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悲秋。在中国古代,美人迟暮,文士悲秋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刘禹锡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看马致远眼里的秋是怎样的。
新课导入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识记马致远及元曲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3、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马致远(1250——约1321)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作品多写神仙道化,有“马神仙”之称。曲词豪放洒脱。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
1、作者简介
文学常识
2、文体知识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文学常识
3、背景链接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时代气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文学常识
温故知新
1、请默写王昌龄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水何澹澹,___________。
⑵_________,洪波涌起。
⑶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⑸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
江枫渔火对愁眠。
无边落木萧萧下,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观沧海》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温故知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我寄愁心与明
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初读诵秋词
读准字音节奏,注意押韵,读出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再读理秋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1.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
美读赏秋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美读赏秋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3、品味“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这是全诗的主旨句。“断肠人”的意思是说:因悲伤、思念等让人纠结的情感而断肠,这种情感是会让人产生无尽的痛苦之情的。本来已是“断肠人”的诗人,又流落天涯,漂泊不定,生活无着,真是苦上加苦呀!用这样一个句子结尾,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内涵,使人读来愁肠百结,不禁唏嘘!
美读赏秋景
4、这首小令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一个羁旅天涯的游子内心的凄凉愁苦之感。
美读赏秋景
对比阅读《次北固山下》:
1、两首诗歌中各写了哪些景物?作者赋予这些景物什么特点?
2、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次北固山下》青山、行舟、潮水、海日、归雁
“思念家乡的情感”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比读析秋情
相同点:
不同点: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他在异地他乡的热切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的表现出沦落人的孤寂之情。
都抒发了游子的乡愁。
比读析秋情
结束语:
秋思之美,美在意境,美在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孩子们,也许现在的大家对故乡还没有特别的感悟,但有一天,你们背上了行囊,走向了远方,寻找属于大家自己的世界。你会发现,无论这世间多么繁华,都比不上家人欢聚时刻的热闹;无论走过的旅途有多么美丽,你,最喜爱的还是那条归家的小路。所以,孩子们,请珍视我们现在的点点滴滴。因为,若干年后,在那个秋风拂过瞬间或是月亮升起的夜晚,这些往事都将成为我们心中最柔软的伤痛与甜蜜。
延读绘秋景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天净沙·秋思》中三个名词性短语连排,抓住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写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课堂检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
2、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⑴《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⑵《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⑶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马致远
元
戏曲
小令
曲牌名
题目
散曲
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秋思之祖
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C
中考链接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明净,温馨的画面,与游子心境相合。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天涯漂泊的辛劳悲苦。
D、这首小令的主旨是表现秋天的悲凉景象。
A
中考链接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中三个景物,给人以萧索,寂寞,悲凉的感受。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写沿途所见温馨人家,一扫游子内心的悲凉。
C、“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抒游子的心理感受。
D、整首小令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的感情。
B
中考链接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
B.首句有萧瑟之气,第二句又明净纤细,前后不够协调。
C.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最后一句直抒胸臆。
D.全篇无一“思”字,而景物中处处有“思”情。
B
中考链接
5、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中考链接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歌;
2、课外收集关于秋天的诗歌。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