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09 14:3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能区别常见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
4、能准确区别物质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
2、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兴趣,培育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计划:
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1、能准确区别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
2课时
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关注实验1-1、1-2)
实验中观察物质的变化通常要注意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三个阶段的现象。从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归纳>: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讨论>:举例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几个例子:
木头制成课桌、石料制成地板、瓷器的破碎、车胎的爆裂、汽油的挥发……
2、化学变化(关注实验1-3、1-4)
注意:化学变化的发生是在一定条件下。
在上述的变化中,胆矾和石灰石在变化过程中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归纳>: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讨论>:举例出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
钢铁的生锈、煤气的燃烧、木料的燃烧、燃放鞭炮……
<讨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关系:
3、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物理变化,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也是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例如:蜡烛的燃烧过程:蜡烛融化---物理变化;蜡烛的燃烧---化学变化两种变化同时发生。
<讨论>:“物质的变化中不是化学变化就是物理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说法错误(原子弹、氢弹爆炸),杀猪等生命现象。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
物质的变化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A、将纸撕碎
B、用玻璃刀划割玻璃
C、冰雪融化
D、鸡蛋变臭
2、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材燃烧
D、面包发霉
3、下列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A、镁条的燃烧
B、火柴梗被折断
C、干冰升华
D、玻璃砸碎
4、生活中许多变化都产生能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C

A、液化气燃烧
B、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放热
C、电暖器通电发热
D、食物腐败发热
5、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千锤万凿深山出,烈火焚烧若等闲
6、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C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不需要加热就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D、伴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9、下列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D、E、F),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C)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C、木材燃烧;
D、玻璃破碎;
E、冰融化成水;
F、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屋外进入屋内是侯,眼镜上出现水雾。
10、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时候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蜡烛受热熔化属于(
物理
)变化;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生成二氧化碳、水属于(
化学
)变化。
11、本课自我归纳:
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生活中的例子:
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生活中的例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2、写一句鼓励自己学好化学的句子: