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B.
碳酸钙受热分解
C.
镁条溶于盐酸
D.
浓硫酸与水混合
2.2015年5月,某养老院发生火灾,导致38人遇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B.
赶快乘电梯逃生
C.
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D.
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
3.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
火力发电
B.
风力发电
C.
氢燃料客车
D.
太阳能电池路灯
4.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
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C.
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B.
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
C.
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6.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
B.
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
C.
“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
“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7.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增加大气中PM2.5的是(
)
A.
燃放烟花爆竹
B.
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
C.
露天焚烧落叶
D.
燃煤火力发电
8.建造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毕节,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
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B.
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
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
D.
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乙醇
10.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
B.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C.
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
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
11.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
高温煅烧石灰石
B.
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C.
锌和稀硫酸的反应
D.
生石灰与水反应
12.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以下做法不符合主题的是(
)
A.
提倡使用私家车
B.
使用太阳能路灯照明
C.
绿化先行,富美漳州
D.
拆除九龙江两岸养殖场
13.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4.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
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
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
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15.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
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示例: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化学反应相同,但反应现象不同。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请参照示例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氧气不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不同,产物不同。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常温下生成碳酸,在叶绿体、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不同,产物不同。
(3)细铁丝(或铁粉)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铁钉(或铁制燃烧匙)在氧气中不能燃烧,反应物相同,但反应的速率不同。说明反应物的____________不同,反应的速率不同。
17.氢能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在我国已研制成功,以乙醇(C2H6O)为燃料的汽车已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淮安市也有部分汽车改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
(1)乙醇属于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氢能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举一例)。
18.控制变量法是很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所以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B.碳酸钙受热分解需要吸收热量;C.镁条溶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D.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故选B。
2.【答案】B
【解析】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首先要切断电源,若乘电梯逃生可能被困在电梯内不能脱身,造成危险。
3.【答案】A
【解析】火力发电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4.【答案】C
【解析】A.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正确;
B.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正确;
C.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错误;
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
5.【答案】C
【解析】根据“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A选项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是低碳生活;B选项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碳生活;C选项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与低碳生活无关;D选项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碳生活,故答案选择C。
6.【答案】D
【解析】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看待问题要看主要方面,同时兼顾另一方面。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是正确的。
7.【答案】B
【解析】燃放烟花爆竹、露天焚烧落叶和燃煤火力发电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ACD三个选项都增加大气中的PM2.5,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烟尘。
8.【答案】A
【解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导致空气污染,增加大气中的PM2.5,形成酸雨等,所以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9.【答案】D
【解析】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而乙醇是通过化学工艺由果实或种子发酵酿制的,不属于化石燃料。
10.【答案】B
【解析】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B.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正确;
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错误;
D.要发生爆炸需要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故错误。
11.【答案】A
【解析】A选项高温煅烧石灰石需要吸收热量;B选项红磷燃烧放出热;C选项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是放出热的反应;D选项生石灰与水是放出热的反应,故答案选择A。
12.【答案】A
【解析】所谓的绿色生活,就是指消耗较少的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者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植树造林、利用太阳能、拆除养殖场,都符合绿色生活的标准。提倡使用私家车会增加含碳燃烧的使用量,不低碳、不绿色,A错误。
13.【答案】C
【解析】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所以A是错误的;B.现象②③都不燃烧,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由现象①②可得出白磷比红磷更易燃烧,即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4.【答案】A
【解析】A.芦苇着火,可以用沙子、土、水来灭火,故错误;
B.芦苇属于可燃物,要在仓库外有明显的防火标志,故正确;
C.可燃物与其他建筑之间要留出隔离带,故正确;
D.为了在发生火情时能及时灭火,所以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故正确。
15.【答案】B
【解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知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或空气方法进行灭火,故做法正确;
B.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引起的火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可知图书文字材料起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做法错误;
C.根据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故做法正确;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做法正确。
16.【答案】(1)反应物的用量
(2)反应条件
(3)接触面积
【解析】碳在氧气不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说明反应物氧气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常温下生成碳酸,在叶绿体、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说明不同的反应条件,导致的产物不同;细铁丝(或铁粉)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铁钉(或铁制燃烧匙)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细铁丝(或铁粉)
与铁钉(或铁制燃烧匙)最大的不同是与空气接触面积不同,反应速率不同。
17.【答案】(1)有机物
(2)CH4+
2O2CO2+
2H2O
(3)制取成本高、储运困难等
【解析】(1)乙醇属于有机物;(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
2O2CO2+
2H2O;(3)氢能源的推广使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如何廉价地制取氢气,二是如何安全地贮存和运输氢气。
18.【答案】(1)没有达到其着火点 (2)没有与氧气接触
(3)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4)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2)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
(3)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故填:通入氧气;
(4)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