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课程标准 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重点难点
1.晚清科举制废除及其选官制度改革内容。
2.民国时期选官制度发展过程及影响。
3.新中国干部管理制度的变化及其意义。
知识导学 基础落实
重点探究 素养提升
达标检测 随堂巩固
内容索引
01
02
03
知识导学
基础落实
知识点一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革与废除
(1)背景
①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
②随着西学的传播和
的开展,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
洋务运动
(2)过程
①戊戌变法时期:1898年,清政府加设
,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
,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②新政时期: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
000多年的
被废除。
经济特科
八股
科举制度
概念阐释
——
清末新政
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多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戊戌变法近似,但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还涉及废除千年仕宦之道的科举制度。
2.选官制度的改革
(1)背景
①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变化,清政府进行了选官制度改革。
②新政开始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
(2)过程
①清政府一方面进行官制改革,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另一方面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
,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②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
》,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奏定学堂章程
合格毕业者
思维点拨 科举制废除后,学堂选官为选官正途。学堂选官是由科举制通向现代文官制度的桥梁和中介,它决定了清末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和特色,使其成为选官制度的附庸。
晚清选官制度经历了什么变化?
答案 维新变法时期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新政时期废除科举制,实行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问题思考
③不久,清政府又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3)方式: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
选官、
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学堂
留学毕业生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文官考试思想
(1)官员选拔制度的建设
南京临时政府十分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特别是
制度的建设,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
知识点二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文官选拔
(2)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①内容: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
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
,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同时,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
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②影响: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
;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试院
监察
考试制度
基础
概念阐释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提倡的实行“五权制度”的宪法原则。五权制度即“五权分立”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将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这五种治权分别由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个机关独立行使,以防止政府之专权;而同时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由人民掌握,实行所谓“权能划分”。
2.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
(1)选拔方式: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
和
两种方式。
(2)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
》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3)文官考试制度的实施: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各举行过两届,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等也举行过数届。
考试
甄别
文官考试法草案
(4)文官甄别制度
①对象:主要是指对已经在
职位上工作的人。
②方式: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③作用:这是旧人事制度向
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文官
现代文官制度
北洋政府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文官考试令》基础上,几经修改,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文官考试制度。但因近代学堂对新式人才的批量生产,加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导致文官考试竞争异常激烈。录取后的考生虽大多能得到实习安排,但期满后却难被委以实职,这反映了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设计与实际运行之间的严重背离。
知识拓展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
(1)背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
的精华。
(2)标志: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_______
》,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3)实施: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
负责,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
》,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
西方文官制度
公务员
任用法
考试院
考试法
材料 1929年公布的《考试法》规定,参加高等考试以备荐任职的应试人,需具有下列资格之一:一、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二、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三、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历,经检定考试及格者;四、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五、经普通考试及格四年后或曾任委任官及与委任官相当职务三年以上者。
问题思考
问题 材料中这些应试资格的规定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 可以保证考试合格人员应具有的高素质、高水平,以保证选用知识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官员。
(4)评价
①孙中山关于
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
②《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
。
③尽管有制度规定,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文官考试
平等性
中国传统采取文官制度,民国之后有一定的延续,这与后来形成的公务员制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问题思考
答案 两者都是国家官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官;但是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官员管理制度现代化的标志,具有法治的属性,更符合现代趋向。
1.新中国成立后:干部制度建立
(1)建立:新中国成立后,沿用
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2)内容:干部制度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内容。
(3)发展:后来,我国又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知识点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民主革命
思维点拨 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党章明确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对我国干部本质特征所作出的科学概括,也是区别于任何剥削阶级官吏的根本标志。
2.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干部管理体制改革
①内容: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②作用: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
干部管理制度;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特别是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取得很大成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
①过程:
