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课
东汉的兴衰
测试时间:20
分钟
一、选择题
1.“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描写了西汉开国皇帝的豪情壮志。西汉这个风云一时的王朝最后被谁夺取了政权(
)
A.项羽
B.陈胜
C.王莽
D.刘秀
2.2016
年,河北出土的宋代
4
块古碑中的宋元祐八年重造汉光武帝敕封牡丹仙子神庙碑,详细记载了当时尧山、柏乡两县八村村民重修汉光武帝刘秀敕封牡丹仙子神庙一事。刘秀建立的东汉的基本情况是(
)
公元
25
年建都于长安
公元
9
年建都于洛阳
公元
25
年建都于洛阳
公元前
25
年建都于洛阳
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
)
A.咸阳和镐京
B.长安和洛阳
C.长安和镐京
D.咸阳和洛阳
4.下列属于刘秀贡献的是(
)
A.破釜沉舟,大败秦军
B.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C.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D.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5.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光武帝采取的措施的是(
)
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下令“兵皆罢归家”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6.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在位
30
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汉武盛世”
7.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时大多年幼,以致大权旁落,造成政治黑暗。其表现是(
)
A.封国发动叛乱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C.统治者改制失败
D.地方割据势力控制中央政权
8.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借机反复把持朝政的分别是(
)
A.太尉与丞相
B.御史大夫与刺史
C.外戚与宦官
D.诸侯王与太后
9.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0.东汉中期以后,政治日益黑暗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戚和皇后交替专权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C.外戚和宦官共同专权
D.父子、兄弟之间长期争权夺利
11.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向官僚地主阶级发动了猛烈攻击。材料描述的这次起义是(
)
A.黄巾起义
B.国人暴动
C.牧野大战
D.
巨
鹿
之战
12.与秦末农民起义相比较,黄巾起义的突出特点是(
)
A.有组织、有准备
B.反对黑暗统治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起义口号
13.下列对东汉中后期的有关史实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现外戚宦官交替把持政权的现象
B.爆发了黄巾起义
C.出现“光武中兴”
D.朝政腐败,时局动荡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汉之难,无国能敌,今王谋反,我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再次观望呢?大汉有我,必定中兴!
材料二
“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材料一中的“大汉”是谁开创的?为实现“中兴”,“我”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怎样的政治状况?
——刘秀
——《后汉书·梁冀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
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他统治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
世”。
材料二
据统计,东汉和帝即位时
10
岁,随后的
9
位皇帝即位时最大的是桓帝
15
岁,最小的是殇帝
1
岁,东
汉最后
10
位皇帝平均即位年龄为
9.5
岁。
材料三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建武盛世”的另一个名号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该问题导致了什么后果?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京师震动”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一、选择题
第
13
课
东汉的兴衰
测试时间:20
分钟
答案
C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
9
年,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故选C。
答案
C
公元
25
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答案
B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都城在长安,东汉都城在洛阳,选项中的咸阳为秦朝都城,镐京为西周都城。
答案
D
公元
25
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选D。
答案
B
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B
不属于光武帝采取的措施。故选
B。
答案
B
公元
25
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选
B。
答案
B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大权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就依靠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答案
C
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故选
C。
答案
C
根据题干中“中央”二字,可以排除
A、D;B
与史实不符,排除;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最显著的特征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答案选C。
答案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使政治日益黑暗,所以答案选择
B。
答案
A
184
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失败,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答案
A
184
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黄巾起义的突出特点是有组织、有准备。故选
A。
答案
C
公元
25
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故选C。二、非选择题
答案
(1)刘邦。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东汉中后期。外戚专权的政治状况。
解析
(1)第一小问材料一中的“大汉”是刘邦开创的;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了东汉中后期外戚专权的政治状况。
答案
(1)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等。光武中兴。
问题: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后果: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原因: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措施: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同时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一致对付农民起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第(2)问通过材料二中的信息可看出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这导致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第(3)问是对学生所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立足所学即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