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1 《沁园春 长沙》学案设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1 《沁园春 长沙》学案设计(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09 09:2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学习目标
1.品味词作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意象的含义。
2.鉴赏意象,学会朗读。
3.感受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豪情,学习他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自读全诗,把握词作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二、自练自测
1.填空。
(1)词产生于    ,兴盛于    ,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起初称“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诗余”。?
(2)按长短分为    (58字以内)、    (59~90字)、    (91字以上)。?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   舸舰(  )   寥廓(  )
峥嵘(  )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3.名篇名句默写。
(1)鱼翔浅底,        。?
(2)怅寥廓,        ,        ??
(3)携来百侣曾游,        。?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5)月落乌啼霜满天,        。?
(6)空山新雨后,        。?
(7)落霞与孤鹜齐飞,        。?
(8)自古逢秋悲寂寥,        。?
三、质疑问难
通过预习课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读词作,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在毛泽东的眼中是什么样的?


3.毛泽东选择的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来?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携带(xié)    峥嵘(zhēng)  挥斥方遒(qiú)
B.上阕(juè) 阻遏(è) 百舸争流(gě)
C.惆怅(chàng) 寥廓(guò) 慷慨激昂(kǎi)
D.百侣(lǔ) 橘子洲(jú) 沁园春(qì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意气 义气 意趣 异趣        B.辟谷 避邪 避嫌 碧谢
C.寥落 辽廓 辽远 燎原 D.原形 原型 园形 元勋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风华正茂的优秀青年的故事。
B.尤为可悲的是,那些无能且浅薄的“伪文人画家”滥竽充数的同时还要“指点江山”。
C.李大爷对儿子说:“现在有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是讲述我年轻时代的故事,这总是能让我回想起那个峥嵘岁月的时代。”
D.阿尔黛以往的言行中规中矩,可今天的行为很古怪,真是不可思议。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5~8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5.解释下列词在词作中的意思。
(1)漫江:
(2)击:
(3)翔:
(4)霜天:
6.“看”字引出的意象有  。?
7.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8.“怅”的原意是    ,这里用来表达    。?
9.“沉浮”同    意思相近,这里指    。?

三、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0、11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10.根据有关词的知识,应填入上文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  )
A.月华收练 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 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 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 此事有何难
11.简要分析这两首词构思上的相同点。



四、语言运用
12.仿照下面的示例,选一位名人,写一首短诗。
要求:①必须用一个比喻。②60字以内。
示例:
毛泽东
你,              ?
就是那只    ?
搏击长空的雄鹰。    ?
此刻,    ?
翱翔于橘子洲头的上空。    ?
参考答案
【自主认知】
自练自测
1.唐朝 宋朝 小令 中调 长调
2.沁(qìn),舸(ɡě),寥廓(liáo kuò),峥嵘(zhēng róng),遒(qíu),遏(è)。
3.(1)万类霜天竞自由 (2)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粪土当年万户侯 (5)江枫渔火对愁眠 (6)天气晚来秋 (7)秋水共长天一色 (8)我言秋日胜春朝
【合作探究】
1.万山、层林、漫江、舸、鹰、鱼。
2.在毛泽东眼中,万山热烈如火,湘江澄澈如碧,大红大绿,色彩绚丽。雄鹰苍劲有力,鱼儿自由自在,万物展现出勃勃生机。
3.表达了作者的豪迈气概,昂扬的精神。这从作者所塑造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激情奔放,革命斗志旺盛的“同学少年”的形象中可以看出来。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得到。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当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往昔的战斗岁月,思考着国共合作后领导权的斗争问题,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由此可见,作者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毛泽东是一个关心国家命运,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的擎天一柱的形象。
【课堂练习】
1.A 解析:B项“阕”应读“què”。C项“廓”应读“kuò”。D项“侣”应读“lǚ”。
2.A 解析:B项“碧谢”应为“璧谢”,是敬辞,退还原物,并表示感谢。C项“辽廓”应为“寥廓”或“辽阔”。D项“园形”应为“圆形”。
3.C 解析:C项应改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C 解析:峥嵘岁月,指不寻常的日子,不能修饰“时代”。
5.(1)满江。(2)鹰飞得矫健有力。(3)鱼游得轻快自由。(4)秋天。
6.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鹰鱼 万类
7.万类霜天竞自由
解析:此题考查对一段文字的总括能力。这段文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万物都在秋光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正是对上文“山、林、江、舸、鹰、鱼”等景物活动情况的一个总括。它是总括句,自然也是中心句。
8.失意、恼恨 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思绪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本义与语境义。查《辞源》,怅的原意是“失意、恼恨”。上文写到祖国的河山美丽可爱,可遭受战火的劫难,这自然引起诗人深深思考,思考“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恐怕无论哪一个热血男儿,都会激昂慷慨起来的。
9.升沉 盛衰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同义现象和语境义。查《辞海》,“沉浮”有两义:①在水面上出没。②比喻盛衰、消长。前一问是从词语的本义上着眼,“沉浮”当与“升沉”“起落”意思相近。后一问是着眼于语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实际上是问“美丽的祖国,谁来掌握你的命运”。这样一来,“沉浮”一词是对“国家命运”而言,所以这个词用的应是它的比喻义。
10.C
11.这两首词都是上片写景,然后由自然景色转入现实人生,从而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12.【答案示例】
泰戈尔
一只飞鸟
笼养在你的诗集里。
你就是飞过天空的那只小鸟,
没留踪迹,唯有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