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08 21:2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分子和原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人们采取的防护措施有很多,其中之一是通过喷洒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溶液进行消毒,但会闻到特殊的气味,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酒精分子很小
C.酒精分子间有间隔
D.在喷洒过程中酒精分子可以进一步再分
2、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序幕,该运载火箭使用液氢做燃料。氢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体积变小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分子质量变大
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
3、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花香四溢
分子不断运动
B
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水烧开后壶盖易冲起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
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
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A、A
B、B
C、C
D、D
4、以模型代表水分子,水电解时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
A、B、C、D、
5、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原子构成分子
B.分子比原子大
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6、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
A.水与酒精反应
B.酒精与水互溶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不断运动
7、科学家已经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测到了原子和分子,且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
C.一滴水中大约有1021个水分子,在实验室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水分子的存在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生成新物质,但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并未发生变化
8、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又鼓起来了。用微粒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距增大了
B.分子质量增大了
C.分子个数增加了
D.反应生成新物质
9、你一定很熟悉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这首诗中我们可知(  )
A.分子间有间隔,物质的热胀冷缩就是由于分子间隔的变化而造成的
B.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且在不断地运动着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分子和原子都是肉眼可见的微粒
10、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柳絮纷飞--分子在永不停歇地做无规则运动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1L大米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分子间有间隔
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1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12、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对于图示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可用表示氧分子的形成过程
二、填空题:
1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2)铁是由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
14、按如图所示实验,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A的用途
(2)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无色酚酞从
依次变红色,这说明了
的观点.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其作用: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15、用科学方法研究。观察、比较、对比等是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是氢分子、氧分子在不同条件下运动速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对比图片(填序号)
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这一结论。
(2)对比图片(填序号)
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3)选择其中一种影响因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6、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
,烧杯B的作用是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17、图Ⅰ是小娅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①
;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5)小婷认为还需加对比试验排除是水是否参加反应的干扰,你认为小婷的说法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5、D
6、C
7、A
8、A
9、B
10、D
11、C
12、C
二、填空题:
13、答案为:
(1)原子;分子;
(2)铁原子,二氧化碳分子;
14、答案:(1)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
(2)右至左;分子是不断运动.
(3)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滤纸条上滴加浓氨水,脱脂棉上滴加酚酞试液;浓氨水.
15、答案为:
(1)BC
(2)AB?????分子种类(分子本身的性质/分子质量)
(3)步骤: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热水、冷水,分别加入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品红(糖),观察;
现象:热水的烧杯中品红(糖溶解)扩散速率快;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此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6、答案:(1)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2)不断运动;对比;
(3)ba。
(4)更环保,节约药品。
17、答案为:(1)进行对比;(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3)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5)错误;E试管中现象能说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已经有对比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