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08 22:1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测试时间:20
分钟
一、选择题
王之涣《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渭城曲》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汉朝时把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2.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是(
)
A.张骞
B.张謇
C.王昭君
D.杜诗
3.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灭,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由以上的历史短剧台词,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班超经营西域
D.玄奘西行取经
4.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是初中生学习历史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算一算,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距今(
)
A.1880

B.1881

C.2155

D.2156

5.下图所示的这条古代商路连接着中国与世界,沟通了历史与未来,西汉时期为开辟这条商路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张骞
B.卫青
C.蒙恬
D.霍去病
在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
网”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了成功。这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遗项目,是世界上第一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遗产。下列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初开通于秦朝
B.起点在敦煌
C.中转站是大秦
D.张骞是功臣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有(
)
A.南非
B.河西走廊
C.洛阳
D.辽东
下列植物不是自西域传入中原的是(
)
A.核桃
B.水稻
C.石榴
D.葡萄
9.2017

5

14
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各国代表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其中的“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代,丝绸之路是(
)
A.秦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B.郑和下西洋的主要通道
C.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D.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10.有人说:“2000
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
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
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D.百家争鸣
11.“丝绸之路”是古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是世界文明的辉煌诗篇。亮相狗年春晚的《丝路山水地图》正是一把珍贵的钥匙,它将有助于学者们更深入地研究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价值在于(
)
A.加强了大月氏与内地的联系
B.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C.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
仔细观察某朝代疆域图。
图中的“西域都护府”反映了哪一朝代对哪一地区的有效管辖(
)
A.秦朝
东南
B.西汉
新疆
C.唐朝
东北
D.元朝
西藏
13.新疆古代属于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汉朝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西域。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
)
汉朝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14.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设西域都护
②班超出使西域
③甘英出使大秦
④卫青北击匈奴
A.②③①④
B.④①②③
C.②④①③
D.①③④②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一的图
2
与图
1
相比较,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城市开始成为起点与它们曾是哪些王朝的都城密切相关?
观察材料二的三幅图,概括指出古代洛阳在丝绸之路上有着怎样的国际地位?
说说材料二中三幅图片内容的历史价值。
16.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

2014
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丝绸之路路线中的
A、E
两处的名字。说出一位为开辟或维护这一“要道”
做出重要贡献的功臣。我们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哪些物品、技艺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中国的哪些物品、技艺或文化传到了西方?(各举两例即可)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4)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意义?
一、选择题

14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测试时间:20
分钟
答案
B
汉代人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答案
A
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
138
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发展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公元前
119
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故选A。
答案
A
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汉武帝时,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从台词的内容可判断这一历史短剧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
答案
C
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
138
年。计算距今时间应该是公元前年份+公元后年份-1。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距今:138+2018-1=2155,因此
C
是正确的选项。
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图中商路以长安为起点向西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关,经西域诸国、安息直到大秦。从路线判断此商路应为“丝绸之路”。西汉时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6.答案
D
西汉时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起点为长安,终点是欧洲(大
秦)。大秦不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由此可判断D
项正确。
答案
B
古代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因运输精美的丝绸而得名。它从西汉的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因而
B
符合题意。
答案
B
丝绸之路开通后,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故选B。
答案
C
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故选C。
答案
A
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汉武帝统治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
A。
答案
C
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故选C。
答案
B
公元前
60
年,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西域”可知,西域在汉朝时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
B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卫青北击匈奴;公元前
60
年,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从长安延伸到洛阳或洛阳也成为起点。(答案必须体现变化)西汉;东汉。(2)集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大都市。
(3)汉魏洛阳城遗址:是研究汉魏时期洛阳城规模、结构等的第一手资料。洛阳出土的东罗马金币:是古代洛阳与东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商贸交流的佐证。洛阳白马寺:是中外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见证。
解析
(1)从图
1、图
2
中可以观察出丝绸之路的起点不同。图
1
中起点是长安。图
2
中起点是洛阳。引起丝绸之路起点变化的原因与东汉定都洛阳有关。(2)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三幅图可得出古代洛阳是集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际大都市。(3)材料二中三幅图片的内容都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它们或见证了洛阳
在汉魏时期的辉煌,或见证了古代洛阳和东罗马的贸易往来,或见证了中外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佛教文化交流。
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A:长安;E:大秦(欧洲)。张骞。坚贞不屈,不怕艰苦,意志坚强,敢于冒险,百折不挠,等。(2)西方与西域的毛皮、音乐传到了中国。中国的丝织品、造纸术传到了西方。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有利于打破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有利于经济交流,对于我国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第(1)问可结合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张骞的开拓进取精神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二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丝绸之路的地位即可;第(4)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