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同步提高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同步提高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08 21: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示例中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火力发电厂利用燃煤发电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
D.用太阳能热水器给水加热
2.化学课上,老师补充了“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大家发现在实验过程中银白色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产生了
白色粉末。其中能够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镁带不断减少
D.生成白色粉末
3.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4.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做法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石墨制造铅笔芯
B.用干冰冷藏食品
C.用燃着的蜡烛照明
D.用塑料薄膜保鲜蔬菜
5.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汁
B.苹果酿果醋
C.糯米酿甜酒
D.鲜奶制酸奶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B.生石灰能吸收水分,可作食品干燥剂
C.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
D.石墨有滑腻感,可用来作电极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有导电性,用作导线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D.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玻璃
8.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B.用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
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
D.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
9.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气体膨胀
B.石蜡熔化
C.火药爆炸
D.光的色散
10.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
B.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D.金刚石对光线的折射率较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11.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1)时水结成冰

(2)汽油可以燃烧

(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

(4)酒精易挥发

(5)煤气燃烧

(6)鸡蛋发臭

(7)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8)铁的密度是

12.二氧化氯()是
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溶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高浓度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所以只能依靠现场制备。工业上用稍潮湿的氯酸钾()和草酸()在60℃时反应制得二氧化氯。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所以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
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
等方面的内容。
(2)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①
;②

(3)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

13.亚硝酸钠有毒,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曾发生过一
起误把亚硝酸钠当食盐食用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和
食盐的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水溶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熔点
271
801
.
稳定性
320
会分解,放出有臭味
的气体
1
413
会分解
跟稀盐酸反应
放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气体
无现象
(1)根据上表,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和一条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①
;②

化学性质:

(2)写出两种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的方法,并描述实
验现象及结论。
方法一:

方法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燃起篝火烘烤食物,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火力发电厂利用燃煤发电,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贮藏在淀粉中的能量,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用太阳能热水器给水加热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项符合题意。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A正确;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石
蜡熔化又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
其他物质,并不是所有化学变化都有沉淀生成,C错误;
物质的
变化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同时物质的变化又反映了物质的性
质,D正确。
4.答案:C
解析:用石墨制造铅笔芯,利用其物理性质,故A项错误;用干冰冷藏食品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B项错误;用燃着的蜡烛照明是利用蜡烛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项正确;用塑料薄膜保鲜蔬菜,利用其物理性质,故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西瓜榨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苹果酿果醋、糯米酿甜酒、鲜奶制酸奶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6.答案:D
解析: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包装袋作保护气,A正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氧化钙可作食品的干燥剂,B正确;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可作钻头,C正确;
石墨可作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石墨具有滑腻感,可用来作高温润滑剂,D错误。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A
解析:铝用于制作电线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符合题意。
11.答案:(1)A
(2)D
(3)
A
(4)C
(5)B(6)B
(7)D
(8)C
解析:(1)时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
(2)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汽油可以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
化,所以洒精易挥发,属于物埋性质.
(5)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化学变化.
(6)鸡蛋发臭已经变质,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7)铸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8)铁的密度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12.答案:(1)用途
(2)①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②具有腐蚀性(或不稳定性等)(3)洒水
解析:(1)材料中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内容。
(2)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腐蚀性
和不稳定性等。
(3)因为二氧化氯易溶于水,并能够与水反应,所以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洒水。
13.答案:(1)①易溶于水②培点为271: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合理即可)
(2
)方法一:分别取少量固体,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有红棕色气体
生成的是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
方法二:分别取少量亚硝酸钠和食盐,加热至320以上,放出有
臭味的气体的为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的为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