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诗三首》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7《诗三首》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9 08: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学习目标
1.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诗歌能力。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自主认识
一、整体感知
1.查阅资料,了解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2.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本大意,标识难解之处。
3.小组质疑、释疑。分组讨论、交流,解析疑惑。
二、自练自测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处。
①     ,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②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
④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⑤     ,池鱼思故渊。 ?
⑥     ,依依墟里烟。?
三、质疑问难
请将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
1.《涉江采芙蓉》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2.《涉江采芙蓉》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3.找出《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4.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者愁的是什么呢?全诗格调(风骨)如何?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jīn)     呦呦鹿鸣(yāo)     越陌度阡(mò)
B.鼓瑟吹笙(shēng) 绕树三匝(zā) 暧暧远人村(āi)
C.羁鸟恋旧林(jī) 狗吠深巷(fèi) 久在樊笼(fán)
D.守拙归园田(zuó) 周公吐哺(bú) 榆柳荫后檐(yìn)
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  )
A.月明星稀  误落尘网中  鸡鸣桑树颠
B.我有嘉宾  长路漫浩浩  池鱼思故渊
C.譬如朝露  兰泽多芳草  桃李罗堂前
D.契阔谈  复得反自然  少无适俗韵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长路漫浩浩  漫:广阔无尽的样子
B.枉用相存   存:生存
C.守拙归园田  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   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其一)》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6.简要回答诗人为何忧伤?



7.《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8.试写出本诗的主旨。(不超过50字)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9.第一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起得很平,但却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这是为什么?


10.“乡里人”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1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说明了什么问题?


12.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老兵的遭遇,是当时苦难时代的缩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四、精彩语言运用
13.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请你从以下四位作家或文学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大致相同。
人物:陶渊明  徐志摩  桑地亚哥  巴金
示例:苏东坡——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

参考答案
【自主认知】
自练自测
①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②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③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④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⑤羁鸟恋旧林 ⑥暧暧远人村
【合作探究】
1.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是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
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4.“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两者的共同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课堂练习】
1.C 解析:A项,“呦”读yōu;B项,“暧”读ài,D项,“拙”读zhuō,“哺”读bǔ。
2.D 解析:“反”应该为“返”。
3.B 解析:存:问候,怀念。
4.A 解析:“及时行乐”错。
5.C 解析:“山水田园”应该为“田园”。
6.①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②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③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
7.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8.诗人借江上的芙蓉与芳草起兴,流露出对爱人的思念,并抒发了欲归不得的哀伤或惆怅之情。
9.从十五到八十,整整六十五年,诗人似乎没有批评什么,但“八十始得归”,一个“始”字,却强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惨无人道。(注意从“十五”与“八十”的对比效果来分析。)
10.“乡里人”的回答是一个无情的事实:家中的亲人早已尽入黄泉。(注意抓住诗中所描写的关键句“松柏冢累累”来分析。)
11.说明家院荒芜已久,很早就不再有人居住。(注意从描绘的情景来看,其中所体现的荒芜景象。)
12.B 解析:诗中没有心理描写。
13.示例:陶渊明——生命就是一支清新淡雅的乐曲,只有舍弃浮华,才能找到桃花源。
桑地亚哥——生命就是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只有永不言弃,才能超越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