢谢”一词表达了诗人完全陶醉在家乡美景时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l4.第一节的“多美的夜色”奠定了全诗赞美家乡夏日夜景、抒发喜悦心情的感情基调;第二节的“多美的夜色”引起下文,引出对家乡夏夜美景的具体描写。
l5.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白桦树在风中摇摆的姿态比作新娘娇羞的神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白桦树在夜色下的柔美风姿,丰富了我们的联想,也使所有景色具有了人的情感色彩,从而富有感染力。
l6.永恒、深邃、神秘、博大、宏大、肃穆、庄严、包容等。
l7.诗人仰望天空,沉浸在对天空的敬畏之中,对时空永恒、天地肃穆庄严产生深深魄景仰之情。
l8.表达了诗人宁愿做永恒的星辰,也不愿当渺小萤火虫的人生态度。
19.示例:更喜欢后一首。因为它构思巧妙,全诗用对比手法,用萤火虫来衬托星星的永恒、明亮。
20.鹰是一位健朗、积极、无畏的勇者的化身。作者在构思立意上运用了象征手法。
21.第一幅画面:鹰在蓝天中飞翔;第二幅画面:鹰在更高远的天空中盘旋。
22.(1)鹰的拼搏为它获得了无限大的生存空间。(2)“狂风暴雨”只能受鹰的“牵引”,证明鹰能从容地面对一切艰难困苦。
23.永远地追求理想,勇敢地挑战生活,无限地释放自己生命的激情。实现更高远的生命状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