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五
九年级上册综合卷(基础卷)
01
选择题
PART ONE
02
非选择题
PART TWO
1.用地图学习历史是一种基本的能力。如图最适合学习的历史主题是( )
A.大河流域的文明
B.海洋文明的发展
C.雅典的民主政治
D.丝绸之路的开辟
A
2.右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关该石碑文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情况
B.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反映了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
D.证明了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B
3.3000多年前南亚地区的种姓制度,社会成员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经商的人在当时属于哪一等级,处于社会哪一阶层( )
A.婆罗门,社会底层 B.刹帝利,社会顶层
C.吠舍,社会中下层 D.首陀罗,社会最底层
C
4.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B.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C.古代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D.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A
5.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频繁 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D.农耕文明发达
C
6.“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材料反映了亚历山大帝国的对外战争(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A
7.“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B
8.《荷马史诗》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该名作( )
A.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
B.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C.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了成熟
D.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A
9.下列三幅图片所代表的宗教分别是( )
A.基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B.道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 基督教 道教 D.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D
10.下表是根据13世纪西欧庄园法庭留下的记录整理而成。据此可知,庄园法庭所起的作用是( )
A.维护领主的利益 B.维护佃户的利益
C.维护农奴主的利益 D.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1)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
(2)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要被罚款
(3)自由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法庭保护,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D
11.十一二世纪,在西欧一些城市出现市民与封建主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主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B.阶级矛盾尖锐
C.市民阶层形成 D.商品经济的发展
D
12.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大学的兴起 B.资产阶级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A
13.一个建立于4世纪末的帝国,它的存在不仅继承了世界古典文化的遗产,而且为西欧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材料中的“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阿拉伯帝国
B
14.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史称( )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彼得一世改革
B
15.“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繁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材料评述的是( )
A.“公历”的由来 B.阿拉伯数字
C.巴格达的“智慧宫” D.计算机网络
B
16.如图所示是与西欧手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幅关系图。从这幅图中可以得出的最准确信息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必然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手工工场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手工工场产生的前提
D.中世纪后期市场经济的雏形开始出现
C
17.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中提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材料中“伟大的时代”指( )
A.大化改新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运动 D.第二次工业革命
C
18.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下列哪部作品最能代表但丁的观点( )
A.《哈姆雷特》 B.《神曲》
C.《歌集》 D.《十日谈》
B
19.观察下图,印第安人、西印度群岛这些名称与下列哪条航行路线的开辟者有关( )
A.A B.B C.C D.D
C
20.《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 )
A.地中海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北美东海岸
B
21.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 )
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 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③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 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22.它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因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这个国家是( )
A.英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B
23.马克思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写道: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实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这种全新的政体是(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封建君主专制
B
24.“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而早在“这场战争”发生前的二百年,此时的西方国家(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B.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C.美国确立了共和体制 D.英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D
25.初三某同学上网查阅“来克星顿”“华盛顿”“《独立宣言》”等资料,由此可以判断他学习的相关内容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美国南北战争
B
26.明确规定“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力赋予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的法律文件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人权宣言》
C.法国《拿破仑法典》 D.美国1787年宪法
D
27.“它遵循古代罗马法典的传统,它所表现出来的启蒙和解放,对于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寻求自由与解放的人民,都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对于任何想建立新的法律秩序的人民也有极大的益处。它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文中的“它”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人权宣言》
C
28.某同学在做单元复习知识整理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如右表)。根据卡片可知,该同学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资本主义时代的确立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事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作用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
29.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始客车试运营,火车在其发明了近200年之际终于开到了世界屋脊之上。最早的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
A. 福特 B.富尔敦
C.斯蒂芬森 D.卡尔·本茨
C
30.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下面哪一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
A.《共产党宣言》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A
31.(16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和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近处一看,原来是座海岛。
材料二: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
材料三: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制度,这个制度保证让社会……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18世纪60年代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纺纱机,1785年后,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哪一位航海家?(2分)这块陆地是指什么大陆?(2分)
?
(2)材料二中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2分)材料中所说黑色“货物”来自哪一地区?(2分)
答:哥伦布(2分);美洲大陆(2分)。
答:“三角贸易”(2分);非洲(2分)。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事件的影响。(4分)
?
(4)结合上述材料所提供信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谈谈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4分)
答: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非洲的贫穷落后;但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任答积极与消极影响各1点即可得4分)
答:政治: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分);经济:通过殖民掠夺和殖民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分)。
32.(12分)近代以来,重视法制建设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潮流。以下几段文字选自近代几部法令,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
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材料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宪法规定:这个国家是一个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1)材料一这个法令使哪个国家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2分)实行这一体制的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个例子。(1分)
?
(2)材料二文献出自哪个法令?(1分)为什么说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2分)
答:英国(1分);君主立宪制(1分);日本、西班牙等(1分)。
答:《人权宣言》(1分);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2分)。
(3)材料三中“自由独立的合众国”指哪国?(1分)革命的领导者是谁?(1分)
(4)材料四中“宪法”是指什么?(1分)宪法规定该国是一个什么体制的国家?(1分)
?
答:美国(1分);华盛顿(1分)。
?
答:1787年美国宪法(1分);联邦制共和制国家(1分)。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以上四则法令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2分)
?
答: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33.(1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创新”的论述,可谓数次提及,掷地有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法语“启蒙”的意思是“光明”,思想家们借用它代指智慧和理性,启蒙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法国是运动的中心,涌现出许多启蒙思想家。
(1)与图1历史人物和材料二有关的历史事件的共同性质是什么?(1分)图2人物创立的革命理论是什么?(1分)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这一理论不断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1分)
答: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1分);马克思主义(1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分)。
(2)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关于创新的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结合两个史实进行论证),论证充分。(8分)
答:观点:创新促进社会进步。(2分)
论证一: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教会,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分)
论证二: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后来又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最终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
结论: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国家要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才能使社会不断进步。(2分)
参考观点一:解放思想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观点二:新的思想、制度不能完全照搬,要结合国情进行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