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2.2氧气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2.2氧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08 23:2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氧气》教案
一、教学设计说明
氧气是学生第一次全面学习物质的性质,课本中实验现象引人注目,学生颇感兴趣,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观察方法,描述实验现象往往会顾此失彼,因此让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是本课题的重点。本节课复习实验探究中的“三关注”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前提。由于学生对氧气的认识很感性且对于从化学的角度来认识一种物质也很陌生,所以本课题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和氧气自述的形式入手,然后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接着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氧化物的概念,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氧气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没有系统的研究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上节课空气教学内容认识上的细化和深化,也为下节课制取氧气从知识和方法上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氧化物的概念,步步深入,逐渐推进。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地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通过实验方法验证气体性质的开始,为下一单元学习二氧化碳乃至以后学习其他物质(如氢气、金属等)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氧气的色、态、味和氧气的助燃性;同时通过对空气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的用途;但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有所了解,但还不会运用,这节课的演示实验中,可以加深巩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阅读资料归纳提炼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2.能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硫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的处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
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课时设计
1课时
七、教学策略
1.由于缺乏感性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显得较为抽象,所以通过观察影像资料或图片了解自然界中的氧气,氧气的三态变化。使同学们对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有个直观的认识。
2.通过结合演示实验:木炭、硫磺、铁丝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时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理解氧气的助燃性。
3.通过整理归纳前面观察时记录的实验报告,归纳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等概念。
八、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我来自空气,我不仅时时刻刻默默地为动植物服务,我还为人类作出突出贡献,炼钢、切割金属和医疗保健等都有我的身影;我还经常担任空气王国中的“外交大臣”之职,并常代表空气王国去参加化学会议。请问,我是物质世界中的“谁”?我为什么能担任空气王国中的“外交大臣”?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并顺其自然地引入新课,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化学上要系统地研究某种物质一般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氧气的色、态、味,并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归纳填空】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三态变化
【板书】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氧气为淡蓝色,固态氧气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研究物质从物理性质入手,从简单开始,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设问】什么事实说明水中溶有氧气,氧气由无色气体变为淡蓝色固体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学生回答】水中鱼能够生存;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再次体会化学变化的实质,颜色变化只是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
【过渡】物质的性质除物理性质之外,还具有的另一性质是?你知道氧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请大家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回答和参与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实验——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及结论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归纳】此方法可用于区别氧气与其他气体,也是氧气的特性。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同时加深学生对氧气特性的理解。
【过渡】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实验探究中的三关注,即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注意变化前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变化中产生的实验现象,变化后生成物的性质,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描述出生成物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认真仔细观察下面三个燃烧现象,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和反应文字表达式记录到下表。
设计意图:初步介绍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时有的放矢,并对第一单元有关知识进行复习。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细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空气中
氧气中
硫的燃烧
木炭的燃烧
铁丝的燃烧
【交流讨论】
1.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硫的燃烧时集气瓶盛放水有什么作用?硫燃烧时,燃烧匙内硫的状态是什么?
3.①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起什么作用?
②集气瓶底为什么要先放少量水?
③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里燃烧,这说明了什么?
【归纳总结】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液态。
3.①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火柴是起引燃作用。②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入集气瓶瓶底,使集气瓶炸裂。③反应物的浓度会影响反应的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板书归纳】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支持燃烧
(2)氧化性
硫+氧气二氧化硫
碳+氧气二氧化碳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分析讨论】通过比较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我们能发现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归纳】①反应物中都有氧气;②反应条件都是点燃;③反应物都是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④生成物的名称都是几氧化几某……。
【过渡】上述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像这类反应称之为什么反应?
【学生回答】化合反应
【讲解】二、化合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1.定义:

物质生成
新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
3.字母表达式:A+B→C
【讨论交流】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此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为什么?
【归纳】不属于,它的生成物有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
【方法提升】判断化合反应的关键看生成物的种类是否为一种,若为一种,则属于化合反应,反之则不属于。
【过渡】上述四个反应中,反应物都含有氧气,这类反应,化学上又称之为什么反应呢?请大家从课本中寻找答案。
【讲解】三、氧化反应:
物质和
发生的反应。(不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特征反应。)
【注意】1.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指氧元素,包括氧气,也包括化合物中的氧元素,不能将概念中的氧改为氧气,会缩小氧化反应的范围。
2.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3.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
,是一种常见的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并从对比分析中,归纳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和阅读能力。
【练习巩固】
1.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1)镁
+
氧气
氧化镁
(2)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3)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2.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案】1.化合反应:(1)(2)(4);氧化反应:(1)(2)(3);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1)(2)。
设计意图:通过解答习题使学生对概念加深理解与区分。
【拓展提升】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联系:有氧气参加,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的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满足优等生的需要,同时学生也能加深对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理解。
4.缓慢氧化
【讨论交流】人呼出的氧气比吸入的氧气少,说明氧气参加了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属于氧化反应,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有氧气参加,也属于氧化反应,它们与碳、硫、铁在氧气中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小结】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虽也有
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板书】
3.化合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1)定义
(2)特点
(3)字母表述式
4.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氧气能担任空气王国中的“外交大臣”的原因是什么?你会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吗?
【教学反思】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而氧气又是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作为学习素材,不仅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这些物质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从中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