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测试时间:20
分钟
一、选择题
1.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汉武帝是接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议而采取了这项措施(
)
A.董仲舒
B.卫青
C.主父偃
D.霍去病
2.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推恩令
3.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
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其最主要的作用是(
)
A.省去了重新分封的麻烦
B.大大增加了诸侯国数目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
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皇帝制度
D.军功爵制
6.“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B.焚书坑儒
推恩令
C.统一文字
推恩令
D.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7.“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
是(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D.班超经营西域
8.《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其中的“核心价值”指(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
9.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此建议(
)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0.(2017
山东泰安中考)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
11.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
A.实行冶铁官营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12.汉武帝经济上大一统的措施有(
)
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一铸五铢钱
④统一铸圆形方孔半两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一批杰出的帝王在各自的朝代都曾经作出巨大的贡献。对此,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探帝王评述】
评述一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一个超过他的。
评述二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述一中的“……”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比帝王不同】
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
【赞帝王功绩】
请用一句话对秦始皇和汉武帝做一个评价。
14.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加强中央集权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依据材料一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秦朝建立这一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哪一思想?
材料二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二中的“上”指的是
,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
”,削弱
的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接受了学者
提出的“罢黜百家,
”的建议。从此,
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材料四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班固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司马光说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
你认为怎样才能正确地评价古代封建帝王?
一、选择题
第
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测试时间:20
分钟
答案
C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答案
D
题干中的引文大意是要想天下长治久安,就必须分割王国封地以削弱其实力。联系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问题逐渐突显,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大减弱。故选
D。
答案
C
由示意图可知,威胁皇权的因素是汉初分封的诸侯国。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
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
越小,消除了这一威胁皇权的因素。故选C。
答案
C
汉武帝通过“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王国的力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
符合题意。
答案
B
刺史制度是西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的制度,故选B。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结合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所学可知,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结合材料中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大一统,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故选A。
答案
A
抓住关键信息“汉武帝时期”,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故答案选A。
答案
A
本题以《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这里的“核心价值”指儒家思想。故选A
项。
答案
B
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
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董仲舒的这一建议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故选
B。10.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汉武帝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上实行“推恩
令”,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强化大一统的局面,故选
D
项。
答案
A
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汉朝实行冶铁官营,故选A。
答案
D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文字、货币、度量衡。(符合题意即可)
(2)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伟大的政治家)等。
解析
第(1)(2)问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解答本问的关键信息是“对待儒
家思想的不同”,联系所学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进行了焚书坑儒;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4)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可通过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历史发展的贡献来提炼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中央集权制度。韩非的法家思想。(2)汉武帝
推恩令
诸侯王
董仲舒
独尊儒术
儒学
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坚持辩证、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评价古代帝王;③
采用重点论,即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④评价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1)问从图中“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守”“县令”等关键词来分析即可。第(2)
问抓住材料中“推恩”两字进行分析。第(3)问结合题干中“罢黜百家”进行思考分析。第(4)问是开放性设
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