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8 小狗包弟
学习目标
1.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领悟作者真挚的感情,感受巴金先生的伟大人格,学习巴金先生勇于忏悔的精神。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把握行文思路。
2.查阅巴金的生平资料。
二、自练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揪回来( ) 头破血流( ) 满身是血( )
血迹( ) 脚爪( ) 作揖( )
租赁( ) 倘使( ) 解剖( )
堕入( ) 绿草如茵( ) 创伤( )
2.巴金,原名 ,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 》《 》《 》,“激流三部曲”《 》《 》《 》,《寒夜》,《憩园》等。“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 》——“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三、质疑问难
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为什么在“文革”时期,包弟成为了作者家里的大“包袱”?
2.对于包弟,作者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作者为什么把包弟送走后先是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后来又感觉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3.怎样理解“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这句话?
4.巴金为什么说“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
5.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6.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处(chù) 隔壁(gé) 揪斗(jiū) 呻唤(shēn)
B.舔舐(shì) 租赁(lìn) 篱笆(lí) 作揖(zuō)
C.厌倦(juàn) 吵嚷(rǎng) 叱骂(chì) 包袱(fu)
D.解剖(pāo) 拔除(bá) 嘲笑(cháo) 歉意(q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绿草如荫 风雨如晦 甘之如饴 涸泽而渔
B.漫不经心 走投无路 自渐形秽 不胫而走
C.安然无恙 众口铄金 置之度外 天花乱坠
D.杳无音信 惹是生非 因地治宜 幅员辽阔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 ,我们听得 ,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 ,有人 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
A.一举一动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摔破
B.一动一静 仔仔细细 大声吆喝 敲打
C.一举一动 仔仔细细 大声吆喝 敲打
D.一动一静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摔破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不清楚事情原委时,面对他们的争论,我们最好先作壁上观。
B.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C.在工作学习中,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学习造成大的损害。
D.有报道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80多个城市先后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许多中小城市居然当仁不让,不遗余力打造“百万人口大城市”。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骑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
B.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外地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C.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6~9题。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被扫掉了,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6.选文第一段中两个“包袱”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7.“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为什么说“终于”?表达了什么意思?
8.选文第二段主要借助什么回忆往事的?说说其所用的艺术手法及好处。
9.节选部分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表达的特点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0~12题。
永远的巴金
王 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家》。
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
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在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更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
“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现在,这种雄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空伪文学的胜出。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读过了巴金写的译的许多作品,深深地感受到在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力量和牺牲精神。
B.巴金喜欢高尔基笔下关于英雄丹柯的民间故事,表现了巴金愿意为人间呼唤光明、驱逐黑暗的理想愿望。
C.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随想录》里,并铭刻在人们的心底。
D.巴金老人不苟言笑,即使听到笑话也是表情苦涩无奈,这体现了他的诚实、谦虚、质朴、无私。
E.“巴金的矗立”是指巴金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在人民心中及文学史的崇高地位,是对巴金的高度赞誉。
11.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概括。
12.文章结尾处说“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四、精彩语言运用
13.请以巴金为写作对象,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参考答案
【自主认知】
自练自测
1.jiū xuè xiě xuè zhuǎ yī lìn tǎng pōu duò yīn chuāng
2.李尧棠 雾 雨 电 家 春 秋 随想录
【合作探究】
1.因为包弟会连累作者一家人,作家担心一家人会像小狗那样惨遭不幸。从红卫兵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
2.轻松——沉重——自责。“轻松”是因为包袱解除了,“沉重”是源自作家良心的发现,对自己出卖背叛包弟、对自己懦弱的羞耻感和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在十年浩劫中的辛酸遭遇。作者想用“丢车保帅”的办法,通过舍弃小狗包弟来避免抄家的危险,但是这一天真的愿望很快便化为泡影。“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意思是说自己也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巴金历经九死一生而没有死去,所以作者说“倒是我的幸运”。
4.因为十年浩劫给作者心灵上的打击太沉重了,使作者失去了心爱的妻子,失去了心爱的“包弟”,让作者感到痛心、寂寞。
5.文章卒章显志。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包弟”与“歉意”是关键词。描写的对象就是包弟,作者要怀念、表达忏悔的对象就是包弟。
6.首先,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能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其次,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好多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再次,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路历程。
【课堂练习】
1.C 解析:A项,“处”读chǔ。B项,“作”读zuò。D项,“剖”应读pōu。
2.C 解析:A项,“荫”应为“茵”。B项,“渐”应为“惭”。D项,“治”应为“制”。
3.D 解析:从“听”“抄家”“情况可怕”等词语可以判断出正确选项。
4.A 解析:B项,“因人成事”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和后句矛盾。C项,“集腋成裘”的意思是狐狸腋下的皮虽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褒义词不能用于消极事物。D项,“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题中用为贬义不当。
5.B 解析:A项,“突然”与“猝死”重复,可删去“突然”;C项,搭配不当,“加大……密度”可以,但不能“加大……质量”;D项,两面对一面,不对应。
6.第一个“包袱”指的是小狗在我家为我心理上增添的担心,第二个“包袱”指的是对自己出于自私而抛弃小狗的自责。
7.“终于”指的是正直的人在那个时代的必然命运。意思是“我”与小狗包弟一样,命运受到了摧残。
8.第二段主要借助对周围景物描写回忆往事。这种描写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同时,以哀景抒哀情,更添一番悲凉。
9.节选部分表面上表达了作者对小狗的歉意,实质上表达了作者对“文革”的谴责。表达十分含蓄。
10.BE 解析:A项,文中只写读《灭亡》和《新生》表现了牺牲精神;C项,“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随想录》里”与文章内容不符;D项,前后没有必然联系,内容也与文章不符。
11.①情感热烈,热爱青春。巴金的作品书写青春,充满感情的郁积。
②爱憎分明、直言不讳。爱国和人道是他终身的信仰。
③热爱祖国、忧国忧民。以晚年巨著《随想录》来表现对历史的反思。
④诚实、质朴、谦虚、无私。说到笑话,神情仍然严肃。
⑤坚持真理,敢讲真话。一辈子提倡讲真话,甚至受到过诋毁。
12.参考观点:①理解:这句话饱含着作者对巴金的崇敬和对自己的鞭策。作为后来人,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有时会懈怠轻狂,但相对于巴金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卓越成就,就会为自己的轻狂表现感到愧疚和自责。②启示:巴金作为中国文学大家,一生对国家和人民保持热烈的感情,以笔为武器,刺破黑暗的现实;建国后,他发挥自己的作用,反思“文革”教训,倡议建现代文学馆,主编《收获》杂志,提携文学后生。巴金用一生表明了奋斗不止的生命风采。面对着巴金对文学和社会这样真挚的态度,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反思自己,将对国家的担忧,对人民的热爱,用真诚质朴的情感表达出来。
13.答案示例: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贯穿于文字生命中清醒的良知,震撼了多少人蒙昧的心神。巴金先生虽饱受“文革”迫害却仍然不停地反省自己,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