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测试时间:25
分钟
一、选择题
1.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
A.氐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羌族
2.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
)
A.十六国
B.东晋
C.宋朝
D.南朝
一个生活在
318
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理(
)
A.东汉
B.东吴
C.西晋
D.东晋
下列关于东晋统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依靠王导建政权
B.不思进取收中原
C.北人南迁促发展
D.篡夺皇位是王敦
东晋时,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得益于(
)
A.北伐成功
B.合并州县
C.汉化政策
D.社会稳定
6.南朝四个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齐、宋、梁、陈
B.陈、齐、梁、宋
C.梁、宋、陈、齐
D.宋、齐、梁、陈
7.“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为“南朝”
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D.这一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8.《宋书》记载的“江南之为国盛矣”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9.如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D.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全
10.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就其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来讲主要是(
)
A.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流民大量南迁
C.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
D.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
11.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海外贸易特别发达
D.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
农业
麦稻兼作
,
兴修水利
手工业
丝织业技术进步
青瓷烧制技术高超
城市
建康城人口众多
)12.列表格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阅读下列表格,其内容所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哪一方面的史实(
)
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C.北人南迁的原因
D.淝水之战的背景
13.南朝时,一位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广州
B.建康
C.扬州
D.荆州
二、非选择题
观察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请填写:A
;B
。
结合所学回答这一时期人口的迁徙呈现的特点。
人口流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当今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城乡间、城市间人口流动频繁,规模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如何正确处理人口流动所带来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民族复兴大业的进程。请一起来探究下列问题。
【史中寻源】
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上图中A
处的箭头反映了哪一现象?内迁的少数民族包括哪些?
上图中B
处的箭头反映了哪一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该现象出现的?
【以史为鉴】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2017》显示,2016
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
2.45
亿人,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当今,造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史为鉴,就我国政府正确处理人口流动问题,请你提出自己的建议。
七年级(3)班的同学正在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主题进行探究,让我们也参加进来吧。
【史料解读——江南变迁】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
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图示解读——民族迁徙】
图
1
图
2
图
1
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图
2
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和所学,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答案
答案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16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故选
B。
答案
B
316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317
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故选B。
答案
D
317
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故
318
年的建康人应该受东晋政权的管理。
答案
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17
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他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东晋时期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使江南地区得到发展。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
年,东晋灭亡。D
不符合东晋史实,故选
D。5.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能力。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答案
D
420—589
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的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答案
D
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是当时的突出特点;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故选D。
答案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民
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故选
D。9.答案
A
如图主要反映的内容是我国北方人民向南迁徙的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
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北人南迁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重要原因。故选A。
答案
D
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就其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来讲主要是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故选D。
答案
C
魏晋时期,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大量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再加上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由此可知,海外贸易特别发达,不是江南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故选
C。
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了迅速发展,
题干表格内容正是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故选
B。
答案
B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A
吴;B
西晋。
中原人口南迁、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解析
第(1)问认真观察示意图,理清政权更替的主线即可回答。第(2)问注意问题中的提示“人口的迁徙”,联系所学归纳当时人口迁徙的特点即可。
答案
(1)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匈奴、鲜卑、羯、氐、羌。(2)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北方战乱,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人们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与归纳能力。第(1)(2)问,“史中寻源”中的图片反映的是魏晋时期我国人口迁徙的情况,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当今我国的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落后地区人口流向发达地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对于第二小问,可从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流动人口权益的保障等方面来提建议。
答案
(1)《史记》中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贸易很不发达。
《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黄河流域。
促进了内迁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大交融。
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分析能力。
材料一与材料二主要反映了汉朝和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不同,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回答第(1)问。
第(2)问,抓住图片中“西晋内迁各族”这几个关键字,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首先分析材料二,读懂材料的意思,通过分析可知,这段材料描写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再与图
2
体现出的人口南迁结合起来分析即可。
第(4)问,根据图
1、图
2
并联系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