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测试时间:20
分钟
一、选择题
1.谁于公元前
202
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
A.刘邦
B.汉文帝
C.汉景帝
D.刘秀
2.面对“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一境况,西汉初年的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如何提倡节俭
B.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如何以德化民
D.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3.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的措施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们的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统治
4.“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为改变这种状况,汉初(
)
A.奖励耕战
B.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行大一统
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景帝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这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其中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
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B.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C.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汉初的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
A.重农
B.重商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
7.文景时期,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进一步减轻徭役和赋税
B.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C.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D.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让我们认识到:要想避免灭亡的命运,一国之君应该“以德化民”。以下君王中做到了“以德化民”这点的是(
)
A.周幽王
B.汉文帝
C.秦二世
D.周厉王
9.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
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B.让士兵还乡务农
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10.下列古代治世局面中,属于我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11.下列关于“文景之治”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
B.重视农业生产,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C.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D.实施严刑峻法
二、非选择题
12.在中国古代,皇帝的作为往往和国家的兴亡有着很大的关系。请结合下列有关秦汉时期帝王的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史论话秦亡】
材料一
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
材料一中的“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你认为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观点话汉兴】
材料二
他们勤政爱民,使西汉出现“文景之治”。
材料二中提到的西汉帝王都有谁?说一说“他们”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使西汉出现“文景之治”?
说一说秦亡汉兴带给你的感想或启示。
13.(2019
安徽滁州定远英华中学期末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帝二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文帝十三年还下诏全免田租。
——《中国全史》
材料二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材料三
汉初经过几代皇帝的努力,使国内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较为富足。除了像旱涝等自然灾害外,帝国……没有遭受重大的动乱。人民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城乡的仓廪充实。国库中钱币和粮食多得无法知道数量;串钱的缗断散,粮仓的粮食溢出,在风雨中任其霉烂。……在这种丰饶稳定的总形势下,促使犯罪的因素很少。
——摘编自《剑桥中国史》(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看法是什么?照此看法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不能
照抄原文)
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出现繁荣局面和政府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这一繁荣局面被后世称为什么?
一、选择题
第
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测试时间:20
分钟
答案
A
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答案
B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故选B。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西汉建立初期政权不稳固,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的措施发展生产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答案
B
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汉朝建立后,经济萧条的景象,为恢复和发展经济,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B
符合题意。
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所学可知,C
不属于休养生息的措施。
答案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题干材料说明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故选
A。
答案
D
根据所学可知,A、B、C
三项都是文景时期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只有
D
项符合题意,故选
D
项。
答案
B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答案
B
根据所学可知,A、C、D
都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B“让士兵还乡务农”属于汉高祖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故选B。
答案
A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我国古代治世局面中的第一个治世。
答案
D
汉文帝和汉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他们统
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A、B、C
属于有关“文景之治”的正确表述。D“实施严刑峻法”
与“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不符,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不是。秦亡的根本原因是秦实行暴政。
事件: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帝王:汉文帝、汉景帝。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任意两点即可)
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实行仁政,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得民心者得天下。(言之有理,一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识记能力。第(1)问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而非“废先王之道”。第(2)问依据材料一中“始皇”“陈涉”等信息可知,“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
指的是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因此材料二中提到的西汉帝王指的是汉文帝、汉景帝。第二小问实际考查的是“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13.答案
(1)以农为本;减轻赋税,提倡重视农业。
(2)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解析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2)据材料三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出现繁荣局面和政府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关,这一繁荣局面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