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朱自清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2.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3.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我国现代文学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曾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的散文秀丽朴素。
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朱自清由此陷入苦闷之中,一方面,他既对现实不满,另一方面,由于自身阶级的局限,他又不敢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因而借赏景来排遣心中的苦闷,由此就有了这篇传世之作《荷塘月色》了,由文章开篇的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作者的心境了。
中学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匆匆》等。
1、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2、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明线:作者的游踪(家门——小路——荷塘——四周——家门)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暗线:作者的内心情感(颇不宁静——独处的妙处——恰是到了好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到底惦着江南了)
作者的行踪: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惦念江南
心里颇不宁静
独出家门
小径漫步
荷塘四周
讲读第一部分(1)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怎样理解这句话?
①由作者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造成的,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作为一个政治的知识分子,既对这种现实感到极度的愤懑,同时由于阶级的局限,又不能直接反抗社会现实,因此作者内心充满了焦虑、矛盾、苦闷之情,因而“内心颇不宁静”。
②体现:“这是一条幽僻的小路”“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月光淡淡的”“天上有一层淡淡的云”“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③理解:这句话交代了下文游荷塘的原因,是全文的“文眼”,贯穿于全文。
讲读第二部分(2-6)
各小节都写了些什么,总结一下,作者是按什么线索来写的?
来路(2、3)——荷塘(4)——月色(5)——四周(6)
漫步——思索(线索)
荷塘
田田 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袅娜 羞涩(拟、喻)明珠 星星 美人
微风 缕缕
渺茫的歌声
(通感)
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静
动
幽雅宁静
月下的
( )
( )
( )
( )
( )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塘中月色
月光如水
黑影斑驳
侧面烘托
薄雾似纱
花叶若梦
杨柳如画
光影似曲
泻
浮
洗、笼
画
正面写月
1.这两段写什么内容?
对江南采莲的联想和对家乡的思念.
2.流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绪?
想到江南采莲风俗乃是由眼前之景触景生情,意在摆脱不宁静的心情。以采莲的热闹反衬现实生活的孤寂,回到过去,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最终没有解脱出来.“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可看作是作者又回到现实。摆脱不了现实,宁静也只是片刻的。
4.文章首尾呼应,全文在孤寂的氛围中结束.
讲读第三部分(7-8)
总结:本文写夜游的动机、夜游的联想。从出门到回家,叙述线索清晰而有变化,结构自然严谨。写景层次分明而富有特征,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凝练而传神。运用比喻、联想、衬托等手法把景象表达得极其真切而富韵味。
请同学们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
作者夜游荷塘是为了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追求刹那间的安宁。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在作者眼中,荷塘景色“恰是到了好处”,不浓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样的调和适中安逸。追求刹那间的安宁正是为了暂时忘却,分明曲折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荷塘景色越宁静、安逸,越反衬心里“颇不宁静”。作者把这种情感很自然地融入这月下荷塘的美景中。
中国教育出版网 www.zzstep.com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
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4、5、6段集中写荷塘、月色相互辉映的美景,未
直接表达心情,但通过作者对优美景色的描写,可
以感受到作者暂时沉浸到了美景中而忘却了烦恼,
寻得了片刻的宁静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片刻宁静得而复
失,过渡极为自然)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心境回到现实)
小径
求宁静
不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
文章
线索
暗线:情感变化
圆形
结构
小径
月光
青雾
叶花
浮
洗
写出了雾的轻飘柔美,有状态美。
写出了月色下叶花的洁白而鲜艳,有色彩美。
写出了月色下叶花的飘浮虚幻。
杨柳
笼
泻
人为动作,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画
写出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景象,化静为动,有动感美。
炼字品味美
叠字叠词的妙处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
——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
——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叶色的浓重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