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②作用: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干部是一个统称,在公务员里领导也可以叫干部,其他军区的领导也可以叫干部(非公务员)等等。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干部身份里分行政编制、事业编制,而公务员就是党政机关里具有干部身份的那部分人中,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人。但具有行政编制的也未必全是公务员。事业编制的虽然是干部,但不是公务员,行政编制的也不一定是公务员;真正的公务员只是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
易混易错——
干部与公务员的不同
为什么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问题思考
答案 有助于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有助于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活力。
返
回
重点探究 素养提升
材料一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探究一 中国近代以来选官制度的发展
问题(1) 依据材料,概括袁世凯等废除科举、推广学堂的理由。
答案 ①科举为外人诟病,废科举、兴新学可以树立清政府的新形象,赢得列强信任。
②兴办学堂可以吸引中国留学生回国发展,对维护清朝统治意义重大,效果显著。
③兴办学堂不仅可以储备人才,还可以启发民智、普及教育,利国利民。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公务员制度长河的现代化开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所规定的文官考试法,本着透明、公平的原则……推动了我国任用制度和公务员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同时随着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施,能够促进社会人才的流动……通过考试,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够参与到管理国家的队伍中来,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问题(2) 根据材料回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
答案 推动公务员管理现代化;促进人才流动;提高行政效率。
材料三 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计划分配机制,被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机制所取代。单一的干部委任制发展为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与选任制相结合的针对不同类型、层级干部的任用机制,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全面确立。
问题(3) 依据材料,指出新中国干部选拔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从计划分配到公平竞争;从单一委任制到多种任用机制相结合。
时空观念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变化
阶段
时间
内容及变化
晚清时期
1840-1912年
废除科举制,实行学堂选官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912年
依据文官考试思想,形成文官选拔制度草案
北洋政府时期
1912-1927年
建立文官考试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27-1949年
建立公务员制度
建国之后
1949-1978年
建立干部制度
改革开放后
1978年至今
改革干部管理制度,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唯物史观
经济发展对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在满清中国社会的发展,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分裂出两个新兴的阶层:无产阶级和中国自己的资产阶级。新兴的中国资产阶级急迫地想要争取自己的权益,参与国家的政治社会管理。他们试图营造有利于资产阶级自身发展的社会政治环境,为自己谋求壮大发展的机会。……因而,从经济变革来看,满清政府固守的以科举为首的旧有选官制度已然不能满足新兴的工业经济对于整个社会中习得新知识的科技人才的需求,以及新兴的资产阶级参与国家管理的意愿,旧有选官制度的改革不可逆转。
问题 探讨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探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务员制度
答案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相比,有着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质不同: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加强和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工具;西方文官制度则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2)宗旨不同: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坚持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西方文官制度的宗旨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
(3)政党作用不同: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西方文官是专门处理日常政务的事务官,不与政党共进退。
(4)政治态度不同:西方的文官必须恪守“政治中立”的原则,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不搞“政治中立”。
(5)用人标准不同: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德才兼备;西方文官制度缺乏统一的、全面的用人标准。
返
回
达标检测 随堂巩固
1.作为教育救国措施之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据材料可知清政府
A.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
B.教学的内容以西学为本
C.儒学成为救国的主要内容
D.教育改革适应政治需要
1
2
3
4
5
6
√
1
2
3
4
解析 通过题干“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可以得知其教育理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故A项错误;
通过题干所述可以得知其教学内容仍以儒家思想为主,故B项错误;
根据题干所述可以得知救国内容主要是西方的先进科技,故C项错误;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教育改革是适应了政治变局的需要,故D项正确。
5
6
2.据下表可知清末教育改革
清末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据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
1
2
3
4
5
6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A.解决了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B.延续了“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
C.实现了本国文化和外来技术的结合
D.推动了维新变法主张的广泛传播
1
2
3
4
5
6
√
解析 材料中经学科和预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延续中国传统思想,即“中体”,其他工科、格致等科的设置体现了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即“西用”,故选B项。
3.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1
2
3
4
5
6
√
解析 材料中“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遭到了近万名举人的反对,这说明了这场运动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
4.1906年,清政府陆续举办了几届旨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内容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部分应试者获得相应功名出身。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A.选官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变迁
B.封建正统思想仍然左右政治生活
C.新人才选拔体系受到留学生推崇
D.科举制依然存在并且发挥着作用
1
2
3
4
√
5
6
解析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但是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中主要考查科学知识,然后给予相应的功名出身,所以可知晚清选官开始重视科学,故A项正确。
5.下表为1901-1905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统计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1
2
3
4
5
6
年份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人数
266
727
1
058
2
406
8
000
A.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政府教育政策的变化
D.革命运动的高涨
√
解析 从1901年到1905年,中国留学日本的学生主要是探寻救国之路,不是实业救国,故A项错误;
科举制度的废除是1905年,故B项错误;
针对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在朝廷内部出现了向日本学习的热潮,政府也支持这种潮流,在科举制废除后,还实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故C项正确;
清末革命运动高涨是在1905年之后,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6.南京临时政府首届内阁中,留学出身者占83%。民国初年,国会议员中留学出身者超过半数。南京国民政府的13届内阁中,成员留学出身者占56.88%。上述现象
A.导致了政府政策普遍脱离国情
B.有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
C.说明近代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
D.体现了国家机构半殖民地化
1
2
3
4
5
6
√
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南京临时政府的内阁成员的身份,并不能说明导致政府政策普遍脱离国情,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内阁成员有留学经历,接受了西方的先进的思想等,因此有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故B项正确;
材料中是说明出国留学,在当时仍占少数,不能说明中国的近代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故C项错误;
材料中是由留学者担任政府内阁成员,不是被外国控制,因此并未体现国家机构半殖民地化,故D项错误。
1
2
3
4
5
6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