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课时复习】
人教版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专题训练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
刘
涛
基础巩固
1.某同学来到他家厨房,他不可能找到的调味品是(
)
A.食盐(氯化钠)
A.食醋(醋酸)
A.料酒(乙醇)
D.胆矾(硫酸铜晶体)
2.下列关于“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请往菜中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
B.化学上所说的盐指的就是生活中作调味品的食盐
C.化学上所说的盐指的就是一类物质的总称
D.食盐每天摄入量不能太多,否则不利于健康
3.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Cl、氯化钠、食盐
B.CaO、氧化钙、熟石灰
C.Na2CO3、碳酸钠、纯碱
D.NaOH、氢氧化钠、烧碱
4.下列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加水,让粗盐加速溶解
B.玻璃棒用了4次,但作用各不相同
C.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以得到初步提纯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5.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改变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6.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酸→盐+水;②X+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
7.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Cl、BaCl2
、Na2CO3
B.KNO3、HCl、CaCl2
C.H2SO4、FeCl3、NaNO3
D.NaOH、HNO3、NH4NO3
8.家庭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
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⑴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
(填俗名);
⑵碳酸氢钠是一种
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
⑶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9.如图是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需要计算粗盐的产率)实验活动中的部分操作。
⑴仪器a的名称是
。
⑵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填序号)。
⑶A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氯化钠
。如果B中的滤液仍然浑浊,就应该
。D操作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10.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某同学为了学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设计与实验】分别取适量的碳酸钠溶液于4支试管中,完成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⑴实验一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
⑵实验二中,当观察到不再产生气泡时,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是
(填化学符号)。
⑶实验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⑷实验四中,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实验,得出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即:碳酸钠能与指示剂反应、能与酸反应、能与某些碱反应、能与某些
溶液反应。
【反思与提高】⑴在完成实验三时没有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⑵发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钾在组成上与碳酸钠有相似之处,于是对草木灰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检验,其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能力提升
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预防病毒传染和扩散,要求用84消毒液洗手。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则NaClO属于(
)
A.盐
B.酸
C.碱
D.氧化物
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可用作食品调味剂
B.碳酸氢钠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C.生石灰可作为食品干燥剂
D.铁制容器可用来盛装波尔多液
3.下列关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活动,其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
A.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果滤液仍浑浊,应更换滤纸再过滤一次
B.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用酒精灯持续加热到蒸发皿内水分全部蒸干
4.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
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关系:甲+乙→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为酸和碱
B.若甲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D.若甲为10g、乙为20g,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不大于30g
6.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Fe3+、Na+、NO3-、Cl-
C.H+、K+、SO42-、OH-
B.K+、Na+、Al3+、SO42-
D.Mg2+、NO3-、OH-、Cl-
7.某同学为除去食盐水中的Na2SO4杂质,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X为BaCl2溶液
B.Y为Na2CO3
C.Z为稀盐酸
D.步骤③与④可交换
8.A与B有如下的反应:A+B→C+D,请根据题意解答:
⑴若A为一种钾盐,低钠盐是将普通碘盐中的部分氯化钠用C代替。若A、B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的无色气体,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写出A、B两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若B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与B的类别相同;B与CO2反应也能生成C;则A的化学式为
,C的用途是(只要写一种)
,写出B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X是常见的碳酸盐,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部分生成物省略。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⑴C的化学式是
。
⑵写出图中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
8.⑴CaCO3;⑵Na2CO3+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补钙剂、建筑材料等。
10.取某碳酸钠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95.8g水充分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回答:
⑴当加入196g稀硫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
g;
⑵计算加入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⑶求出加入98g稀硫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7.D、B、B、A、AC、B;
8.⑴NaHCO3;⑵可溶;⑶2NaHCO3Na2CO3+H2O+CO2↑。
9.⑴漏斗;⑵AC;⑶搅拌加快溶解速率;检查后重新过滤;大量晶体。
10.⑵SO42-;⑶Ca(OH)2+Na2CO3=CaCO3↓+2NaOH;⑷复分解反应。盐。
【反思与提高】⑴澄清石灰水完全变质;⑵取适量草木灰的浸泡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实验现象:产生气泡;实验结论: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能力提升
1~7.A、D、D、B、D、C、D;
8.⑴=;K2CO3+2HCl=2KCl+CO2↑+H2O;⑵Na2CO3;补钙剂、建筑材料等;
CO2+Ca(OH)2=CaCO3↓+H2O。
9.⑴CaCO3;⑵Na2CO3+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补钙剂、建筑材料等。
10.⑴4.4
g;⑵10%;⑶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